王學德(浙江大學教授)

王學德(浙江大學教授)

王學德,(1957年2月15日),男,浙江上虞人,中共黨員,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年畢業於原浙江農業大學農學系獲學士學位,1987年和1994年在南京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專業分別獲碩士和博士學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學德
  • 出生地:浙江上虞
  • 職業:中共黨員,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 畢業院校浙江農業大學農學系
  • 主要成就:雄性不育種質的收集、研究和利用
  • 代表作品:三系雜交棉——棉花細胞質雄性不育的研究與利用;彩色棉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研究課題,主要貢獻,

人物經歷

1987年和1994年在南京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專業分別獲碩士和博士學位。
1982~1984年和1987~1990年在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所工作。
1995~1996年在武漢大學遺傳學專業從事博士後科研工作任副教授。
1997年起在浙江大學任教。
1999年被評為“浙江省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
2000年12月任教授,期間(2003.11-2004.2)在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做高級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植物形態發生與發育的遺傳學育種學,側重於纖維細胞和雄配子細胞發生與發育的機理研究,以及在棉花等纖維作物育種中的套用研究。
1990~2001年《棉花細胞質雄性不育機理的研究和轉GST基因恢復系的選育》等4項成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4年《轉基因三系雜交棉育種的方法》和《提高三系雜交棉製種產量的方法》獲中國發明專利,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

研究方向

植物形態發生與發育的分子遺傳學,側重於棉花纖維細胞和雄配子細胞發生與發育的機理研究,及其在棉花育種中的套用研究。研究方向主要有:
[1]、轉基因育種和分子標記輔助育種,
[2]、雄性不育與雜種優勢的分子機理,
[3]、纖維細胞發生與發育的功能基因。

研究課題

[1]、棉花纖維特異mRNA的克隆及育種套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彩色棉的纖維色素與品質形成機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3]、棉花纖維品質關鍵基因的功能驗證,國家“973”課題;
[4]、轉基因棉花育種技術,國家“863”課題;
[5]、轉基因三系雜交棉選育及產業化研究,國家科技部轉基因植物與產業化專項;
[6]、三系雜交棉超高產、高優質育種和產業化準備,國家教育部科研重大專項;
[7]、轉基因三系雜交棉的研究與利用,浙江省科技重點攻關項目
[8]、作物花葯特異mRNA的克隆及育種套用,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

主要貢獻

[1] 、CHENG Chaohua, WANG Xuede (王學德), NI Xiyuan, 2005, Observation of fiber ultrastructure of Ligon lintless mutant in upland cotton during fiber elongatio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0(2):126-130.
[2] 、Zhonghua Chen, Feibo Wu, Xuede Wang(王學德),Guoping Zhang, 2005. Heterosis in CMS hybrids of cotton for photosynthetic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Euphytica, 144:353-361.
[3] 、Wang Xue De (王學德), Zhu Yun Gua, Yagya Dutt and NiXi Yuan, 2004. Development of CMS-based hybrids of uplan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in China. Ind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74(10): 529-33.
[4] 、X. Li, X.D. Wang (王學德), X. Zhao, Y. Dutt, 2004, Improvement of cotton fiber quality by transforming the acsA and acsB genes into Gossypium hirsutum L. by means of vacuum infiltration. Plant Cell Reports, 22 (9): 691 - 697
[5] 、Dutt, Y., Wang, X. D (王學德), Zhu, Y. G. & Li, Y. Y. (2004), Breeding for high yield and fibre quality in coloured cotton. Plant Breeding, 123 (2):145-151
[6] 、Wang Xue De (王學德), Yagya Dutt, Ni Xi Yuan, X. Zhao and K. S. Nirania. Breeding for semi-okra leaf hybrids in uplan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In proceed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ategies for sustainable cotton production- A global vision' held at UAS, Dharwad (Karnataka) from Nov., 21-23, 2004, Pp 469
[7] 、Yagya Dutt, Wang Xue De (王學德) and K.S. Nirania. Effect of sterile cytoplasm on lint yield and contributing traits of F1 hybrids in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In proceed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ategies for sustainable cotton production- A global vision' held at UAS, Dharwad (Karnataka) from Nov., 21-23, 2004, Pp. 216-219.
[8] 、WANG Xue-de(王學德), JIANG Shu-li, LI Yue-you, XU Ya-nong,2002,A suppressed gene in integument cells of a fiberless seed mutant in upland cotto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3(5):594-599
[9] 、Wang Xuede(王學德), Zhu Yuxian, Ji Daofan, Jiang Shuli, Li Yueyou, 2001, Cloning of fibe-specific cDNAs and their structural variations in 4fiber mutant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6(3):234-237
[10] 、Zhu XF; Wang XD(王學德); Sun J; Zhang TZ; Pan JJ,1998, Assessment of cytoplasmic effects of cytoplasmic male-sterile lines in upland. Plant Breeding, 117, (6):549-552
[11] 、Wang Xuede(王學德), Zhu Yingguo, 1998, 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 between sterile and fertile anther of rice and analysis of cDNA differential fragments. Science In China(series C).41(2):217-224.
[12] 、朱雲國、張昭偉、王曉玲、解海岩、王學德,2005,哈克尼西棉細胞質雄性不育系小孢子發生的超微結構觀察. 棉花學報,2005,17(6):382-383
[13] 、朱偉、王學德、華水金、張小全、蔣培東,2005,雞腳葉標記的三系雜交棉光合特性的研究. 中國農業科學,38(11):2211-2218
[14] 、趙向前、王學德,2005,天然彩色棉纖維色素成分的研究。作物學報,31(4):456-462
[15] 、趙向前,王學德,2005,細胞質雄性不育彩色棉的雜種優勢和制種研究。棉花學報,17(1):8-11
[16] 、程超華、王學德、2004, IAA和GA3對棉花纖維突變體纖維長度的離休誘導作用.作物學報,31(2):235-239
[17] 、李曉,王學德,2004,根癌農桿菌轉化棉花花粉的研究. 棉花學報,16(6):323-327
[18] 、孫志棟、王學德、倪西源、趙佩歐、黃堅,2004,棉花微衛星DNA擴增產物檢測方法的最佳化研究. 分子植物育種,2(4):593-596
[19] 、孫志棟、王學德,2004,棉花DNA提取方法的探討. 浙江農業學報, 16(4):177-181
[20] 孫志棟 王學德 倪西源. 陸地棉多標記基因系SSR分析,中國農學通報,2005,21(2):15-16,40。
[21] 、孫志棟 王學德 倪西源. 2005,陸地棉多標記基因系SSR分析,中國農學通報, 21(2):15-16,40
[22] 、馮建軍、王學德、劉權、張偉、葉建國,2004,優質枇杷新品種‘寧海白’. 園藝學報,31(2):279
[23] 、陳仲華、鄔飛波、王學德、張國平、金珠群、蔣美巧,2004,農藝因素對雜交棉浙雜166纖維產量和品質的影響及若干生理性狀的雜種優勢. 棉花學報,16(3):175-182
[24] 、朱雲國,王學德,2003,棉花恢復系的恢復力與花葯谷胱甘肽S轉移酶活性的關係. 作物學報,29(5):693-696
[25] 、倪西源,王學德,2003,棉花表型性狀基因的SSR標記定位. 棉花學報,15(6):357-360
[26] 、王學德、李悅有,2002,細胞質雄性不育棉花的轉基因恢復系的選育. 中國農業科學,35(2):137-141
[27] 、徐亞濃、王學德、蔣淑麗,2002,排除棉酚等干擾提取棉纖維細胞RNA方法的研究. 棉花學報,14(3):143-146
[28] 、李曉、王學德、朱玉賢、盧迎春、趙向前,2002,農桿菌真空滲透法轉化花粉獲得棉花轉acsB基因植株.作物學報,28(5):709-712
[29] 、朱雲國,王學德,李悅有,2001,用AFLP技術構建棉花雄性不育三系及其雜種F1的DNA指紋圖譜. 棉花學報,13(3):158-160
[30] 、王學德、李悅有,2002,彩色棉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的選育及DNA指紋圖譜的構建. 浙江大學學報,28(1):1-6
[31] 、李悅有、王學德,2002,細胞質雄性不育彩色棉雜種優勢的表現. 浙江大學學報,28(1):7-10
[32] 、李悅有、王學德、徐亞濃,2002,棕色棉細胞質雄性不育花葯的細胞學觀察. 浙江大學學報,28(1):11-15
[33] 、蔣淑麗、王學德,2002,棉花纖維突變體胚珠發育過程中主要物質的積累特徵. 浙江大學學報,28(1):16-21
[34] 、蔣淑麗、王學德,2002,5個棉花纖維突變體胚珠和纖維的離體誘導. 棉花學報,14(2):71-75
[35] 、王學德、趙向前,2002,不育系花器含糖量對三系雜交棉製種產量的影響. 浙江大學學報,28(2):119-122
[36] 、趙向前、王學德,2002,纖維顏色作為指示性狀的三系雜交棉製種技術. 浙江大學學報,28(2):123-126
[37] 、王學德、李悅有,2002,彩色棉纖維發育的特性研究. 浙江大學學報,28(3):237-242
[38] 、王學德、李悅有,2002,彩色棉纖維色素提取和測定方法的研究. 浙江大學學報,28(6):596-600
[39] 、李悅有、王學德,2002,彩色棉纖維的超微結構觀察. 浙江大學學報,28(4):379-382
[40] 、李曉、王學德,2002,幾種陸地棉腋芽快速繁殖的研究. 棉花學報,14(4):215-218
[41] 、蔣淑麗,王學德,2001,5個棉花纖維突變體的胚珠形態與農藝性狀研究. 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27(3):285-289
[42] 、王學德,2000,細胞質雄性不育棉花線粒體蛋白質和DNA的分析. 作物學報,26(1):35-39
[43] 、王學德,1999,棉花細胞質雄性不育花葯的澱粉酶與碳水化合物. 棉花學報,11(3):113-116
[44] 、俞志華、王學德,1999,棉花細胞質雄性不育的研究及改良. 棉花學報,11(5):268-274
[45] 、俞志華、王學德、蔣淑麗,1999,棉花雄性不育性狀的RAPD標誌和Taq酶用量對其的影響. 浙江大學學報,25(5):503-504
[46] 、王學德、潘家駒,1998,細胞質雄性不育棉花的小孢子發生的細胞學觀察和線粒體DNA的RAPD分析. 中國農業科學,31(2):70-75
[47] 、王學德、朱軍、朱英國,1998,排除酚類物質干擾提取線粒體DNA的簡易方法,棉花學報. 10(4):205-209
[48] 、王學德,朱英國,1998,水稻雄性不育與可育花葯的mRNA差別顯示和cDNA差別片段的分析. 中國科學(C輯), 28(3):257-263
[49] 、王學德、潘家駒,1997,棉花細胞質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復的遺傳基礎,Ⅱ.恢復基因與育性增強基因的互作效應. 遺傳學報, 24(3):271-277
[50] 、王學德、潘家駒,1997,細胞質雄性不育陸地棉的細胞質效應. 作物學報,23(4):393-399
[51] 、王學德、張天真、潘家駒,1996,棉花細胞質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復的遺傳基礎,I恢復基因及其遺傳效應.中國農業科學, 29(5):32-40
[52] 、張天真、潘家駒、王學德等,1995,棉花雄性不育種質的收集、研究和利用. 中國農業科學通訊, 11 (3):32-35
[53] 、王學德,潘家駒,1990,棉花親本遺傳距離與雜種優勢間的相關性研究. 作物學報,16(1):32-38
[54] 、王學德、潘家駒,1989,陸地棉芽黃指示性狀的雜種優勢利用研究.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12(1):1-8
[55] 、王學德,1988,陸地棉品種間雜種一代的產量結構特點. 中國棉花,15(5)8-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