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祥(湖北中醫大師)

王伯祥(湖北中醫大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0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伯祥(1924年12月-2022年5月9日),男,全國名中醫、湖北中醫大師、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第一批名老中醫藥學術繼承師承導師。生前系湖北省中醫院肝病科教授。

2022年5月9日,王伯祥在武漢逝世,享年98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伯祥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24年12月
  • 逝世日期:2022年5月9日
人物經歷,學術任職,家庭情況,

人物經歷

王伯祥先後就讀齊魯大學醫學院和湖北醫學院,歷經8年寒窗之苦,進入湖北省中醫院(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工作。在學習西醫的基礎上,王伯祥善於套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經典傳染病、消化系統疾病,尤其在防治肝病方面。
王伯祥
王伯祥
1958年到1974年,王伯祥先後兩次參加了“西學中”班,系統學習中醫基礎理論、藥物方劑,這段經歷為他此後長期從事以中西醫結合為主的內科工作,尤其是有關肝病的臨床與科研奠定了中醫理論基礎,也對他之後運用創造性思維模式開展中醫科研臨床工作多有啟發。
20世紀世紀50年代,以王伯祥為首的肝病研究小組成立,開始從事消化疾病和中西醫結合治療肝膽病的研究。
20世紀60年代,王伯祥出任湖北中醫學院藏象肝病研究所所長,此時肝炎肆虐為患,王伯祥以開拓者的身份引領國內中西醫結合肝病研究,開始進行系統的、持續的、規模化的肝病防治研究。“六五”到“八五”期間,王伯祥發揮科研優勢,帶領團隊,長期承擔國家中醫肝病攻關課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也積累了豐富的臨床和科研經驗。
20上世紀60年代初,王伯祥研製出針式超聲微型探頭,用它配合腹腔鏡,在直視條件下探測肝內病變,率先提出慢性肝炎與肝硬化的形態學分型診斷意見,以此作為觀察病情、評估中醫藥療效的參考。這一成果比國際上提出同類分型意見者早10年。
20世紀70年代,國內普遍套用“硝硫氰胺”治療血吸蟲病,但是部分患者出現“黃疸”病症,王伯祥領導一個科研小組採用血清藥理學、免疫病理學、超微結構學方法查出病因,攻克治療難題,為我國血吸蟲病治療作出突出貢獻。
2022年5月9日,王伯祥在漢逝世,享年98歲。

學術任職

世界中醫藥聯合會肝病專業委員會會長、湖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肝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西醫結合肝病雜誌》主編、湖北省中醫院肝病研究所創始人。

家庭情況

王伯祥出生於中醫世家,祖父王建功擅長中醫眼科與瘡瘍科,外祖父張采閣是信陽地區極富盛名的內科和針灸科醫生,母親張志芳也精通醫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