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平(中國文聯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王力平(中國文聯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國文聯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協文學理論批評審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第八、第九屆全委會委員,河北省作協原副主席、黨組副書記,河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第九屆茅盾文學獎評審,第六屆、第七屆魯迅文學獎評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力平
  • 國籍中國
  • 畢業院校河北大學 
  • 代表作品:《水滸例話》 
出版圖書,人物經歷,發表作品,作品評價,

出版圖書

  • 沒有更多了
作者名稱:王力平
作者類型:文學評論
作者時間:2021年1月1日
以《水滸傳》為例,詳細講解文學寫作和鑑賞,或是分析人物怎樣塑造才更加真實,或是解釋情節如何安排能更吸引人,或是探討語言怎樣組織會使表達更加精準,或是思考文章結構怎樣安排才更合理,語言簡潔乾淨,分析條理清晰,令讀者在不乏趣味的閱讀中獲益匪淺。所談問題對文學愛好者,尤其是大學生、中學生都有幫助。

人物經歷

1982年畢業於河北大學漢語言文學系。1984年調河北省文聯,歷任《文論報》編輯部主任、辦公室副主任,1996年後任河北省作協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副主席、秘書長。中國作協第八屆全委會委員。1982年開始發表作品。200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出版散文集《硯邊草色青》。1989年獲河北省第三屆文藝振興獎。

發表作品

《大眾藝術的良知與責任》,2022-03-13,《河北日報》
《拓展時代精神的文學表現——李春雷短篇報告文學藝術談片》,2022-01-07,《河北日報》
《生命經驗與歷史記憶的當代敘事——評劉建東<無法完成的畫像>》,2021-12-03,《河北日報》
《加強兩個“著力點”》,2021-08-13,《河北日報》
《東風吹水綠參差》,2018-10-26,《河北日報》
《在文學敘事中重建歷史的具體性——曹明霞長篇小說<日落呼蘭>評析》,2021-02-26,中國作家網
《老魯的“鬧心事”及其他——河北小說新生代佳作管窺之一》,2019-09-08,中國作家網
《雖然中篇小說<花開時節>:童年視角下的現實世界》,2019-09-02,中國作家網
《冉子詩集<余言未盡>序》,2017-07-12,中國作家網
《且說<捕風者>》,2016-11-12,中國作家網
《感覺▪見地▪立場——金赫楠文學批評印象》,2016-03-07,中國作家網
《呼喚在場的文學批評》,2020-08-07,《河北日報》
《捕捉時代的精神特質—— 關於河北小說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對談》,王力平、郭寶亮,2020-07-04,中國作家網
《重申現實主義的“文學性”》,2015-11-13,《河北日報》
《王力平:賈大山的“守舊”和“守真”》,2015-01-09,《河北日報》
《現實主義創作並非一副筆墨》,2019-12-13,《河北日報》
《“好作家”必須靠“好作品”說話》,2019-08-23,《河北日報》
《現實人生與超現實視角——評清寒<小虎的一生>》,2021-06-11,《河北日報》
《“鄉村”的拷問——康志剛小說兩篇比較談》,2009-12-11日,中國作家網

作品評價

王力平從《水滸傳》前七十回中,提煉出65個小題目,採用一題一議的辦法,帶領我們重讀了一遍這部傳世經典,也為他透徹有趣的評講開闢了一個廣闊的空間。他用深厚的專業學識、輕鬆明晰的表達、令人眼前一亮的新發現,解密《水滸傳》作為經典小說的隱秘筆法,最終達成了專業性與通俗性的統一,在閱讀與欣賞的場域為讀者做了一次令人賞心悅目的導讀。
——魯守平《重拾“例話”文體的批評力量》(《文藝報》)
力平發聲最狠的批評,是指出上世紀80年代的新潮小說是一個“頭足倒置的世界”,對當時文壇讚賞有加的意識流、尋根、形式實驗小說逐一辨析論證,比稍後對“偽現代派”的批評還早了半拍,雖然沒有斥人為“偽”的霸氣,也算是衝鋒在前。正當朋友們為他“深刻的片面”叫好時,他又寫了一篇《新潮小說:失去審美感受的形式追求》(收入本集時改題為《新潮小說:頭足倒置的世界(下)》),在論述了一番否定之否定的道理之後,總結說:“新潮小說能否經歷同樣的過程,在小說藝術發展的更高階段上復歸呢?我以為是可能的。根據就在於新潮小說在創作中表現出的對形式的自覺。”一句“形式的自覺”,抹平了“深刻的片面”的鋒芒,片面的視角變成了立體的觀察,讓一位揮戈衝殺的批評驍將翻身下馬,站在地上的還是那個不肯偏激的王力平。30年後回頭望去,對80年代新潮小說的評價,還是把《新潮小說:頭足倒置的世界》上下兩篇合起來讀更為紮實可靠。鐘情辯證,恪守中庸,瀟灑不傷嚴謹,敏悟不害理性,力求客觀公正,是力平的評論風格。
——魯守平《不慕時語只問心——讀王力平評論集<在思辨與感悟之間>》
《水滸傳》是古典的,對它的評點卻可以是現代的。在我看來,《水滸例話》的新鮮好讀,正因其現代視角。比如《把這件事不記心了》一篇,談到了林沖的“遺忘”,說林沖已有太多割捨不掉的眷戀和利益,所以幾日尋不到仇敵就把這事“放慢了”“不記心了”。“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受到某種情緒或特定動機的壓抑時,更容易出現‘遺忘’。林沖只能遺忘。”這種遺忘是什麼?是潛意識裡息事寧人的生存態度啊。而潛意識,正是現當代作家和評論家才會自覺關注的。《水滸例話》中多次提到“扁平人物”“敘事視角”“心理描寫”“人物關係”“人物性格的多面性”等,這些都是現當代作家熟知的辭彙,重要的是,在此,它們都指向了具體的句子或情節。就這樣,古典和現代有趣地聯繫在了一起。
——何玉茹《慧眼識句品<水滸>》(《光明日報》)
主題明確,說理透徹,語言質樸生動,篇幅短小精悍,是這部書在寫作方式上呈現出的鮮明特徵。在大量使用學術概念、論證繁瑣冗長的理論評論著作大行其道的今天,能保持這種寫作風格殊為不易。這不僅反映了作者肯於面向讀者說話的評論態度,舉重若輕的論述更是憑藉老練通達、爐火純青的學術修養才能做到。在切入《水滸傳》的角度上,固然是將原著當作闡述文學理論觀點的例證材料,但也從原著中拈取有代表性的人物和情節,以窺一斑而見全豹、“雲龍見爪”的方法呈現出了小說的敘事之美。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並沒有完全將理論當作“刀俎”式的工具,也沒有將小說文本全部當作“魚肉”式的材料,而是二者之間互為映照、互相支撐,使普通讀者能領悟小說藝術的美感,而對於寫作者又能理解創作技巧;使文學評論實現了同時指導閱讀和創作的作用,真正將文學批評做成了實踐性的學問。
——桫欏《在場的“態度”“出圈”的學術》(《河北日報》)
王力平的《水滸例話》以其短小精悍的文章體量,風趣勁道的文學語言,滿足了讀者的閱讀期待,也暗合了時代的閱讀習慣。有意思的是,這本書的寫作實際上從作者大學期間開始,中途又因為工作等各種原因擱筆,直至退休後最終完稿。這就不得不讓人稱奇:長達幾十年的寫作時間創作的文學評論文章,不僅思想深度和結構文風渾然一體,完全沒有不同階段創作作品的不協調;反而還與當下的閱讀模式不謀而合,成為讀屏時代能夠讓人“一看到底”的文學評論圖書。
——王文靜《品讀經典與時代的對話》(人民資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