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二龍清真寺
- 地址:安徽省定遠縣二龍回族鄉
- 郵編:233264
- 改編始建:1943年
歷史沿革,背景,初建,修繕重建,地理交通,
歷史沿革
背景
由於人口不斷增多,地域日趨擴大,至清朝末年,以清真南大寺為核心先後建有7座清真寺,1958年宗教改革以前均壯麗可觀,其中南大寺有禮拜殿、講堂、水房、對廳、殯室等共39間房,古碑1闡;後湯寺(湯家崗寺)有禮拜殿、水房、對廳、宿舍等16間;張圩寺有1跑殿、水房等16間;西寺有禮拜殿、水房、對廳等12間;小崗寺(河南寺)有禮拜殿、南北講堂、水房等14間;大安寺(河北寺)有拜殿等共11間;北寺有拜殿、南講堂、水房等14間。“文革”中俱遭破壞,西寺、北寺、大安寺建築不存,小崗寺僅有3間禮拜殿,後湯寺有3間拜殿、5間草房,張圩寺近年新建(另有專條),唯南大寺保留較為完整,禮拜大殿、水房、南北講堂均已修復,殯室、海里凡住室等待修。宗教政策恢復後。各寺陸續開放並積極準備修復,唯當地穆斯林雖人口眾多,經濟尚不發達,籌資難度較大,進展緩慢。
歷史上二龍鄉回族喜好武術,民國年間有武術場4個,農閒時練習者眾多。當地人民為中國革命亦做出很大貢獻,抗日戰爭時期,於1938年組建有回民青年自衛軍,打擊日寇漢奸,十分活躍;1943年改編為清真營,配合新四軍進行反掃蕩鬥爭並掩護主力北撤,損失重大,後編入正規部隊。
初建
元代就有穆斯林在此安居,明初著名將領藍玉為此地人,當時已有回民600餘戶,名南府城,在藍玉主持下重建1座清真寺,規模、建築仿南京靜覺寺。藍坐獄後被滅九族,其府邸和清真寺均遭抄毀。
修繕重建
後明廷派武德衛指揮使王英率部駐鎮,重建清真寺,始改名王回崗沿襲至今。
地理交通
定遠縣二龍清真寺位於安徽省定遠縣二龍回族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