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玉石之路踏查三續記》是在前兩本考察著作的基礎上,收錄第十次至第十三次調研的結果。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編及附錄,上編以2016年7月第十次玉帛之路(渭河道)文化考察筆記為主,該編記載了在2016年7月17日至26日,玉帛之路(渭河道)文化考察的相關成果。篇目有:《第十次玉帛之路(渭河道)考察緣起》《鳥瞰“河渭”與“華大山”》《鳥鼠山之謎》《渭河與玉河》《渭河與大小秦嶺》《戴手鐲的仰韶人——漳縣晉家坪遺址印象》《5500年前開發西北的人——石嶺下類型之謎》《夢斷關桃園:玉器和彩陶起源之謎》《關山冬夏觀馬》《從“重開絲路”說到“玉帛之路”說——秦安總結會》《武山鴛鴦玉礦踏查——總結會後有驚喜》《羌人尚白與夏人尚黑》《武山鴛鴦玉的前世今生——第十次玉帛之路(渭河道)考察札記》《第十次玉帛之路(渭河道)考察的學術總結》《關於齊家文化的起源——十一次玉石之路考察的新認識》共15篇文章。
中編收錄了2017年4—5月間進行的第十一次玉帛之路(隴東陝北道)文化考察筆記。該編記載在玉帛之路(隴東陝北道)文化考察活動,考察時間:2017年4月25日一5月8日,西安、三原、淳化、旬邑,晚上抵達寧縣,經合水、慶城、華池從隴東沿309國道過子午嶺到達富縣,從富縣北上甘泉、延安,延安北上清澗、綏德,從綏德北上榆林前往神木。6日,參觀考察府谷博物館及文化遺址,6日晚趕往靖邊。靖邊向西,經寧夏鹽池南下,過青岡峽到環縣,從環縣至慶陽,慶陽召開總結會,行程3000多公里。篇目有:《第十一次玉帛之路(隴東陝北道)考察緣起感言》《從石禮器到玉禮器一楊官寨新出土石壁》《經渭分明楊官寨遙想“玄玉時代”》《馬蓮河畔公劉坪史前玄鉞露玄機》《仰韶玉鉞知多少——從正寧到慶城》《華池:史前玉石之路的交匯點?》《樹窪懷古詩》《蘆山峁·〈山海經〉·大傳統》《延安三縣訪古玉》《“玄黃"再現:清澗的史前石鉞》《佳縣石摞摞山龍山古城》《靖邊與統萬城》《為何重走青岡峽》《青岡峽七問》《格物致知與老馬識途一第十一次玉帛之路考察總結辭》共15篇文章。
下編收入2017年6—8月間進行的第十二次(玉帛之路(玉門道)文化考察活動)和第十三次玉帛之路文化考察(敦煌三危山旱峽玉礦遺址)筆記和相關論文。篇目有:《玉門談玉——第十二次玉帛之路考察玉門座談會發言》《玉門、玉門關得名新探》《四壩文化玉器與馬鬃山玉礦——第十三次玉帛之路(金塔道)考察札記》《玉出三危——第十三次玉帛之路(敦煌道)考察簡報》《大地灣出土玉器初識——第十三次玉帛之路文化考 察秦安站簡報》共5篇文章。
作品目錄
上編 第十次考察 | 中編 第十一次考察 | 下編 第十二、十三次考察 |
---|
第十次玉帛之路(渭河道)考察緣起 鳥瞰“河渭”與“華大山” 鳥鼠山之謎 渭河與玉河 渭河與大小秦嶺 戴手鐲的仰韶人——漳縣晉家坪遺址印象 5500年前開發西北的人——石嶺下類型之謎 夢斷關桃園:玉器和彩陶起源之謎 關山冬夏觀馬 從“重開絲路”說到“玉帛之路”說——秦安總結會 武山鴛鴦玉礦踏查——總結會後有驚喜 羌人尚白與夏人尚黑 武山鴛鴦玉的前世今生——第十次玉帛之路(渭河道)考察札記 第十次玉帛之路(渭河道)考察的學術總結 關於齊家文化的起源——十次玉石之路考察的新認識 | 第十一次玉帛之路(隴東陝北道)考察緣起感言 從石禮器到玉禮器——楊官寨新出土石璧 涇渭分明楊官寨 遙想“玄玉時代” 馬蓮河畔公劉坪 史前玄鉞露玄機 仰韶玉鉞知多少——從正寧到慶城 華池:史前玉石之路的交匯點? 樹窪懷古詩 蘆山峁·《山海經》·大傳統 延安三縣訪古玉 “玄黃”再現:清澗的史前石鉞 佳縣石摞摞山龍山古城 靖邊與統萬城 為何重走青岡峽? 青岡峽七問 格物致知與老馬識途——第十一次玉帛之路考察總結辭 | 玉門談玉——第十二次玉帛之路考察玉門座談會發言 玉門、玉門關得名新探 四壩文化玉器與馬鬃山玉礦——第十三次玉帛之路(金塔道)考察札記 玉出三危——第十三次玉帛之路(敦煌道)考察簡報 大地灣出土玉器初識——第十三次玉帛之路文化考察秦安站簡報 |
|
|
|
瑪雅與中國玉石神話比較研究——文明起源期“瘋狂的石頭” |
石家河新出土雙人首玉玦的神話學辨識——《山海經》“珥蛇”說的考古新證 |
|
|
創作背景
從2013年起,堅持在西北大地上行走的學術團隊——中國文學人類學研究會“玉帛之路考察團”,以“絲綢之路”為研究對象,其考察重點是張騫通西域以前的中原與西域交通路網情況,葉舒憲先生正是此考察團的一位參與者,《玉石之路踏查三續記》記錄2015年——2017年三年間文學人類學研究會組織的第十次至第十三次玉帛之路文化考察過程和學術發現。
作品思想
《玉石之路踏查三續記》中,葉舒憲所提倡的“四重證據法”是一種基於先前“三重證據法”的基礎上新型的原創的文學人類學研究方法。“四重證據法”對於考古,對比文學,文化等領域都重大突破和貢獻,將文字,食物。圖像,傳說有機結合,給人們帶來了全新的系統的視角。
通過細讀《玉石之路踏查三續記》,讀者可以發現其學術價值較高,能引導人們找到很多研究的課題,即:一是渭河與玉河名稱由來與演變,這涉及到當地大禹治水和大禹導渭傳說,也涉及到地方方言,正如寶雞一帶的方言把渭河叫yu河;還有稱為“羽河”的第四種解釋。二是關桃園遺址前仰韶文化灰坑出土的白玉環,可證關桃園也是迄今所知中原和西部地區最早發現玉器的地方,其意義重大。三是從天水市甘谷縣博物館的漢代銅“天馬”,可知西玉東輸的現象到西馬東輸的現象之間有一定的先後關係。當然,書中自序及考察手記中還有許多需要繼續求i證的問題,需要後續繼續進行考證。
出版信息
2020年8月,《玉石之路踏查三續記》由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首次出版。
作者簡介
葉舒憲,文學博士,現為上海交通大學資深教授,出版著作50餘部,譯著7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