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探源的神話學研究

中華文明探源的神話學研究

《中華文明探源的神話學研究》是葉舒憲所著書籍,2015年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發行。講述了文明的發生必伴隨神話信仰。本書探究催生華夏文明的玉石神話信仰,詮釋從玉器時代到金屬時代的轉換銜接軌跡,從中揭示文明國家核心價值的形成及其物質原型。以四重證據法,實現了學科交叉與知識的創新整合,拓展了中華文明探源的神話學研究範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文明探源的神話學研究
  • 別名:文明起源的神話學研究叢書
  • 作者:葉舒憲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07月
  • 頁數:652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09767511
  • 平裝:文明起源的神話學研究叢書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信息,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在總結新時期以來我國人文界的創新群體,文學人類學一派的跨學科研究經驗,以神話學視角進入中華文明探源研究,在中西學術傳統相結合的基礎上提出新方法論的構建——四重證據法,對中華文明進行了深層次的分析和探源。

作者簡介

葉舒憲,男,1954年9月20日生於北京,漢族。文學博士,上海交通大學致遠講席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比較文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貴州師範大學特聘教授。主編有20世紀國外文藝學叢書,中國文化的人類學破譯叢書,文學人類學論叢、神話歷史叢書。著作有《中國神話哲學》《(詩)的文化闡釋》《(莊子)的文化解析》《熊圖騰》《現代性危機與文化尋根》《文學人類學教程》等三十餘部。社會兼職有中國比較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文學人類學研究會會長等。

目錄信息

緒 論/001
上篇 理論與方法/013
第一章 神話學的跨學科範式/015
第一節 神話學突破文字限制的意義/015
第二節 神話學與考古學/016
第三節 神話學與藝術史/023
第四節 神話學與文化傳播/029
第五節 神話學與物質文化研究/035
第六節 結論:神話學、意識形態與知識考古/045
第二章 神話學與國學方法更新:四重證據法/047
第一節 太廟中的稽古:從賦詩到書證/047
第二節 從書證到物證/055
第三節 三重證據法/061
第四節 四重證據法/069
第五節 在科學實證與人文闡釋之間/075
第六節 神話學與多重證據法/088
第三章 中國文化的大傳統——以四重證據法重建中國文化觀/098
第一節 大傳統與小傳統的再定義/098
第二節 延續與斷裂:大、小傳統的關係/105
第三節 探尋漢字之前的大傳統符號/110
第四節 神話與象徵——大傳統的遺產/117
中篇 文明起源的玉器時代/127
第四章 玉器時代與文明起源的國際視野——唯中國人愛玉說獻疑/129
第一節 “玉器時代”說需要國際化視野/129
第二節 黑曜石神話:文明前夕的“神聖石頭”/134
第三節 玉石神話:與文明伴生的“瘋狂石頭”/141
第四節 玉石神話是文明起源的動力/157
第五章 蘇美爾青金石神話與各大文明的起源/159
第一節 玉石之路的國際視野/159
第二節 玉石神話:伊甸園生命樹與印度如意樹/160
第三節 文學的歷史信息:蘇美爾史詩與伊甸園原型/177
第四節 蘇美爾的青金石神話及其發生/182
第五節 蘇美爾青金石神話觀的傳播與影響/195
第六節 小結:玉石之路與文明起源/205
第六章 東亞玉器時代:神話觀念基礎/211
第一節 “東亞玉文化”及其起源/211
第二節 東亞玉器時代的展開及歷史分期/216
第三節 玉器之始:玉玦、玉璜的神話觀/230
第四節 中日玉石神話比較:以“記紀”為例/235
第五節 中日韓玉石神話比較:赤玉、曲玉的原型/245
第七章 玉教:華夏文明的原始國教——從玉石神話觀看儒道的信仰之根/259
第一節 華夏文明發生的神話信仰之根/259
第二節 以“玉教”為國教的理由/263
第三節 玉教與中華文化的原型編碼/268
第四節 “聖人”與“玉音”/271
第五節 聖人神話的民族志:天人中介者巫覡/280
第六節 玉教信仰與虞夏商周聖王譜/286
第七節 小結:玉德與玉美/292
第八章 中國玉器起源的神話學分析——以興隆窪文化玉玦為例295
第一節 玉文化發生的觀念動機295
第二節 玉玦:玉耳飾的神話功能分析302
第三節 “以玉示目”的神話功能分析310
第四節 蛇-玦-珥:天人合一神話與中華認同之根317
第九章 玉石神話與中華認同325
第一節 引論:從“金枝”到“玉葉”/326
第二節 玉寶:夏商周的神話歷史/334
第三節 玉寶:物神崇拜與文明發生的社會整合/341
第四節 中華認同的神話基因/344
第五節 龍-虹-璜:天人合一神話與中華認同之根/349
第十章 太初有熊:黃帝名號的神話歷史編碼/357
第一節 黃帝及其名號問題/357
第二節 軒轅的原型:天人合一神話解析/359
第三節 二重證據:從有熊到天熊/363
第四節 太初有熊:重構華夏創世神話/365
第五節 二重證據:《楚帛書》“太初有熊”神話/377
第六節 三重證據:軒轅、有熊、天熊、穴熊通解/382
第七節 四重證據:秦先公墓熊車為軒轅帝車說/384
第八節 四重證據:紅山文化雙熊首三孔器神話解/389
第九節 獅子能代表中國嗎?/392
第十一章 班瑞:堯舜的政治神話/395
第二節 “輯五瑞”與“班瑞”的政治/401
第三節 “瑞玉”:文獻與考古實物/404
第四節 “班瑞”何以可能/407
下 篇 夏商周秦神話歷史/415
第十二章 夏禹的中央熊旗/417
第一節 玉的敘事與夏代神話歷史/417
第二節 一重證據:鯀禹啟化熊或熊化/422
第三節 二重證據:夏禹中央熊旗/428
第四節 三重、四重證據:熊圖騰文化記憶/433
第十三章 二里頭銅鈴、銅牌——文明起源的人類學視角/437
第一節 文明起源研究的人類學視角/437
第二節 二里頭三座中型墓葬的民族志解讀/441
第三節 二里頭墓葬法器組合的整體解讀/446
第四節 神聖法器源流:三星堆與齊家文化/452
第五節 禮樂文明探源/458
第十四章 夏禹建鼓/459
第一節 夏禹懸鐘鼓:文獻中的真偽疑案/459
第二節 二重證據:《容成氏》夏禹建鼓/461
第三節 三重證據:君王之鼓的神聖權力/464
第四節 四重證據:神鼓神話圖像/470
第五節 華夏鼓文化發生譜系/477
第十五章 夏桀伐岷——三星堆與西南玉石之路/479
第一節 三星堆文明與中原文明的關係/479
第二節 夏桀為何伐岷山/484
第三節 神話化的巴蜀/493
第四節 蠶叢與凸目之神/495
第十六章 天命玄鳥——商代神鳥原型為鴟鴞說/501
第一節 玄鳥原型研究的困局與突破/501
第二節 四重證據:鴟鴞圖像學系譜六千年/510
第三節 三重證據:玄鳥即旋轉眼睛之鳥/521
第十七章 玄鳥溯源:紅山文化勾雲玉器即鴞形玉牌/526
第一節 考古學“鴞女神”說與玄鳥、玄牝再認識/526
第二節 紅山文化“勾雲形玉器”及“漩渦眼”辨析/533
第三節 龍山文化“鷹鴞紋玉圭”說/542
第十八章 虎食人卣:商周青銅器的圖像敘事/550
第一節 虎食人卣的命名與解讀/550
第二節 婦好圈足觥的神話學意蘊/560
第三節 西方白虎:從西王母到“母老虎”/564
第四節 虎威與騶虞神話/567
第十九章 天德鳳書:西周政治神話/576
第一節 西周、西夷、岐周/576
第二節 神鳥置換:從鴞到鳳/577
第三節 鳳鳴岐山神話的民間版/581
第四節 圖像敘事的鳳神話源流/585
第五節 天德與鳳書:“革命”的合法性/590
第二十章 玉璧、玉璽、玉衣:秦漢神話歷史/603
第一節 秦史敘事中的玉璽、玉璧/603
第二節 長城、直道、阿房宮/617
第三節 金縷玉衣之夢/623
第二十一章 總結與展望/626
第一節 全書總結/626
第二節 研究經驗/630
第三節 研究展望:重建中國神話歷史/632
主要參考文獻/636

目錄

文明起源的神話學研究叢書 (共6冊), 這套叢書還有 《女神的語言》,《作為文學的《利未記》》,《希臘文化的東方語境》,《古希臘獻祭儀式與神話人類學》,《神話與古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