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回崗

王回崗是中國美麗鄉村,古蹟聖地,旅遊目的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回崗
  • 地點:安徽定遠縣二龍回族鄉
  • 時代:民國
  • 別名:二龍
簡介,戶口,職業,教育,娛樂,宗教概況,婚俗,古蹟,

簡介

原名王回崗,民國29年(1941年)以前,該地一直被稱為“王回崗”。新四軍二師政委譚震林及縣長魏文伯到該地視察,看地形象兩條龍。譚震林詼諧地說:“王回崗就改叫二龍吧。”二龍因此得名。
1936年石覺民《王崗回民調查記》(節錄)王回崗位安徽定遠縣東南,距城六十餘里。全村長約二十里,四周約六十里。居民三千餘戶,盡系回民,以王姓居多,又以地勢頗高,故名日王回崗。人民信教篤誠,富於團結,宗教界限,劃分極嚴,對外往來極少,兼以交通不便、郵電不通,儼然另一區域。今歲初夏,予約三五同好往該村實地調查人民生活狀況,幸當地人士,熱誠協助,所得較確.茲將調查所得,介紹於此。

戶口

全村共三千零一十八戶,計男子七千九百四十三人,女子七千零四十八人,共一萬四千九百九十一人。(錄自七座清真寺抄戶賬冊)

職業

全村皆以務農為業,兼營商、工、畜牧者為數極少。地之分配,至多者五頃,至少者八畝;地價,上地每畝四十元,中地三十元,下地二十元上下。耕種、灌溉、收穫皆男女共作。所養牲畜以雞、羊為多,牛、馬次之。全村無豕,往往兒童在鄰村見豕亦不知為何物。近年亦感受災荒,五穀減收,人民無食無衣者頗眾,亦有逃往外埠謀生者。

教育

全村有縣立國小一處,學生四十七人,校長王宇梁君,系村中望族,畢業中學,辦理學校已有四五年。外有私塾四處,塾師皆王姓,共有學生一百三十三人,余皆未受教育,成人約十分之八皆目不識丁,致一切習俗仍循舊規,事業皆形落後。

娛樂

人民以練習國術為唯一之娛樂,全村計有國術場四處,每日工作餘暇往練習者甚多。每逢廢歷年節,村中多數兒童,群唱秧歌或表演燈劇,如過豐年,集資演唱大戲。

宗教概況

全村有清真寺七座,建築俱皆壯麗。南清真寺存一宋代古碑,碑載該寺建於宋時。

婚俗

該村婚姻,純以媒者之言,父母之命為準。訂婚謂之“下禮”,下禮以布飾等物送於女家為禮,多半童時訂婚,謂之娃娃親。結婚謂之“娶親”,娶親新郎乘輿親迎,媒者乘驢尾隨於後,至女家待宴,與新婦各乘輿歸,女之父兄送至男家。如小康之家,於抵門之際,崗哨四布,放槍百餘發,意在防匪乘婚搶親也。男女下輿至禮堂,請阿衡寫“依查補”(即婚書)。待宣讀及交換飾物畢,送入洞房,新郎之同輩或晚輩人新房道古利之歌詞,並對新夫婦間房,是為婚禮之完成。喪俗大致與各地回教相同,無庸贅述矣。

古蹟

(一)虞姬登:村之南首有土丘一,隆起丈許,相傳霸王別虞姬,葬首於此,一日丘巔突生一穴,士人謂虞姬由此登天,故名虞姬登,至今如故。
(二)老龍頭:村之南二里許,一土崗,前有兩泉、多松,指為須眼,崗為龍頭之狀。相傳劉伯溫斷此地為龍脈,曾至該處填泉,意在使龍盲目也。龍目傷,留疤成湖,故名留疤湖。傳此湖雨夜常有異光。
(三)國公宅:明朝有藍國公,傳有一“竹寶”,每日乘之人朝。一日其母誤騎,破之,國公未能上朝。朝廷認有叛意,拘而殺之。其家聞訊亦恐有被殺之虞,俱投入院中井內。現該井仍存,內有螞蜂甚多。相傳井底暗道縱橫,古時極旱年,曾有人入井尋寶不得出。
(四)橡梨樹;村之北崗有古橡梨樹一株,據王姓談系其先人植於明初。高約數丈余,狀如傘,遠於三十里可見。
—載《晨熹》第2卷第3期(1936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