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古(1899——?),字孟谷,任上自號梅花署主,晚號潭石莊主,別業署“散浦”,萍鄉東路(今丹江)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夢古
- 別名:散浦
- 出生地:萍鄉東路(今丹江)
- 出生日期:1899
- 代表作品:《孟谷吟草》
學歷,軍銜及職務,文學作品,
學歷
黃埔軍校第五期政治科畢業。
廬山中央軍官訓練團兵役研究班畢業。
陸軍大學兵役班畢業。
軍銜及職務
參加北伐戰爭。
歷任國民革命軍排、連長,少校副官,贛州師管區中校科長、上校副司令。
抗戰爆發後,任福州綏靖公署警備師參謀長,保全第五旅少將旅長,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部少將副官處長。
1939年4月至1940年10月任福建省第四區(民國期間,福建劃為七個行政專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全司令,區署原設泉州,戰時遷永春。
1939年10月上旬,國民黨省府調大軍入德化圍剿為禍德化、永春的著匪張雄南部。王夢古就任“德永清剿指揮官”,德化縣政府設立“德永邊境守備區指揮部”。
1944年任國民政府行政院兵役部少將參事。
1946年(民國35年)被選為制憲國民大會代表,並任憲政實施促進委員會考察委員會委員。
1949年隨國民政府遷台,入台後情況待考。
文學作品
有《孟谷吟草》(網上有藏書信息,然複印天價,以俟有緣),另有民國三十年辛巳(1941)刻《海嶠題襟錄》,收唱和詩。(萍鄉市圖書館有藏,封面有王夢古先生行書手書:達之先生唒存,孟谷持贈,辛巳秋初)。
民國期間,福建全省劃為七個行政專區,各區的最高長官為專員,專員兼任駐地縣縣長,抗戰後改為專員專職。民國31年(1942年)專員公署與保全司令部合署辦公,專員兼保全司令。各行政專區設區署及區保全司令部。惠安屬第四行政專區即泉州專區。區署原設在泉州城,抗日戰爭時遷永春。1939.4.20~1940.10.19王夢古曾任第四專署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全司令。在其任內,曾從永春來惠安巡視。在縣政府見巍巍鼓樓完整,過學口埔見文廟雄偉,廟外丹池四周的石欄桿及廟內建築無一損壞,有感而對隨行人員說:“惠安人好學重文成為社會風氣,普遍尊重文人,十分愛惜文物,必有前因後果。惠安以前參加考秀才的童生人數都比鄰縣多。不論縣城、農村,許多民眾夜晚點油燈促兒孫課讀,故惠安歷代均出文賢,如張岳、李愷、康朗、莊應禎、黃吾野、駱台晉、劉望海、出科聯等等,都是國內知名之士。”並乘興作詩一絕:
惠安文廟甚堂皇,中殿寬宏側護廊。
習尚重文燈課讀,俊賢代有廣名揚。
王夢古回程過洛陽橋,參觀蔡襄祠(蔡襄祠位於今泉州市洛江區洛陽橋南,為紀念北宋名臣蔡襄(曾任泉州郡守)督造洛陽橋有功而建。始建於北宋·仁宗末年),有人向他講述蔡襄造洛陽橋歷史,他頗興奮,詳細觀看祠宇里里外外,憑欄觀看江潮,略事沉思,即念一律:
洛陽渡口水瀰漫,太守祠前撫石欄。
萬點蠣房猶在望,五朝墨瀋未全乾。
名橋已共劫灰燼,滄海長留古廟寒。
隔岸三千六百尺,憑誰只手挽狂瀾。
習尚重文燈課讀,俊賢代有廣名揚。
王夢古回程過洛陽橋,參觀蔡襄祠(蔡襄祠位於今泉州市洛江區洛陽橋南,為紀念北宋名臣蔡襄(曾任泉州郡守)督造洛陽橋有功而建。始建於北宋·仁宗末年),有人向他講述蔡襄造洛陽橋歷史,他頗興奮,詳細觀看祠宇里里外外,憑欄觀看江潮,略事沉思,即念一律:
洛陽渡口水瀰漫,太守祠前撫石欄。
萬點蠣房猶在望,五朝墨瀋未全乾。
名橋已共劫灰燼,滄海長留古廟寒。
隔岸三千六百尺,憑誰只手挽狂瀾。
(後蔡襄祠內立《七律·重修蔡忠惠公祠落成》詩碑,高2.5米,寬1.5米,字徑16×18厘米,隸書,落款為“中華民國二十九年庚辰夏日閩南使者江右王夢古”。)
回永春後,王夢古將此詩寫成正稿,取五百元交張邁實(洛陽石任村人,時在第四專署保全司令部任參議),囑代辦將詩勒成一石碑豎在蔡襄祠內。張邁實將此事交李培旭(洛陽許莊村人,時也在永春第四專署)辦理。李培旭旋即回鄉,將此事交陳觀濤辦理。陳觀濤時任惠安縣抗敵自衛大隊第三中隊長,駐洛陽街,接受任務後,隨即雇石匠勒成石碑,完工後放在蔡襄祠內,頗久未將碑豎立,過往行人爭相閱看或抄錄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