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扳指

玉扳指

玉扳指,又叫玉諜,本意是拉弓射箭時扣弦用的一種工具,套在射手右手拇指上,以保護射手右拇指不被弓弦勒傷的專用器物。

後來引申為能夠決斷事務,具有身份和能力的象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玉扳指
  • 年代清代
  • :2.6厘米
  • 直徑:3.3厘米
  • 孔徑:2厘米
  • 出土地:四川省成都市四川賓館清代窖藏
基本信息,扳指淵源,玉扳指形狀,玉扳指的種類,文物實例,

基本信息

玉扳指又叫玉諜(音同射),本意是拉弓射箭時扣弦用的一種工具,套在射手右手拇指上,以保護射手右拇指不被弓弦勒傷的專用器物。後來引申為能夠決斷事務,具有身份和能力的象徵。 據介紹,故宮現存包括玉質、木質、金質等各個種類的扳指多達幾百個,單是玉扳指就有上百件。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商周時期就發現有扳指的存在了,最初可能有皮質等一些較軟材料製成的扳指,好一點的才會使用材質更為堅硬的。
玉扳指
隨著年代的變更以及逐漸演化,玉扳指的材料和形制在各個朝代有所不同,譬如商代的玉扳指還有拉弓護指的功能,不僅較後來的扳指更長,而且其上有槽痕;到了戰國就開始變短;漢代的扳指出現玉片形狀,類似於玉佩,帶有用來拉弦的小鉤,但這個時候的扳指已經不能承受拉弓那么大的力量了;宋代出現了一些仿漢代的扳指,其樣式更是多種多樣,有片狀的,也有矮筒狀的;時至清代,扳指呈圓筒狀,一端邊緣往裡凹,一端邊沿向前凸,因為其材質更加圓潤、光滑,所以更加難以用來射箭,而成為一種裝飾、身份以及流行趨勢的象徵。

扳指淵源

原屬於滿族特有的首飾——扳指戒指,雖非九鼎大呂,但就其淵源與文化微妙論,則頗值得涵泳玩味。
扳指亦指“板指”,又稱“班指” 或“梆指”。為滿族男子套於右手大拇指上之短管狀飾物。考其源,出於實用而始制此物。滿族八旗子弟於弱冠前,照例要到本旗弓房鍛鍊拉弓 由“一個勁兒”(二十市斤拉力)循序漸進為“二十個勁兒” 甚至“三十個勁兒”。拉弓時佩帶扳指,藉以保護手指並可減少手指運動量,故昔年之八旗子弟對此物甚為重視,人手一枚,因而成習。初時因重實用,大小扳指皆選韌澀材質製作。其寬窄肥瘦不一,因人而異,以便套帶。
本是輔助習武的扳指,由於滿漢兩族廣大男士的欣羨與效顰,竟使之成為一種極為時髦的佩飾品,上自皇帝與王公大臣,下至滿漢各旗子弟及富商巨賈,雖尊卑不同而皆喜佩戴。
其質地亦由原來的犀角、駝骨發展為象牙、水晶、玉、瓷、翡翠碧璽等名貴滑潤的原料。
普通旗人佩戴的扳指,以白玉磨製者為最多,然就其質量而言,優者與劣者相較,驟觀之並不相上下,而骨子裡竟判若霄壤。貴族扳指以翡翠質者為上選,其色渾澄不一且花斑各異,滿綠而清澈如水者價值連城,非貴胄而不敢輕易佩帶。以其大小厚薄論,又有文武之分,武扳指多素麵,文扳指多於外壁精鑄詩句或花紋。
戒指又名“約指”,俗稱“鎦子”。清朝興盛時期,旗家男女皆喜戴上此物。其式祥甚多,以光面戒指(即無花者)為最普通,或作扁圈式,或作圓筒式,或作面部(即指蓋部)之凸起式者不等。上有鑄字者,如“福壽綿長” 或單個的“福”字或“壽”字。
八旗子弟有其友朋之投契者,於戒指一物,多有用其表示團結精神,彼此各戴一枚,皆鑄有“二人平心”之字樣,夫妻間亦有借用此種戒指以表示心地無二者。
玉扳指
按戒指之意義,戴於指上,含有警戒之告示,其上鐫有“戒菸”、“戒酒”、“戒色”之字樣。及後,漢族人士亦多效此風。凡勸人戒菸戒酒戒色者,聚資為之鐫一戒指贈之。八旗子弟最普通之戒指,多鐫有自己的姓名,此風歷久不混。

玉扳指形狀


古代玉扳指是由“韘”演變而來的。《說文解字》云:“韘,射決也,所以拘弦。”可知韘是一種專供射箭拘弦時以保護手指的器具。商代殷墟婦好墓中出土了一件玉韘,圓筒狀,一端平齊,一端為斜口,一側面有一凹槽。漢代時玉韘已變成了韘形的雞心佩,到了清代玉韘又演變成圓筒狀、無凹槽的扳指

玉扳指的種類

  1. 白玉
  2. 青玉
  3. 碧玉
玉扳指

文物實例

【收藏地】:現藏於成都博物館
【特徵】:白玉,溫潤光潔,體呈圓筒狀,素麵。內外壁均打磨細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