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祈》是一部原創歌劇。該劇講述我國傑出的革命先驅、愛國主義社會活動家、傑出音樂學家王光祈先生的故事。歌劇《王光祈》由劉立雲、左芝蘭編劇,孫洪斌作曲,朱其元指揮,劉毅總導演,龔珍旭、潘乃奇任文學統籌,青年導演羅威、伍埕也加盟創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光祈
- 性質:歌劇
《王光祈》是一部原創歌劇。該劇講述我國傑出的革命先驅、愛國主義社會活動家、傑出音樂學家王光祈先生的故事。歌劇《王光祈》由劉立雲、左芝蘭編劇,孫洪斌作曲,朱其元指揮,劉毅總導演,龔珍旭、潘乃奇任文學統籌,青年導演羅威、伍埕也加盟創作。
王光祈 (1892—1936) ,音樂學家和社會活動家,字潤璵,筆名若愚,屬龍,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人。1920年赴德國留學,研習政治經濟學,1923年轉學音樂。1927年入柏林大學專攻音樂學,1934年以《論中國古典歌劇...
《王光祈》是一部原創歌劇。該劇講述我國傑出的革命先驅、愛國主義社會活動家、傑出音樂學家王光祈先生的故事。歌劇《王光祈》由劉立雲、左芝蘭編劇,孫洪斌作曲,朱其元指揮,劉毅總導演,龔珍旭、潘乃奇任文學統籌,青年導演羅威、伍埕也加盟創作。劇情簡介 該劇以王光祈追求理想、謀求救國道路的一生為主線,從王光...
《王光祈音樂論著二種》內容介紹:律之起源/研究方法與根本思想/由五律進化成七律/十二律之成立/黃鐘長度與律管算法/律之進化/京房六十律/錢樂之三百六十律/何承天十二平均律/梁武帝四通十二笛/劉焯十二等差律/王朴純正音階律/蔡元定十八律/朱載堉十二平均律/清朝律呂/十二平均律與十二不平均律之利弊/調之進化...
兩年一屆的王光祈文藝獎是我區最高的政府文藝獎。第二屆王光祈文藝獎有35件作品獲獎,它包括小說、書畫、音樂、攝影等類型作品。2011年3月21日晚上,由溫江區委、區政府主辦的第二屆王光祈文藝獎頒獎晚會在溫江碧落湖公園廣場隆重舉行,四川省文化廳廳長鄭曉幸、省文聯副主席兼秘書長楊時川、省作協副主席兼秘書...
《世紀回聲:光祈研究新論》是2019年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王光祈是五四時期著名的愛國民主主義者、社會活動家,中國音樂學、民族音樂學的奠基者。在羸弱危難的近代中國,他與一群有著崇高的政治理想、“以天下為己任”的青年知識分子一道,上下求索,探尋著國家、民族的出路。從早期創辦“少年中國”、...
王光祈理論研究範圍比較寬。首先是研究中國與東方音樂方面,其中比較重要的音樂理論著作有《中國音樂史》、《東方民族之音樂》、《 中國詩詞曲之輕重律》、《翻譯琴譜之研究》、《中國音樂史》等。系統的介紹西洋音樂學理論和技術理論,他編寫了《歐洲音樂進化論》、《 西洋音樂與戲劇》 、《西洋樂器提要》、《西洋...
《王光祈音樂論著選集》是2009年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收入“中國文庫”叢書,作者是王光祈。該書匯集並完整呈現了王光祈最重要的音樂理論成果。內容簡介 共分上下兩部分,上部分選輯作者的11篇論文,主要為作者對發展我國音樂文化的主張和對傳統音樂、中西音樂文化比較的研究,並涉及三大樂系學說以及音樂歷史觀...
《新文化運動時期音樂闖將王光祈與西南地區民族音樂》是2010年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譚勇。內容簡介 《新文化運動時期"音樂闖將"王光祈與西南地區民族音樂》講述了:王光祈19世紀中國偉大的社會活動家和音樂學家,為我們留下了豐厚的音樂理論遺產,是我國近現代音樂學的開拓者和創始人。在災難深重、風雨飄搖...
王光祈紀念館位於四川成都市溫江區人民公園內,於1989年10月建成開館。歷史沿革 外觀為正檐翅角的古典式建築,內部為現代化裝修,設有崑崙巨聲-王光祈生平事跡成就展。1989年10月正式開館,對外開放。建築面積500平方米,長期免費對全社會開放。王光祈紀念館於1989年10月建成,係為紀念我國五四時期著名的社會活動家...
四川音樂學院王光祈學術研究中心是四川音樂學院下屬研究機構。四川音樂學院王光祈學術研究中心成立於2012年3月。是四川音樂學院經多年醞釀、在各級領導、專家積極支持和協助下、有全國多位學者參與而成立的。研究中心在溫江“光祁故里”配套設立“王光祈學術研究基地”。從上世紀80年代,老一輩川音教師韓立文、畢興、...
王光祈帶你看清末民初外交史料 《王光祈帶你看清末民初外交史料》是時報文化出版出版的圖書,全書共194頁。
王光祈年譜 《王光祈年譜》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韓立文、畢興編。
《致王光祈信》是惲代英所著作品,出自於《惲代英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作品原文 接著我的朋友劉養初君的信,同他寄來少年中國學會會務報告四冊,又學會規約一紙。他告訴我,他已經入了會,並勸我亦入會。還說,他已把我同我們的朋友魏希葛(君謩)介紹於你。我讀了他的信,又細看會務報告同...
《西洋制譜學提要》是1929年中華書局出版的書籍,作者是王光祈。拼音題名 xī yáng zhì pǔ xué tí yào 責任者 著 其他責任者 出版者 [發行者]出版地點 上海 載體形態 208頁 叢編項 音樂叢刊 主題詞 作曲理論 中圖分類號 J614 附註說明 摘要 論述主調學、諧和學、篇法學。書前有著者自序,書末附“...
《中國音樂史》是2015年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王光祈編著的《王光祈中國音樂史》主要內容包括:編纂《王光祈中國音樂史》之原因、律之起源、律之進化、調之進化、樂譜之進化、樂器之進化、樂隊之組織、舞樂之進化等。本書作者從愛國主義立場出發,極力主張創造“一種可以代表‘中華民族性’的國樂”...
東西壓制之研究 《東西壓制之研究》是1928年中華書局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王光祈。拼音題名 dong xi ya zhi zhi yan jiu 責任者 王光祈著 其他責任者 出版者 中華書局[發行者]出版地點 上海 出版時間 民國17[1928]載體形態 232頁 叢編項 音樂叢刊 主題詞 音樂 中圖分類號 J609 ...
東西樂制之概論/民國滬上初版書 《東西樂制之概論/民國滬上初版書》是2014年三聯書店上海分店出版的書籍,作者是王光祈。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六編,主要內容包括:樂制概論;中國;歐亞非三洲接壤諸國;希臘;歐洲中古時代;歐洲近代等。
中國音樂史-民國滬上初版書。複製版 《中國音樂史-民國滬上初版書。複製版》是2014年上海三聯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光祈。中國音樂史(複製版)(精)/民國滬上初版書
《崑崙巨聲》是2010年巴蜀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四川音樂學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成都市溫江區文化廣播電視局。內容簡介 《崑崙巨聲——“2009王光祈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彙編》經過我院一些專家學者精心整理和編纂,與廣大讀者見面了。此書之所以命名為“崑崙巨聲”,主要是向世人展示王光祈立志於借音樂之力,實現...
《瓦德西拳亂筆記---外人眼中的近代中國》是2000年1月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瓦德西,譯者是王光祈。作者簡介 作者瓦德西是八國聯軍總司令,我們國小和中學課本上都聽過他的大名。“無論歐美、日本各國,皆無此腦力與兵力,可以統治此天下生靈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實為下策。”
中國古代樂器考論中國古典歌劇 《中國古代樂器考論中國古典歌劇》是2010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蕭友梅、王光祈。內容介紹 自1990年代以來,隨著學術史意識的逐漸恢復,大陸學界對民國一代學術也給予了高度認同,除了編撰學案、結集成史之外,重印昔賢經典、接續學術傳統。
少年中國,少年中國學會的機關刊物。月刊。1919年7月王光祈、曾琦、李大釗等人在北京發起成立少年中國學會,同時創辦此刊。王光祈、陳淯、李大釗、康白清、田漢等人曾任主編或主要撰稿人。該刊的《宣言》說 明其宗旨是:“本科學的精神,為文化運動,以創造‘少年中國’。”創刊初期以宣傳各種進步思想為主,後來...
四川音樂學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成立於2010年4月,是四川音樂學院直屬的五所一室三中心之一的學術研究機構和教學部門,在四川音樂學院直接領導下開展高等教育、藝術教育、藝術理論等相關領域的研究和教學,研究所下屬一個研究中心——王光祈研究中心。四川音樂學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始終堅持“立足藝術、科研當先、圍繞教育、服務...
雷寶菁於1918年7月1日和王光祈、李大釗、周太玄、曾琦、陳愚生、張夢九等7人共同發起於少年中國學會。籌組學會 少年中國學會是“五四”時期一個人數最多、影響最大、分布最廣、時間最長的全國性青年社團,幾乎積聚了全國各地、各青年社團的精英分子。它籌組於“五四”前一年,成立於“五四”後一個多月,發起人是...
主要倡導者為王光祈、陳獨秀、李大釗等。,由李大釗、蔡元培、陳獨秀、胡適、周作人、高一涵、張崧年、羅家倫、王光祈等17人發起的北京工讀互助團成立。1919年12月,少年中國學會執行部主任王光祈發表了《城市中的新生活》一文,主張在城市中組織“工讀互助團”其《簡章》規定:第一,團員每日每人必須工作四小時;第...
描繪了唐、五代、宋至清不同時代的四川社會、經濟、軍事、文化、歷史、人物、風貌和地理環境等所構成的瑰麗畫卷。作者簡介 許永強,教師、媒體編輯、《華西都市報》《成都日報》等專欄撰稿人,四川省期刊專家庫成員。曾獲90年代四川省優秀科普作家稱號、四川省散文獎、王光祈文藝獎。
大型原創歌劇文學劇本《王光祈》則展示了王光祈追求理想、謀求救國道路,由一位社會活動家成長為我國民族音樂先驅的過程。大型交響音詩《春在二〇二〇》,歌頌了疫情突發之際,醫務人員打點行裝、放下小家為大家,立即奔赴抗疫前線勇戰病毒的英雄氣概和崇高精神。大型交響合唱《蜀道之上》,氣勢恢宏,歌頌新中國成立...
北京工讀互助團是指中國五四運動時期學生社團組織。在蔡元培、李大釗、陳獨秀等人支持下,由少年中國學會成員王光祈發起組織,1919 年 2 月成立。團址在北京。宗旨:“本互助的精神,實行半工半讀。”特點是在互助的原則下,工學結合,以工養學。團員以北京大學學生為主,先後發展至 40 餘人。團員每天須工作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