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現狀,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自然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動物資源,植物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教育事業,衛生事業,歷史文化,傳統村落,民風民俗,風景名勝,地方特產,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今興業縣域,唐、虞時為南交地。
夏、商時為荊蠻徼外地。
春秋、戰國時為百越地。周末為西甌、駱越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平嶺南,置桂林、南海、象三郡。今縣地屬桂林郡。西漢,高祖三年(前204年),南海尉趙佗兼併桂林、象二郡建立南越國,自立為南越武王,今縣境屬南越。元鼎六年(前111年),武帝平南越,將桂林、南海、象三郡分置南海、鬱林、蒼梧、珠崖、儋耳、交趾、合浦、九真、日南9郡。今縣境屬鬱林郡。
三國吳時(222—280年),屬鬱林郡陰平縣。
晉朝,今縣境為陰平縣地。太康元年(280年),陰平縣改名郁平縣。
南北朝,陳天嘉二年(561年),鬱林郡分置石南郡,郁平縣分置石南縣。石南郡和石南縣治所位置均在今石南鎮古州肚,隸屬於南定州(舊治今屬桂平市西南古城村)。
隋朝,郁平縣和石南縣初屬南定州。隋開皇十年(590年),改石南郡為石南縣,改屬尹州(今貴港市)。隋煬帝大業二年(606年)屬郁州,三年又改屬鬱林郡。大業十二年(616年),石南縣分置興德縣,治所在城隍村(今城隍鎮),後撤銷。
唐武德四年(621年),復置興德縣,舊治今屬葵陽鎮舊縣村西南附近,與石南縣同屬南尹州(今貴港市地)。貞觀九年(635年)石南、興德兩縣改屬貴州(古貴州即今貴港市)。麟德二年(665年),置郁州。興德縣分置潭栗縣,治所在今大平山鎮古城村;石南縣分置興業縣,治所在今興業縣城區北部。其中,興業縣取“百業俱興”之義,興業縣建置自此開始。潭栗、興業縣與興德、郁平、石南均屬郁州。乾封元年(666年),郁州更名鬱林州,改屬鬱林州。永淳元年(682年),置黨州,舊治今屬縣西北(今興業縣賣酒鎮黨州村)。同年,置轄撫安、善勞、善文、安仁、寧仁等縣,俱舊治今屬縣西北黨州附近。次年,析黨州置平琴州,舊治今屬縣西北。同年,平琴州置轄懷義、福陽、古符等3個縣,並劃轄原隸黨州之安仁縣。州縣均舊治今屬縣西北。天寶元年(742年),鬱林州、黨州、平琴州分別改為鬱林郡、寧仁郡、平琴郡。至德二年(757年),安仁縣易名容山縣,撫安縣易名撫鹿縣。次年,鬱林、寧仁、平琴等郡又分別復改名鬱林州、黨州、平琴州(古平琴州治所位於今蒲塘圩)。唐建中二年(781年),鬱林州治移郁平縣(今貴港市港北區),平琴州廢省入黨州,屬縣為黨州所轄,石南縣廢省入興德縣。唐末,今縣境有興業、郁平、興德、潭栗等4縣,隸屬鬱林州。
五代十國,今縣境仍設興業、郁平、興德、潭栗4縣,屬鬱林州。宋朝,開寶五年(972年)廢郁平、興德、潭栗3縣併入興業縣,鬱林州遷治興業縣。至道二年(996年),鬱林州治遷至南流縣(舊治今屬玉林市玉州區)。興業縣仍屬鬱林州。鬱林州治在興業縣地前後共330年。
元朝,興業縣屬湖廣等處行中書省嶺南廣西道(後改廣西兩江道、廣西行中書省)鬱林州。
明朝,興業縣和鬱林州屬廣西行省(後改布政使司)梧州府。清朝,興業縣初屬廣西省。雍正三年(1725年)八月,鬱林州改為廣西省鬱林直隸州,興業縣屬之。
中華民國,今縣境仍設興業縣,縣治在今石南鎮環江村。民國二年(1913年),國民政府裁府與州、廳,改省、道、縣三級,由道領縣。六月,設定灕江道和鬱江道。鬱江道治蒼梧,轄蒼梧、桂平、鬱林、信都、藤、容、岑溪、平南、貴縣、武宣、博白、北流、陸川、興業、懷集等15個縣。興業縣屬鬱江道。次年六月,鬱江道易名為蒼梧道,興業縣繼續屬蒼梧道。十六年(1927年)廢除道制,興業縣改屬廣西省。十九年(1930年),興業縣屬鬱林民團區。二十一年(1932年)四月,改屬梧州民團區。二十三年(1934年)三月,改屬梧州行政監督區,二十五年(1936年)九月,屬潯州行政監督區,十一月,又改屬鬱林行政監督區。二十九年(1940年)四月,屬第六區行政督察區。次年十二月,鬱林縣與興業縣改劃縣界,即以鳴水鋪沿公路直向東行,約一華里處立有“興業縣界”界碑,以東屬鬱林,以西屬興業。三十一年(1942年)三月,原第三、五、六區合併為第三區,治蒼梧;興業縣屬第三行政督察區。同年十二月,鬱林縣將插花飛地鳴水鋪劃歸興業縣管轄。三十六年(1947年)三月,將原系第三區之鬱林、興業、博自、北流、陸川、貴縣等6個縣改歸第八區管轄。三十六年(1947年)四月至1949年,將鬱林、博白、興業、北流、貴縣和陸川等6個縣劃出新置第九區,區治鬱林。
1949年12月1日,興業縣解放,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興業縣臨時軍政委員會,行使縣人民政府職能。
1951年1月17日,成立興業縣人民政府,屬鬱林專區。
1951年7月9日,興業縣屬容縣專區。
1952年8月,廣西省人民政府第六次行政會議決定,將興業縣撤銷合併鬱林縣。
1997年4月22日,復置興業縣,隸屬地級玉林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3年4月23日,政務院批准合併,其轄域分別劃歸貴縣和鬱林縣,第四區的重平、連安和第五區的匯龍街、花慶、蒙垌、同心、河振、新福、平村、柳山、雲河、小莊、大成、同福、合治、振揚、大㙟、基滿、西安、松龍、湛江、蒙村、平江、馬閣、竹東、小蓬、同東、冼村三城、福興、蘆山劃歸貴縣,第一區、第二區、第三區、第四區的木旺、寨門、樟木、何沖、鳴水、白馬、保善、龍興、大坡、要古、高山、馬山、鎮北、旺山、對塘、唐山、葵山、安善、石櫃、公和、良星、大良、二十、十和、昇平、都北、雅垌、新坡、良文和第五區的民強、合成、沙嶺、張馬村及榕根村(今沙塘鎮張榕村)歸鬱林縣。
1997年4月22日,轄石南、城隍、蒲塘、大平山、山心、葵陽、沙塘、北市8鎮和龍安、鐵聯、博愛、高峰、洛陽、小平山、賣酒7鄉。復置的興業縣和1953年以前的興業縣版圖和範圍都不同。新劃入興業版圖的有蒲塘鎮、北市鎮、小平山鄉、賣酒鄉、龍安鄉、大平山鎮的東部和南部。
2002年5月,小平山、高峰、龍安3鄉撤鄉改鎮。
2005年6月13日,撤銷鐵聯、博愛兩鄉,分別併入葵陽鎮、山心鎮。
2005年12月,撤銷賣酒鄉,設立賣酒鎮。
2007年9月20日,撤銷洛陽鄉,設立洛陽鎮。至此,興業縣管轄石南、大平山、葵陽、龍安、山心、城隍、高峰、蒲塘、沙塘、洛陽、北市、賣酒、小平山13個鎮。
區劃現狀
2019年,興業縣下轄13個鎮。興業縣人民政府駐
石南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興業縣位於廣西東南部,玉林市西北部,東鄰北流市,南靠玉州區,東北接桂平市,西北連貴港市港南區,西南與浦北縣為界。介於北緯22°33′—23°02′,東經109°39′—110°14′之間,總面積1468.3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興業縣境內山、丘、平原兼有,地勢起伏相依,丘陵山區主要分布在山心、北市、小平山、城隍等鎮;中部和東部為小平原,主要分布在石南、葵陽、大平山、蒲塘等鎮。
氣候特徵
興業縣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熱帶季風氣候區,溫暖濕潤,光熱充足,無霜期長,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年平均氣溫為21.8℃,≥10℃年積溫達5000—8300℃,持續日數為270—340天,無霜期354天以上;年降雨量1592毫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興業縣水資源總量約為14.93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約為13.16億立方米,大多地區水質保持國家二、三類標準;境內流域面積大於1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36條,其中流域面積10—5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14條,流域面積50—1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8條。
礦產資源
興業縣資源蘊含豐富,境內有儲量大、品位高的石灰石、花崗岩、螢石礦、稀土等礦產資源,特別是石灰石資源更為豐富,出露地表的石灰石100億多噸,獲授予“廣西氧化鈣之鄉”。
動物資源
植物資源
人口
截至2017年末,興業縣總戶籍數21.52萬戶,總戶籍人口76.02萬人。其中男性人口41.12萬人,女性人口34.9萬人;城鎮人口18.64萬人;出生人數1.13萬,死亡人口0.77萬人。年末戶籍人口的主要構成:男性占54.1%,女性占45.9%;18歲以下人口占25.9%,18—59歲人口占58.7%,60歲及以上人口占15.4%。年末常住人口58.87萬,其中城鎮人口22.33萬,城鎮化率37.93%。
經濟
綜述
2017年,興業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62.83億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6.79億元,增長2.6%,對GDP貢獻率為4.6%;第二產業增加值71.63億元,增長9.0%,對GDP貢獻率為52.4%;第三產業增加值54.41億元,增長10.9%,對GDP貢獻率為4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計算)27762元,增長7.5%。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22.6:44.0:33.4。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興業縣固定資產投資172.33億元,比上年增長15.0%。其中,更新改造投資64.43億元,增長11.3%。房地產投資2.3億元,增長36.9%,工業投資112.60億元,增長16.6%。
財稅收支
2017年,興業縣完成財政收入11.05億元,增長0.2%;公共預算收入8.05億元,減少3.2%;公共預算支出34.89億元,增長20.3%,稅收收入5.03億元,同比下降2.8%。農林水事務、公共安全、科學技術支出分別增長43.7%、21.4%、33.3%;社會保障和就業、節能環保等支出分別增長24.3%、234.7%。
人民生活
2017年,興業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94元,增長8.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28元,同比增長9.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63元,同比增長6.9%。
第一產業
2017年,興業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9.29億元,其中農業產值20.18億元,林業產值3.15億元,牧業產值37.45億元,漁業產值1.05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7.46億元。
種植業
2017年,興業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0174公頃,其中稻穀播種面積34614公頃,同比減少2.6%;玉米種植面積2670公頃,減少1.1%;甘蔗種植面積1120公頃,增長7.9%;油料作物種植面積2371公頃,增長18.7%;蔬菜種植面積13568公頃,增長5.0%。全年糧食產量23.65萬噸,同比減少5.6%。稻穀產量21.39萬噸,下降6.0%;玉米產量1.24萬噸,下降0.4%;甘蔗產量8.92萬噸,增長6.7%;油料產量0.67萬噸,增長19.1%;蔬菜產量27.95萬噸,增長5.8%;水果產量4.86萬噸,增長21.5%。
畜牧業
2017年,興業縣肉類總產量16.94萬噸,同比下降0.09%;其中豬肉產量5.56萬噸,增長2.3%;禽肉產量11.2萬噸,下降1.3%。全年出欄家禽8671萬羽,同比下降1.3%;出欄肉豬74.48萬頭,增長2.3%。
漁業
2017年,興業縣水產品產量0.98萬噸,增長5.4%。
第二產業
2017年,興業縣實現工業總產值139.19億元,增長12.9%,完成工業增加值41.07億元,增長7.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31.02億元,增長13.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7.96億元,增長8.5%。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7年,興業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31億元,比上年增長10%。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域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1.15億元,增長10.1%,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17億元,增長9.6%。按消費類型分,餐飲收入4.02億元,增長15.7%,商品零售32.3億元,增長9.3%。批發業商品銷售額28.74億元,增長12.1%;零售業商品銷售額34.90億元,增長16.4%;住宿業營業額0.37億元,增長15.8%;餐飲業營業額4.57億元,增長16.8%。
郵電通信
2017年,興業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5.07億元,比上年增長6.6%。郵政業務總量增長56.3%;電信業務總量增長73.2%。
金融業
截至2017年末,興業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合計134.30億元,同比增長11.65%,其中,儲蓄存款餘額113.29億元,同比增長8.43%;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合計85.59億元,同比增長17.79%。
交通運輸
興業縣毗鄰粵港澳,面向東南亞,背靠大西南,南接北部灣,境內有黎湛鐵路、南寧至玉林城際鐵路(在建),廣昆高速、荔玉高速公路(在建)、國道324線、省道308線貫穿縣境。
2017年,興業縣公路運輸總周轉量增長8.8%。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2年興業縣籌集資金2770萬元,實施校舍安全工程項目31個,建設校舍1.9萬平方米,開工建設縣特殊教育學校,全面完成三年職教攻堅工程。對1.18萬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給予生活費補助。
截至2013年,興業縣有學校239所,其中國小204所,國中30所,高中4所,中等職校1所。
2017年,興業縣新建公辦幼稚園3所,新增多元普惠幼稚園20所。建立健全資助體系,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4.5萬人次以上。
衛生事業
2017年,興業縣實施健康扶貧工程,完成210個村標準化衛生室改造,全縣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9.06%;為每名貧困人口購買了商業醫療保險,貧困人口住院報銷比例達90%,解決了3816戶11624人因病致貧問題。
歷史文化
傳統村落
城隍鎮大西村
2017年,城隍鎮大西村列入中國傳統古村落名錄。
興業縣城隍鎮大西村緊靠鹿峰山,距城隍鎮人民政府0.5千米,石大二級公路自北而過,東面與城隍圩連成一體,交通便利。大西村歷史悠久,古建築比較集中。村中建於清朝的上樑宗祠和下樑宗祠、鐘氏宗祠、古民居有大夫第(石磚大屋)、梁紹贊宅、西村大屋、梁宗瑤宅、黃家莊最能夠反映清代嶺南建築風格,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和科學價值。
大西村的古蹟、文物較多。除古屋外,村中存留的有古廟、古井、古墳、古巷、古石碑、古鐘、古牌匾、古藤盾等。如古巷有金雞巷、石磚巷、九曲巷、黃屋巷,牌匾有大夫第中的“文魁”和“武魁”、西村黃家的“兵部差務府”等。這些飽含人文元素的歷史文物,為子子孫孫留下了寶貴的物質和精神的遺產。
李宗仁二次駐軍城隍,大西村梁氏宗祠作為李宗仁的駐軍司令部,火燒天棚、李宗仁連升三級典故出自梁氏宗祠(李宗仁回憶錄)就自然成為景點之一,每年都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參觀。
興業縣石南鎮譚良村
2019年,譚良村獲第五批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譚良村位於興業縣縣城東郊4千米處,其古建築主要是明代以來的古建築,宗祠、廟堂、民居大宅二十多座。古村落造型風格獨到,對稱及不對稱布局兼而有之,從一進三開間、二進四開間、三時四開間到三時六開間。房屋多屬硬山擱檀式結構,一底一擱、翹脊、重檐、歇山頂,粱檐有幫,幫雕穿花。牆體為青磚包皮、內襯泥磚,每座設有屏風。檐下、屋頂具精美彩畫,屋檐、窗欞具精美雕刻。古堡建築極具明、清朝代嶺南風格。房室青磚黛瓦,木料優質,封火高牆,翹峨飛檐,浮雕灰塑,胡同緊扣。
核心景區不少名祠、名人、名景。比如:古榕迎客、古堡仙蹤、蓮花朝陽、賢宦電白、聚奎胡同、進士故居、龍江書室、鄉賢府第,以及仙眼泉、篆竹祠、大夫祠。
興業縣石南鎮龐村
2019年,龐村獲第五批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龐村清代民居群位於興業城東的龐村自然村,離縣城約1千米,始建於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嘉年間大規模擴建,至晚清基本定型,已有二百多年。民居群共34幢,總面積25000平方米,方向統一,布局嚴謹,排列整齊,裝飾豪華,壁畫,石雕,木雕,泥塑等,內容豐富,鮮艷奪目。
龐村清代民居群在建築設計、造型藝術和裝飾風格等諸多方面均有奇特之處,很有欣賞價值和建築研究價值。建築上有其統一準則:方向皆是向南偏東(壬丙兼亥巳);基本上屬硬山擱檀式結構,一底一擱、翹脊、重檐、歇山頂、梁檐有幫,幫雕穿心;牆體為磚包皮,內襯泥磚,溫度較好;每座皆設有屏風。造型上風格獨到。民居群造型式樣多,對稱及不對稱布局兼而有之,從一進三開間、二進四開間、三時四開間到三時七開間不等,單座最大者占地紙15000平方米。單組建築內門站相通,相鄰建築牆連體,相互間有近2米寬、縱橫交錯的狹巷溝通,門階以青石條鋪就,地面及巷道鋪以青磚。在裝飾上絕妙精當,在多數民居的屋檐下、屋頂下繪畫有彩色的“裙畫”,內容多為花卉樹及鴛鴦、仙鶴、鹿等珍禽瑞獸,筆法細膩中、圓潤,顏色歷久如新,雖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但依然鮮艷奪目。屋檐、窗額有精美的雕刻,多雕以盤龍翔鳳、喜鵲以及如意、八寶等物體,手工精細,惟妙惟肖。
興業縣石南鎮東山村
2019年,東山村獲第五批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東山村位於興業縣城東四公里處,始建於宋代,座北朝南,背靠那頂嶺,盤古江、大橋江恰似兩條銀帶飄村而過,構架出了“雙龍戲珠”風水,交通便捷,環境清幽,地傑人靈,繁衍生息。
東山村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不僅歷史名人眾多,而且村莊的古建築和文物古蹟也很多。東山村現保存完整的歷史名人住宅故居有15處、明清宗祠建築12處、古佛廟遺址1處、古橋5處、古園林1處、古井6處、古社廟6處、古荔枝樹(樹齡300年)15株、古巷道10條。其中最為著名的有:已列為玉林市文物保護單位的有明代興建的“鄉約亭”和“何以尚夫婦墓”。此外較有代表性的建築還有明代皇帝賜建的“忠孝祠”、明清興建的“龍門寺”、“何勒山公祠”、“百歲祠”、“鶴林寺”以及“桂花巷書院”等等。這些古建築風格古樸,技藝精湛,體現了以“清廉”和“忠孝”的理念,體現了古樸的歷史風貌和鮮明的地方特色,具有較高的教育價值、觀賞價值以及研究價值。
興業縣蒲塘鎮石山村石山坡
2019年,蒲塘鎮石山村石山坡獲第五批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石山坡肖氏古民居群位處興業北片蒲塘鎮,共10多座,其中肖書綢大宅最宏大。
肖書綢大宅整體外觀簡直是一座城堡,建築占地面積300多平方米,不設正大門,僅僅一個小側門入內,當時主人可能是考慮風水立向,也可能考慮安全。這座建築中西結合,氣勢恢弘。進入主宅發現一樓竟是歐式騎樓建築風格,走廊為西式拱形,窗戶為西式花窗,二樓則是中式古典建築風格,顯現了較高文化藝術,這樣的建築於玉林極為少見。大宅建成於上世紀四十年代,解放後,主人被槍斃。村文書肖貴夏為石山坡本族第11代人,據其介紹,大宅主人肖書綢為本族的本族第五代人,曾到過國外,了解歐式建築風格,於是設計建設此中西合璧的建築城堡。解放後,大宅被政府沒收,分落其他村民居住。目前建築保存完好,為縣文物保護單位。
興業縣龍安鎮龍安村
2019年,龍安鎮龍安村獲第五批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興業縣龍安鎮龍安村,位於龍安鎮中南部,區域面積4.53平方千米,村委會駐龍膽,距鎮政府0.5千米。東接六西村,南連三角山村,西鄰長居村和揚前村,北靠騰衝村和六霍村。龍安至楓營、龍安至玉林、龍安至陳村3公路在此交會,有龍安至玉林往返班車。是鎮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寒山山脈的歧陽嶺綿延起伏,村落依山而建,古村貌保留完整,古民居建築群完好地保存在村落中心,清澈的小溪穿村而過,兩旁的古民居集中連片,古樸自然,風雨剝蝕,依舊如故。古村中用河卵石鋪設的道路粗獷凝重,迂迴曲折,四通八達,貫通各戶。建於乾隆三十年的太安古廟簡練古樸,造型優美,工藝精美,別具一格,龍泉楓木古井渾然天成、長流不息,晶瑩剔透,清涼可口。古宗祠雕梁繡柱、丹楹刻桷,走鸞飛鳳,古名人居古色古香,精雕細刻,錯落有致。
民風民俗
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六,在玉林市興業縣的大平山、龍安等鄉鎮的各個村落里,流傳著一個經久不衰的民間習俗——搶炮豬。“搶炮豬”也稱之為搶花炮,是當地僅次於農曆春節的重要民間民俗活動。
農曆四月初六,正值春耕之後,是我市民間鄉土信仰的“社公誕”。大平山、龍安等鄉鎮的各村不知道從那一年開始,在這個傳統民間習俗節慶里,每家每戶都要帶上祭品到各村各屯的“社公廟”前裝香叩拜,祈求社公保佑當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添丁添壽。隨後在各村最大的曬場上,進行搶花炮活動,方圓幾十里都有人來參與搶花炮,晚上各村都會舉行唱大戲、耍雜技等文藝娛樂演出活動。
一般各村的花炮都有六到九隻炮不等。炮頭放置炮座頂端,每個炮座用竹篾紮成,座圈一米二寬,高二米左右,設定四層煙花,每層有電光炮、龍箭、禮炮組成,炮座外圍由紅綠彩的龍鳳紋紙裝飾,最高一層設定炮頭。
每次放一炮,放炮時置花炮於曬地中央一高台,花炮在高台之上燃放,搶花炮者在高台四周,當最後的炮頭射向天空時,是搶花炮最激動人心的一刻。只見萬眾齊發,人流涌動,就像一場超級“橄欖球”正在進行,期間有拋帽丟鞋者,有衣服被撕破皮膚被搓傷者,最後搶到炮頭上台接受大眾歡呼,這一刻是勇敢者最風光的時刻。
搶到花炮的同時還可以得到一頭豬仔,“豬”在我們民間圖騰崇拜中寓意為富貴、財富、繁榮,誰搶到炮頭誰就會在這一年裡取得好“彩頭”,做事事事順,求財財運旺。所以,得花炮者都會請舞龍擺獅隊敲鑼打鼓迎回去,好好養這富貴豬。
而來年搶得花炮炮頭者,將在來年的四月初六還願一座炮座的同時,也把養大的富貴豬所產之仔送一隻回來,敲鑼打鼓舞獅舞龍送到社公廟前。進行下一輪的搶炮豬,就這樣一代接一代進行這個獨特的搶炮豬習俗。
風景名勝
| 位於興業縣 葵陽鎮鐵聯六閒村。燕山湖又名燕子大塘,其名由來已久,據說是因為每逢春天時節,許多燕子從燕山紛紛飛出,齊聚湖邊,在湖面上追逐嬉戲,翩翩起舞,呢喃歌唱,猶如群燕在舉行盛大的舞會。湖中之魚肥大甘美,無腥味,在興業頗有名氣。 |
| 洞位於鹿峰山中部,此洞是地質變遷形成的喀斯特溶洞。曾經野蠻的嚮導路程1268米,遊覽時間約60分鐘。龍泉岩風景名勝區位於興業縣城隍圩東面1.5千米處。景區由龍泉岩、鹿峰山石林公園等組成。占地面積約2.7平方千米,海拔在130—380米之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整個景區以山嶽景觀及溶洞景觀為主,田野及森林風光次之,山景、洞景、水景交相輝映。1995年被定為自治區級風景名勝區。 |
| 位於興業以東,距縣城18千米,景區由龍泉岩和鹿峰山石林公園兩大部分組成,其中龍泉岩為省級風景名勝區,被譽為“嶺南第一岩”。鹿峰山景色區是以山嶽景觀和溶洞景觀為主,田園風景及森林現象為鋪的景色區。洞景、山景、水景相同相成、相形見絀。鹿峰山景區的景觀特點可概括為"奇、幽、險、壯、秀"五個特點。鹿峰山固然景域範圍小,但景觀種類多。 |
| 位於興業縣城隍鎮,村莊始建於元朝,由大里、西村兩屯組成。大西村至今還保存著許多清代嶺南建築風格的古建築,有古廟、古井、古墳、古巷、古石碑、古鐘、牌匾、藤盾等,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和科學價值。與此同時,大西村十分注重傳承優秀的民間傳統手藝和文化藝術,大西村的民間傳統手藝和文化藝術有扎花燈、白散(米花)、麻餅、發記酸料、 腰子餅、玉石加工、織小魚網、 舞獅、 舞龍、 洪拳、 粵劇、 鷯劇等。 |
| 何以尚,字仁甫,興業縣石南鎮東山村人,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舉人,官至太卜寺卿,從三品銜,因闖宮救海瑞而聞名。何以尚故居建築主體面積為152 平方米,整座建築為青磚包牆,內砌泥磚,硬山頂型制,屋頂上有灰沙雕壓脊,兩邊翹峨,上廳用格木柱抬梁,有屏風窗格,正堂上有懸戶部贈牌匾“聖世名卿”。故居已經被玉林市、興業縣定為廉政教育示範單位,是當地幹部民眾學習和傳承的教育基地。 |
地方特產
| 相傳上古時期,人們於農曆十二月合祭眾神叫做臘,因而十二月叫臘月,而臘肉是在冬天將肉類以鹽漬經風乾或熏乾製成而得名。興業名頭最響亮的要屬臘腸,傳統手工製作是將上好的後腿肉和肥膘肉分開切成肉片,同時加入醬油、酒和鹽等調料攪拌均勻。灌成臘腸之後,需要用牙籤刺破腸衣外表,擠走多餘的空氣。最後用粗細統一的麻繩將灌腸分成小段分扎。臘肉在太陽暴曬下,肉中的蛋白質、脂肪會加速變化,產生濃郁的風味,也就是“腊味”,而且曬出來的臘肉肥膘如琥珀,瘦肉似蜜蠟,和北方的煙燻出來的臘肉相比,顯得綿軟溫潤。 |
| 興業縣城隍酸料從選料、配方、釀造周期都與眾不同,產品全部採用特種大缸浸制,對原料選擇要求新鮮不過夜;配方使用大量的白糖和米醋,其配方獨特,一些配料(如米醋)需半年以上時間才能釀造而成。又如生產周期,浸制酸蘿蔔的周期至少要一個月,酸椒更是要半年以上的時間,而一般的製法幾天就行;醃製方法為整個原料醃製,選料考究,風味獨特,酸甜脆口,使慕名而來品嘗者日眾,成了地方名牌小吃。 |
| 麻餅 橢圓形,巴掌大,白色的表皮上粘有不少黑芝麻,其貌不揚,卻是興業縣城隍人過年喜愛的小吃,麻餅象徵著吉祥如意,也是招待客人最好的傳統年貨之一。從和好的糯米糰中捏起一團雞蛋大小的麵團,捏成皮狀,然後包住餡捏成圓團,然後放到案板上用木錘錘扁,據說,這樣錘制出來的麻餅表皮才會酥脆更足,更能保持麻餅的韌性。錘好後的麻餅裹上芝麻,再碾扁成餅,放到一個扁形的燒餅鍋里烘烤。圓形的白色餅子,裹上黑芝麻,在鐵鍋里翻烤幾下,至微黃色出鍋,就是一個個傳承了上百年歷史的麻餅。 |
| 酒椒 石南酒椒外形稍皺,有光澤,鮮亮,甜脆爽口,酸辣適宜,味道誘人。能開人胃口,增進食慾,解膩生津。酒椒的選料與製作有其獨特的方法。首先選擇正宗羊角椒,以七、八成熟的椒胚最好,以柄粗、蒂固、肩大、尾尖、肉厚者為佳,長12—16厘米左右。其製作程式為:先把椒胚用清水沖洗、晾乾;分層裝進缸中,以裝滿八成為度;再按椒胚與浸液1:1的比例,用正宗老陳醋和小鍋米酒各一半,兌和為浸液,倒進缸中,把椒胚壓沉,加蓋密封。密封的程度隨氣溫的變化作適當調節,經半年浸漬,待酒醋已滲透椒胚,即可食用。 |
| 貢柑 外形美觀、色澤金黃、清甜香蜜,表皮易剝、爽口無渣、口感佳。貢柑是橙與橘的自然雜交品種,集橙的外形美觀、色澤金黃、清甜香蜜,與橘的肉質細嫩鮮滑、表皮易剝、爽口無渣、甜度適中的雙重優點於一身,有“中國第一柑”的美稱。興業縣2001年引進發展種植。 |
| 竹蛆 興業縣有一道美味佳肴很出名,那就是生長在竹子裡的竹蛆,不論是香煎、油炸、烘焙都是一道美味佳肴,是洛陽鎮三大美食之一。竹蛆是一種高蛋白蛆蟲,成蟲有拇指大小,一根竹筍里會有一兩條,專門啃吃竹筍,直至竹子枯死,所以竹蛆對當地竹林的生長是一種危害,在七八月份竹筍生長旺盛期對竹林的危害性就更大。竹蛆對竹林而言是害蟲,但對美食家來說卻是難得的天然美食。 |
榮譽稱號
興業縣是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
國家農業標準化種植示範區
全國科普示範縣
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
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
中華詩詞之鄉
中國楹聯文化縣
廣西畜禽產業化示範區
自治區招商引資項目大兌現工作示範縣
廣西氧化鈣之鄉
廣西森林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