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遠著作集(第1卷):東方文學史通論》為第一卷。
基本介紹
- 書名:王向遠著作集:東方文學史通論
- 出版社:寧夏人民出版社
- 頁數:395頁
- 開本:16
- 品牌:寧夏人民
- 作者:王向遠
- 出版日期:2007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22703545X, 9787227035459
基本介紹
書籍簡介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緒論 東方、東方文化與東方文學
第一編 信仰的文學時代
第一章 東方古代神話
第一節 原生態神話
第二節 次生態神話
第二章 東方古代史詩
第一節 巴比倫史詩《吉爾伽美什》
第二節 印度兩大史詩
第二編 貴族化的文學時代
第三章 東方古典詩歌
第一節 印度古典詩歌
第二節 阿拉伯古典詩歌
第三節 波斯古典詩歌
第四節 日本古典詩歌
第四章 東方古典戲劇與古典散文
第一節 印度文化圈的古典戲劇文學
第二節 漢文化圈的戲劇文學
第三節 東方古典散文
第四節 日本散文文學與《源氏物語》
第三編 世俗化的文學時代
第五章 東方民間文學
第一節 印度民間文學
第二節 阿拉伯民間文學
第三節 日本民間文學
第六章 東方市井文學
第一節 印度市井文學
第二節 阿拉伯市井文學
第三節 日本、朝鮮、越南的市井文學
第四編 近代化的文學時代
第七章 近代化初期的兩大文學思潮
第一節 啟蒙主義
第二節 民族主義
第八章 西方文學思潮的東方化
第一節 浪漫主義
第二節 現實主義與自然主義
第九章 東西方文化的對接與大作家的創作
第一節 泰戈爾:尋求東西方的理解與對話
第二節 紀伯倫:跨越東西方的關與愛
第三節 夏目漱石:文化衝突中的悲劇心態
第十章 近代文學的分化與終結
第一節 東方無產階級文學
第二節 東方早期現代主義文學
第五編 世界性的文學時代
第十一章 現代主義的發展與現實主義的繁榮
第一節 東亞戰後派
第二節 現代主義文學的發展
第三節 現實主義文學的繁榮
第十二章 在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融合中走向世界
第一節 日本文學與川端康成
第二節 阿拉伯文學與納吉布·馬哈福茲
東方文學史類中文書目舉要
初版後記
再版後記
修訂版後記
索引
《王向遠著作集》總後記
文摘
“信仰的文學時代”包括神話和史詩兩種文學形態。
這裡所說的神話是一種“前文學”現象,是在史前人或原始人中長期流傳的一些神奇故事。嚴格地說,原始神話不存在文本形態,今天我們所知道的看上去比較系統的神話,大都是後人根據各種文物和文獻整理、構擬和“還原”而成的。
神話是人類文化的源頭,也是人類文學的源頭,其根本特性是它的“信仰”性質。由於原始人還分不清人與自然的界限,分不清心理世界與物理世界的界限,分不清思維與現實的界限,分不清個體與群體的界限,因此,在原始人那裡普遍存在著生命的泛化、“自然界的精神化”或“人化”現象。他們不但把沒有生命的客體看成是有生命的,而且認為這種生命與人的生命性質完全相同。現代英國人類學家泰勒把這種現象簡練地概括為“萬物有靈論”。“萬物有靈論”是原始思維的重要特徵。“萬物有靈”是不能被理性所分析、更不能被科學所證明的信念,是原始人普遍的、根本的信仰。從文化形態學角度看,原始文化是信仰的文化;從文學史學的角度看,人類最早的文學是信仰的文學,因而文學原始時代可以稱為“信仰的文學時代”。
神話是“信仰的文學時代”的第一種文學形式。正如B.馬林諾夫斯基所說,神話的作用和功能是能夠“表現、提高和整理信仰”。神話所顯示的是人對自然界的第一次超越,原始人企圖解釋客觀世界,解釋人自身,解釋他們所觸到的一切事物的來源。這樣,神話就部分地滿足了原始人初次萌動起來的求知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