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覆面(現收藏於深圳望野博物館)

玉覆面(現收藏於深圳望野博物館)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此展品為春秋戰國時期文物。長25厘米,寬28厘米。玉覆面,玉質青白,有沁色,共由十四塊玉飾組合而成,其中額頂尖角和唇舌由碎玉廢料改制。眼、頰由龍形玉片組成,雕刻工藝精細,局部有硃砂殘留。其他玉飾片上有微孔,應是位穿綴所留。與此相類的玉覆面山西、河南、山東等地區都有出土。現收藏於深圳望野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玉覆面
  • 出土地點:山西、河南、山東
  • 館藏地點:深圳望野博物館
  • 所屬年代:春秋戰國
基本信息,文物介紹,

基本信息

年代:春秋戰國
尺寸:長25厘米,寬28厘米
收藏:深圳望野博物館

文物介紹

此展品為春秋戰國時期文物。長25厘米,寬28厘米。因中國古人對美石的喜好追求,玉成為神聖且帶有宗教意味的特殊材料,被用來製作重要的宗教禮器和祭祀之物。隨對玉的崇拜,進而認為玉能防止靈魂出竅,可以保證屍體不腐,魂靈不滅。正是緣於這種說法,西周時期,一種特殊的喪葬用玉——玉覆面出現。它用各種玉料對應人的五官及面部其他特徵製成飾片,綴飾於紡織品上,用於殮葬時覆蓋在死者面部或對應亡者面部的部位,以示尊崇。這種奢華的喪葬品僅出現於貴族墓葬中。玉覆面在兩周盛行一時,早在西周間就有綴玉面罩的使用,由於當時玉料的稀缺珍貴,這些面罩大都由碎玉或廢玉加工製成。入東周后逐步演變為整套的玉衣,發展到漢代成為備受世人矚目的金縷玉衣、銀縷玉衣、銅縷玉衣、絲縷玉衣等等,即用玉片密密地包裹死者全身,這標誌著喪葬玉發展到巔峰。 玉覆面在西周時已相當流行。但玉覆面玉件的配置格式並非一成不變,常因墓主身份地位或家境情況的不同而有繁有簡。由於眼睛在人的五官中最為重要,所以無論怎么簡化,眼玉都是不能去掉的,玉覆面的正名稱為“瞑目”,道理即在此。 右示玉覆面,玉質青白,有沁色,共由十四塊玉飾組合而成,其中額頂尖角和唇舌由碎玉廢料改制。眼、頰由龍形玉片組成,雕刻工藝精細,局部有硃砂殘留。其他玉飾片上有微孔,應是位穿綴所留。與此相類的玉覆面山西、河南、山東等地區都有出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