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玉屏侗族自治縣兒童發展規劃(2016-2020年)
兒童發展事關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保障兒童充分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最大限度滿足兒童全面發展的需要,對於提高兒童整體素質、實現全面小康、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2011年,玉屏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頒布了《玉屏侗族自治縣兒童發展規劃(2011-2015年)》。確定了兒童發展的主要目標和策略措施。規劃實施五年間,縣委縣政府堅持兒童優先原則,堅持政策、組織、經費三到位,強力推動規劃實施,截止2015年,兒童發展主要目標圓滿完成。兒童健康水平明顯提高、教育發展明顯增強、生存環境明顯改善、權益保障力度明顯加大,兒童發展取得歷史性進步。
然而,由於社會事業發展基礎差、底子薄、欠賬多,人才匱乏、資源不足等因素的制約,我縣兒童發展仍面臨諸多問題:兒童享受的醫療衛生、教育、社會福利資源相對匱乏;兒童發展的地區差距尤其是城鄉差距較大,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仍面臨多重挑戰;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困難家庭兒童救助保護政策亟待完善和落實;社會文化環境中仍存在不利於兒童健康成長的消極因素。同時,伴隨全面兩孩政策而來的累積生育需求集中釋放和人口增長,給兒童發展各領域公共服務數量、質量帶來了新挑戰。
“十三五”時期是我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時期。堅守發展底線、打造健康貴州、推進“新兩基”攻堅、實施大扶貧和大數據戰略行動,都為兒童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故應增強機遇意識、責任意識、看齊意識,奮發圖強,勵精圖治,凝心聚力推動我縣兒童全面發展。特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保護法》、《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根據《玉屏侗族自治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制定《玉屏侗族自治縣兒童發展規劃(2016-2020年)》,從健康、教育、福利、安全保護、法律、社會環境六個領域提出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和策略措施,協調解決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奮力推進兒童事業快速、全面、協調發展。
檔案內容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引領,保障兒童生存、發展、受保護和參與權利,增加兒童發展的資源供給,縮小兒童發展城鄉差距,最佳化兒童生存發展環境,促進兒童全面發展,確保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同步。
(二)基本原則
1.依法保護原則。在兒童身心發展的全過程,依法保障兒童合法權益,促進兒童全面健康成長。
2.兒童優先原則。在制定法規、政策、規劃和配置公共資源等方面優先考慮兒童的權益和需求。
3.兒童最大利益原則。從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和利益出發處理與兒童相關的具體事務,保障兒童利益最大化。
4.平等發展原則。創造公平社會環境,保障所有兒童享有平等的權利與機會。
5.兒童參與原則。鼓勵、支持兒童參與家庭、文化和社會生活,創造有利於兒童參與的社會環境,暢通兒童意見表達渠道,重視並吸收兒童意見。
二、總目標
健全覆蓋城鄉兒童的基本衛生與健康保障制度,提高兒童身心健康水平;促進基本教育公共服務均等化,保障兒童享有高質量的教育;建立適度普惠的兒童福利體系,提升兒童福利水平;建立健全兒童安全保護體系,保障兒童基本安全;建立完善兒童法律保護體系,保障兒童合法權益。到2020年實現衛生與健康、教育、社會福利資源供給基本滿足兒童全面發展的需求,兒童發展各領域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完善,兒童發展基本公共服務縣域內初步均等化,我縣兒童發展各領域達到全省中等水平。
三、發展領域、主要目標和策略措施
(一)兒童與健康
主要目標:
1.嚴重多發致殘的出生缺陷發生率逐步下降,減少出生缺陷所致殘疾。
2.嬰兒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控制在9‰和11‰以內。逐步縮小城鄉和區域差距。降低流動人口中嬰兒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
3.控制兒童常見疾病和結核病、愛滋病、B肝等重大傳染性疾病,肺結核報告發現管理率保持在90%以上。
4.納入國家免疫規劃的疫苗接種率以鄉(鎮)為單位,達到95%以上。
5.新生兒破傷風發病率以鄉(鎮、街道)為單位控制在1‰以內。
6.低出生體重發生率控制在4%以下。
7.0-6個月嬰兒純母乳餵養率達到75%以上。
8.5歲以下兒童貧血患病率控制在12%,中小學生貧血患病率以2015年為基數下降1/3。
9.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降低到7%以下,低體重率降低到5%以下。
10.中小學生《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率達85%以上。控制中小學生視力不良、齲齒、超重/肥胖、營養不良發生率。
11.降低兒童心理行為問題發生率和兒童精神疾病患病率。
12.提高適齡兒童性與生殖健康知識普及率。
策略措施:
1.加強健康知識的宣傳。建立兒童健康促進與教育工作機制。利用各種渠道宣傳孕期保健、出生缺陷防治、安全分娩、母乳餵養、嬰幼兒科學餵養、嬰幼兒常見病和重大疾病防治、聽力保健等衛生保健知識。(責任單位:縣衛計局)
2.健全婦幼健康服務體系。加強縣、鄉、村三級婦幼衛生服務網路建設,完善設施設備和人員配備。將規範兒童保健門診納入“三個標準化建設工程”。縣人民醫院和婦幼保健院設兒科綠色通道,設立新生兒科ICU,規範新生兒病房建設。縣城內至少建立1個新生兒危急重症救治中心,普遍建立轉診通道。(責任單位:縣衛計局)
3.加強婦幼健康服務能力建設。提高兒科服務能力,加強新生兒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建設。保障婦幼健康服務的公平性、可及性、有效性和規範性。加快兒科醫師及護士人才培養,強化兒科醫師與護士等緊缺人員崗位配置。(責任單位:縣衛計局)
4.加強出生缺陷綜合防治。提高婚前醫學檢查知曉率、檢查率和孕前優生健康檢查覆蓋率。擴大新生兒基本篩查病種,健全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網路,提高孕期出生缺陷發現率。健全殘疾兒童早篩查、早治療、早康復的干預體系,提高確診患兒治療率和康復率。(責任單位:縣衛計局)
5.改善兒童營養,加強托幼機構衛生保健管理。倡導母乳餵養,嚴格執行《母乳代乳品銷售管理辦法》、《託兒所幼稚園衛生保健管理辦法》。認真實施兒童營養包發放和食堂供餐營養改善計畫,適度提高農村寄宿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一伙食補貼標準,擴大補貼範圍。(責任單位:縣衛計局、縣教育局、縣民政局)
6.保障兒童食品、用品安全。嚴格執行嬰幼兒食品、用品國家標準、質檢標準和質量認證體系,強化生產經營企業質量意識,加強嬰幼兒食品安全監測、檢測,加強嬰幼兒用品、玩具生產銷售和遊樂設施運營的監管。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違法犯罪行為,加強農村食品市場監管。(責任單位:縣市場監管局)
7.構建兒童心理健康公共服務網路。中國小建設心理諮詢室,創建1所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至少在1所綜合醫院開設精神科,設立精神障礙患者社區康復機構,扶持社會力量舉辦精神衛生專科醫院和社會康復機構。有條件的婦幼保健機構開設兒童心理科(門診)。(責任單位:縣衛計局、縣教育局)
8.促進學生體質健康。全面實施學校體育“三個辦法”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保障學生每天在校集體體育鍛鍊1小時以上。完善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和中國小體育工作評估辦法。創建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推進“體操進校園”、“民族文化民族體育進校園”,創建 “體操進校園”試點學校。(責任單位:縣教育局、縣文體廣電新旅局、縣民宗局)
9.加強兒童生殖健康服務。有條件的婦幼保健機構設青春期門診,增加性與生殖健康服務機構數量,加強服務能力建設。(責任單位:縣衛計局)
(二)婦女與教育
主要目標:
1.教育工作全面落實性別平等原則。
2.女童平等接受學前教育、九年義務教育,消除女童輟學現象。
3.女性平等接受高中階段教育。普通高中在校生男女比例保持均衡。
4.女性接受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的人數逐步增加,職業學校在校生中男女比例保持均衡。
5.主要勞動年齡人口中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1.2年。
6.建設婦女教育培訓基地,改善婦女人才學習環境和條件。
策略措施:
1.將社會性別意識納入教育領域。鼓勵各級各類學校在教學中滲透社會性別平等的知識,培育學生男女平等的性別觀念。(責任單位:縣教育局)
2.保障女童平等接受學前教育。通過新建、改擴建一批幼稚園,提高幼稚園的覆蓋率,增加適齡幼兒入園機會,確保每一個適齡幼兒,能夠正常入園,並就近接受學前教育。(責任單位:縣教育局)
3.確保適齡女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大力宣傳《教育法》《義務教育法》等法規,提高家長保障女童接受教育的自覺性。加強女童的“控輟保學”工作,設定女童入學率、女童輟學率等指標,並納入縣級人民政府考核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指標。(責任單位:縣教育局、縣婦聯)
4.保障女性平等接受高中階段教育。進一步完善中等職業教育資助政策,多渠道資助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女生接受高中教育。(責任單位:縣教育局、其他成員單位)
5.保障女性平等接受高等教育。完善大學生入學貸款保障體系,拓展貧困和殘疾女大學生資助渠道和形式,落實貧困女大學生資助政策。通過成人教育、在職教育等舉措,提高青壯年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責任單位:縣教育局、其他成員單位)
6.提高女性終身教育水平。鼓勵女性接受多形式的繼續教育,支持用人單位為從業女性提供繼續教育的機會,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提供特色多樣化的繼續教育培訓服務。(責任單位:縣婦兒工委成員單位)
7.最佳化女性人才培養環境。探索建立多層次、多渠道、多方位的女性科技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婦女教育培訓基地建設,搭建婦女幹部和婦女人才培訓平台。(責任單位:縣委組織部、縣人社局、縣扶貧辦、縣婦聯)
8.加強對婦女的職業技能培訓。繼續整合各類培訓資源,以農村青壯年勞動力規範化技能培訓為抓手,提高服務行業和婦女手工行業技能的培訓比例,鼓勵婦女通過培訓掌握一到多門使用技能,提高婦女就業率。(責任單位:縣人社局、縣扶貧辦)
9.促進女性參與社區教育。利用“三社聯動”機制,整合、最佳化社區教育資源,培育教育模式,豐富教育內容,滿足女性個性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大力發展社區老年教育,為老年女性營造便捷、靈活的學習條件。(責任單位:縣民政局)
(三)婦女與反貧困
主要目標:
1.健全扶貧政策體系,落實各項扶貧措施,營造貧困婦女同步脫貧的有利環境。
2.女性貧困人口逐年減少,實現女性貧困人口全面脫貧。
3.提高婦女在人力資源開發中的比例,增強貧困婦女就業創業和增收能力。
4. 提高城鄉婦女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婦女及家庭納入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範圍。
5. 確保特困婦女享有社會救助。
策略措施:
1.貫徹落實有關扶貧攻堅的重要政策。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省委省政府實施精準扶貧“1+10”配套檔案和“十項行動”等重要精神要求,以“六個精準”“五個一批”強力助推婦女精準扶貧工作。(責任單位:縣扶貧辦、縣婦兒工委成員單位)
2. 健全和完善婦女扶貧開發工作機制。完善資金項目管理機制,專項扶貧資金、社會幫扶資金捆綁使用,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注重向貧困婦女傾斜。健全駐村幫扶機制,將婦女脫貧工作納入脫貧攻堅考核範疇。(責任單位:縣扶貧辦)
3.加大婦女扶貧政策和項目的支持力度。積極向上爭取“錦繡計畫”、“三女培訓”、“婦女小額貸款”等項目, 原則上按每年省因素法切塊到縣的財政扶貧資金的10%用於婦女致富帶頭人培訓、電商培訓、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等方面。(責任單位:縣扶貧辦、縣人社局、縣婦聯)
4.實施產業脫貧。做好農村婦女勞動力挖掘工作,將婦女納入產業脫貧的範圍。通過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帶動模式,發揮產業企業(大戶)的帶貧模式,發揮貧困戶“抱團取暖”共富模式,鼓勵帶動農村婦女通過產業脫貧。(責任單位:縣扶貧辦)
5.實施教育精準扶貧。以學生資助兜底線,以職業教育促進貧困家庭脫貧致富為突破,以改善辦學條件為基礎,利用學生精準資助惠民、職業教育脫貧富民、教育扶貧結對幫扶、貧困地區薄弱學校品質提升等教育精準扶貧重點項目,全面完成“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的目標任務。(責任單位:縣教育局、縣扶貧辦)
6.實施醫療救助扶貧。重點救助幫扶建檔立卡女性貧困人口中的重大疾病患者、特困供養人員等11類人群,實施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醫療保障”等特殊政策,切實提高貧困婦女醫療救助保障水平。(責任單位:縣衛計局)
7.紮實推進易地扶貧搬遷。通過異地搬遷,將生存條件惡劣、發展基礎缺乏的女性貧困人口搬遷到生產生活條件較好的地方,通過加強技能培訓,採取轉移就業、配備門面、自主創業等方式,實現農村貧困婦女人口異地搬遷脫貧。(責任單位:縣水務局、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8.健全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推進農村低保標準與扶貧標準“兩線合一”,對無法依靠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脫貧的貧困婦女及家庭,由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脫貧。到2020年,農村低保平均標準達到4300元/年以上,城市低保平均標準達到645元/月以上。(責任單位:縣民政局、縣扶貧辦)
9.健全和完善社會救助制度。建立城鄉統籌的特困人口供養制度,逐步提高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完善醫療救助制度,有效幫助困難民眾減輕醫療費用負擔;落實臨時救助制度,充分發揮臨時救助兜底作用;著力健全完善“救急難”工作機制,有效幫助急難家庭擺脫困境。合理確定救助水平,對符合救助條件的婦女進行救助。鼓勵、引導社會組織和公民參與社會救助,為困難婦女提供支持和幫助。(責任單位:縣民政局)
10.建立婦女精準扶貧脫貧動態監管體系。利用大數據“扶貧雲”信息平台,對女性貧困人口進行動態管理;利用大數據扶貧項目資金管理平台,確保婦女扶貧項目、資金、措施“三精準”;通過大數據扶貧監督考核平台,跟蹤監測與評估有關婦女扶貧政策措施的實施效果。(責任單位:縣扶貧辦)
(四)婦女與經濟
主要目標:
1.保障婦女平等享有勞動權利,消除就業性別歧視。
2.婦女占從業人員的比例保持在40%以上。城鎮單位女性從業人數逐步增長。
3.逐步提高技能勞動者中的女性比例。高級專業技術人員中的女性比例逐年上升。
4.加大多元化職業技能培訓力度,女性比例為40%以上。
5.農村婦女的經濟收入不斷提高。
6.確保農村婦女平等獲得和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
7.保障女職工勞動安全,減少女職工職業病發生。
策略措施:
1.深入實施婦女就業創業促進工程。積極爭取實施全民創業、“雁歸興貴”行動計畫和職業技能培訓、萬名大學生創業引領計畫工程等項目,努力促進城鄉婦女實現更加充分的就業。(責任單位:縣人社局、縣扶貧辦)
2.切實消除就業性別歧視。任何單位在錄用人員時不得以性別或變相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女性或提高女性錄用標準,不得在勞動契約中規定或以其他方式變相限制女性結婚、生育;採取優惠政策和措施,鼓勵支持用人單位吸納婦女就業;加大執法監察力度,依法查處用人單位和職業中介機構的性別歧視行為。(責任單位:縣人社局)
3.切實拓寬婦女就業和增收渠道。大力推進旅遊、文化、家庭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的發展,為婦女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和崗位;不斷提高勞動密集型企業、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吸納婦女就業的能力;有效推動婦女在新興產業和新興行業就業。進一步完善小額信貸尤其是婦女小額擔保貸款財政貼息、三個15萬等有利於婦女就業、創業的扶助措施,完善扶持政策,採取技能培訓、稅費減免、貸款貼息、跟蹤指導等措施,支持幫助婦女成功創業。(責任單位:縣人社局、縣工業和商務局、縣扶貧辦、縣市場監督管理局)
4.切實促進女大學生創業就業。利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政策,實施“萬名大學生創業計畫”,健全和完善女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機制,開展女大學生創業培訓,促進幫扶女大學生就業。(責任單位:縣教育局、縣工業和商務局、縣財政局、縣人社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
5.切實貫徹落實男女同工同酬制度。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工資收入分配製度,對從事相同工作、付出等量勞動、取得相同勞績的女性勞動者,用人單位要支付同等的勞動報酬。(責任單位:縣人社局)
6.切實提高農村婦女的經濟收入。保障農村婦女享有國家規定的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和農業補貼。支持金融機構、企業等面向農村婦女提供“特惠貸”、“小額貸款”等金融服務和相關支持,增加婦女組織合作性收益。圍繞農產品精深加工,結合市場需求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提升農村婦女在農產品加工、流通附加值中的比例。充分發揮女能手的示範帶動作用,幫助農村婦女實現多渠道多形式的就業和增收。(責任單位:縣農牧科技局)
7.切實保障農村婦女土地權益。結合“三變”改革,完善保護農村婦女土地承包政策,清理廢除與法律相衝突的損害婦女土地承包權益的村規民約,建立健全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等制度,確保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並自主處置自己名下的土地及其收益。(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8.切實保障女職工的合法權益和職業安全。加強對女職工勞動保護法律法規的宣教及培訓,提高女職工自我保護意識;廣泛開展職業病防治宣傳教育,提高女職工特別是靈活就業女職工的安全保護意識;加強職業病危害的管理與監督,加強女職工勞動保護,禁止安排女職工從事禁忌勞動範圍的勞動,減少女職工職業病的發生與傷害。保證企業勞動契約簽訂率,推進已建總工會企業嚴格簽訂包含有約定女職工產假、婚假等休息休假權利的專項集體契約。加大對企業執行女職工勞動保護的監察執法力度,保障女職工合法權益。(責任單位:縣總工會)
(五)婦女參與決策和管理
主要目標:
1.鞏固提高黨代會、人代會女代表、政協女委員比例。
2. 各鄉鎮(街道)領導班子,應至少配備1名女幹部。政府各工作部門,要保證50%以上的領導班子配備女幹部。
3.注重女幹部培養。後備幹部人選中女幹部比例,應當不少於20%。黨政機關各工作部門領導班子後備幹部隊伍中,要有一定數量的女幹部。
4.企業董事會、監事會成員及管理層中的女性比例逐步提高。職工代表大會中女代表比例與本單位女職工比例相適應。
5.每個村委會都有1名以上婦女成員。女性村委會主任及成員比例在全縣第九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基礎上有所增加。居委會成員中女性比例保持在50%左右。
策略措施:
1.促進婦女參與決策和管理。積極推動有關方面採取有力措施,提高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中女性比例及候選人中的女性比例,為婦女參與決策和管理提供政策支持。(責任單位:縣人大辦、縣政協辦、縣民政局)
2.切實加強女幹部隊伍建設。拓寬女幹部培養渠道,注重從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等培養選拔女幹部。注意在基層幹部、選調生、大學生村官中物色德才兼備、綜合素質好、發展潛力大的女幹部苗子進行培養。加強不同職務層次、不同年齡段、不同發展方向的女幹部後備儲備工作,逐步提高后備幹部隊伍中女幹部的比例。重點選拔啟用女後備幹部。(責任單位:縣委組織部)
3.切實推動婦女參與企業經營管理。加強對企業女職工的培養、培訓力度,重點宣傳業績突出等全方面發展的優秀女職工代表,通過組織推薦、公開招聘、民主選舉、競爭上崗等方式,讓更多的婦女進入企業的董事會、監事會和管理層。(責任單位:縣總工會)
4.切實提升婦女參政議政的能力與水平。加大宣傳引導,為婦女參政議政營造良好氛圍;加強換屆選舉工作指導,提高婦女當選率;加大對婦女骨幹培訓力度,提高婦女參選參政能力。進一步完善村、居委會等基層民主選舉制度,為婦女參與基層民主管理提供政策支撐。改進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企事業職工代表大會中女代表比例與女職工比例相適應。(責任單位:縣委組織部、縣民政局、縣婦聯、縣總工會)
5.健全和完善幹部人事制度和公務員管理制度。在幹部選拔、聘(任)用、晉升中切實貫徹“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原則,保障婦女不受歧視;加強對公務員錄用、培訓、考核、獎勵、交流、晉升等各環節的嚴格監管,保證婦女享有平等權利。(責任單位:縣委組織部、縣人社局)
6. 切實拓寬婦女參與決策和管理的渠道。開展多種形式的參政議政活動,在制定涉及公眾利益和婦女利益的重大方針政策時,充分聽取人大女代表、政協女委員和婦女民眾的意見和建議。(責任單位:縣人大辦、縣政協辦)
7. 切實擴展女幹部培養的平台。把女幹部培養選拔工作納入整個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規劃,注意目標與結構、人選與崗位、換屆與平時的統籌。注重實踐鍛鍊,採取上派掛職、基層任職、輪崗交流等方式,抓好女幹部在多崗位、多職務、多層級的歷練。有計畫的開展女幹部培訓,不斷促進女幹部成長。(責任單位:縣委組織部、縣婦兒工委成員單位)
8.提高婦聯組織參與決策和管理的影響力。充分發揮婦聯組織代表婦女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作用。充分吸收婦聯組織參與有關婦女法規政策和重大公共政策的制定,反映婦女民眾的意見和訴求。重視婦聯組織在培養、推薦女幹部和優秀女性人才,以及推動婦女參政議政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責任單位:縣人大辦、縣政協辦、縣委組織部)
(六)婦女與社會保障
主要目標:
1.建立和完善“全面二孩”政策相適應的生育保障制度。生育保險制度覆蓋城鄉所有用人單位,婦女生育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2.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覆蓋城鄉婦女,醫療保障水平穩步提高。
3.婦女養老保險覆蓋面逐步多大,養老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4.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提高婦女的養老服務水平。
5.女性勞動者參加工傷保險的人數增加,待遇提高。
6.婦女參加失業保險人數逐步增加,待遇水平不斷提高。
7.擴大城鄉婦女商業保險參保率,提高婦女抵禦不可抗風險能力。
策略措施:
1.加強婦女社會保險法制建設。深入貫徹落實社會保險法,制定相關配套法規政策,切實為婦女普遍享有生育保險、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提供法制保障和政策支持。(責任單位:縣人社局)
2.健全和完善生育保障制度。完善生育保險制度,擴大生育保險覆蓋範圍,提高參保率。按規定及時、足額報銷生育醫療費。落實生育救助政策,為農村婦女提供生育保障。(責任單位:縣人社局、縣衛計局)
3.建立覆蓋城鄉的醫療保障制度。推進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實現醫療保險城鄉統籌。擴大城鄉婦女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範圍,穩步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將乳腺癌、宮頸癌納入大病報銷範疇。(責任單位:縣人社局、縣衛計局)
4.健全和完善覆蓋城鄉的養老保險制度。進一步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完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養老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重點解決貧困老年婦女養老保障問題,不斷提高婦女養老保險享有率。(責任單位:縣人社局)
5.健全和完善失業保險制度。擴大失業保險覆蓋範圍,嚴格執行政策法規,切實保障女性失業者的合法權益。加強失業基金管理,積極開展失業人員培訓和再就業介紹,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責任單位:縣人社局)
6.健全和完善工傷保險制度。不斷擴大工傷保險覆蓋面,對職業危害性較大的行業或崗位女性職工給予特別關注,在制度上保障女職工與男職工工傷待遇的一致性。規範企業用工行為,積極督促用人單位為女性勞動者參加工傷保險,將有勞動關係的女職工納入工傷保險覆蓋範圍,保障女職工的合法權益。(責任單位:縣人社局、縣總工會)
7.保障老年婦女獲得關懷和照料。建立健全養老社會服務體系,保障老年婦女享有普惠性基本養老服務。將社區養老設施納入社區服務中心服務設施建設,與社區衛生、文化、體育等設施的功能銜接,為社區老年人開展日間托老、醫療康復、集中就餐、文體娛樂、老年學習等養老服務項目。統籌規劃建設社會福利院、農村敬老院、光榮院等公益性養老機構,鼓勵社會力量因地制宜興辦專業化、連鎖化養老機構。加強養老服務隊伍的專業化建設。探索建立“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體系。(責任單位:縣民政局)
8.為殘疾婦女提供社會保障。對符合資助條件的殘疾婦女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個人繳費部分,由有關部門按政策予以資助。拓展殘疾人社會福利覆蓋範圍,多渠道保障殘疾貧困婦女基本生活。加強殘疾人康復服務機構建設,建立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開展殘疾人社區康復示範區培育活動,推進殘疾婦女社區康復。(責任單位:縣民政局、縣人社局、縣殘聯)
9.充分發揮商業保險的補充保障作用。加強引導,樹立城鄉婦女商業保險參保意識,通過購買商業保險提高抵禦突發性風險的能力。(責任單位:縣婦兒工委各成員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七)婦女與環境
主要目標:
1. 落實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形成兩性平等和諧發展的家庭和社會環境。
2.完善性別平等的宣傳與監管機制,提高婦女在傳媒領域的宣傳力與影響度。
3.推動婦女參與民族民間文化的保護、傳承和推介。
4.開展婚姻親職教育和諮詢活動,構建平等、文明、和諧、穩定的家庭關係。
5.鼓勵和引導婦女做和諧家庭建設的推動者與良好家風的培育者。
6.開展托幼、養老等家庭服務,為婦女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家庭責任創造條件。
7.鞏固提高農村飲水安全問題,降低環境污染對婦女健康的危害。
8.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75%以上。城鎮衛生廁所等公共設施建設與實際需求相適應。
9.引導婦女做生態文明理念的倡導者和生態文明行動的踐行者。
10.強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建成一所集學習培訓和文體活動為一體的功能齊全的婦女兒童活動中心。
策略措施:
1.營造婦女發展的良好氛圍。加大婦女工作宣傳力度,樹立“網際網路+”工作思路,將傳統媒體宣傳與新興媒體宣傳相結合、新聞宣傳與社會宣傳相結合,進一步引導社會各界和廣大群體關心支持婦女工作,多視角、多渠道、多形式宣傳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為婦女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婦兒工委成員單位)
2.建立健全性別平等傳媒監管機制。加強傳媒領域性別平等意識的宣傳和培訓,將性別平等理念貫穿於大眾傳媒各領域、媒體宣傳全過程,堅定不移地為婦女宣傳好政策、發出好聲音、樹立好典型、推廣好經驗。建立性別意識監督隊伍,暢通性別歧視投訴渠道,加強對媒體宣傳監督,發揮傳媒領域正確的導向作用。(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
3.提高婦女善於運用媒體的能力。為不同階層婦女接觸、學習和運用大眾媒體提供條件和機會。加強對媒體從業婦女的培訓,提高其傳播、管理、製作和研發的能力。鼓勵民間機構和企業等運用各類信息通訊技術,幫婦女獲得信息和服務。(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婦兒工委成員單位)
4.鼓勵和支持婦女做民族文化的保護傳承者。深入實施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建設工程,充分發揮女性在地方和民族特色傳統文化保護中的主體作用,採取特殊政策,投入專項資金,傳承地方和民族傳統文化;加強對外交流學習,提高婦女在地方和民族文化傳承發展中的帶動力和影響力。(責任單位:縣文體廣電新旅局、縣民宗局)
5.引導婦女做好親職教育實踐功課。多形式、多渠道宣傳和普及親職教育知識,引導婦女接受親職教育指導服務和親職教育實踐活動。充分發揮傳統與現代傳媒作用,普及親職教育知識,幫助婦女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責任單位:縣婦聯、縣教育局)
6.營造平等和諧的家庭文化環境。整合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以家庭美德建設為主要內容,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以“孝”“睦”等傳統文化為核心的宣傳教育活動,弘揚家庭美德,樹立先進的性別文化,倡導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營造和諧的家庭環境。(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文體廣電新旅局)
7.提高家庭服務業發展的質量與速度。大力推進家庭服務業的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進程。鼓勵縣域家政企業加強與黔靈女家政公司的聯繫,打造以“黔靈女”等為重點品牌的家政業,努力提升家政服務的水平。(責任單位:縣人社局、縣婦聯)
8.加快推進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藉助“三社聯動”工作機制,發展面向家庭的公共服務,為夫妻雙方兼顧工作和家庭提供支持。發展公共托幼服務,為嬰幼兒家庭提供支持。強化城鄉社區兒童服務功能,提高家務勞動社會化程度。(責任單位:縣民政局)
9.加強生產生活環境的整治力度。建立和完善環境監測和健康監測資料庫,加強飲用水安全評估和生活、工業、農業污染評,加強對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有效減少各種污染對環境的影響。提高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水平。加強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改善家庭能源結構。加大對從事有毒有害作業婦女健康的保護力度。(責任單位:縣環保局、縣總工會)
10.健全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體系。加強農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建設,提高飲水工程和供水量標準;強化水源保護、水污染防治、水質監測、飲用水安全監測和社會化服務。(責任單位:縣水務局)
11.提高農村衛生廁所的普及程度。將改廁納入新農村建設規劃,大力宣傳改廁的重要意義,鼓勵農民自覺改廁,繼續加大專項經費投入,加強對改廁工作的經費支持和技術指導,提高農村改廁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改廁成效納入政府年度工作考核範圍。(責任單位:縣衛計局)
12.公共設施建設注重兩性不同需求。在城鎮場館、商場等公共場所的建設規劃中,充分考慮婦女的生理特點,確定合理的男女廁位比例;在場館、商場、車站等公共場所設定哺乳室或育嬰室。(責任單位:縣住建局)
13.動員婦女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生態和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婦女的生態文明意識,引導婦女參與生態環保公益事業,提高婦女參與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能力,養成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深入開展“生態文明家庭”評選活動,引導更多家庭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責任單位:縣環保局、縣婦聯)
14.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不斷提高我縣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水平,建成一所集學習培訓和文體活動為一體的功能齊全的婦女兒童活動中心。(責任單位:縣文體廣電新旅局、縣住建局、縣婦聯)
(八)婦女與法律
主要目標:
1.健全和完善保護婦女權益的相關法規政策。
2.健全和完善法規政策性別評估審查機制。
3.提高婦女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法規意識與認知水平。
4.嚴厲打擊強姦、拐賣婦女和組織、強迫、引誘、容留、介紹婦女賣淫等嚴重侵害婦女人身權利的犯罪行為。
5.預防和制止針對婦女的家庭暴力。
6.保障婦女在婚姻家庭關係中的財產權益。
7.完善司法工作機制,保障婦女依法獲得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策略措施:
1.健全和完善保障婦女合法權益的法律法規體系。針對婦女權益保障中的突出問題,推動制定和完善相應的地方法規,保障婦女在政治、經濟、教育、人身、財產、勞動、社會保障、婚姻家庭等方面的平等權利。(責任單位:縣人大辦)
2.加強法規政策中性別平等原則的評估和審查。在省直工作經驗帶動和指導下,開展性別評估審查工作,切實將性別意識納入決策主流。(責任單位:縣人大辦、縣法制辦、縣婦聯)
3.加大對保護婦女權益的法規政策執法檢查力度。支持和配合人大開展對維護婦女權益相關法律法規的執法檢查,深入了解法律法規執行中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和建議。(責任單位:縣人大辦、縣婦兒工委各成員單位)
4.不斷提高婦女在司法、執法中的比例和影響力。鼓勵和推薦符合人民陪審員條件的婦女擔任人民陪審員,鼓勵和推薦符合人民監督員條件的婦女擔任人民監督員。鼓勵有法律專業背景或法律工作經驗的女性申請擔任人民檢察院特約檢察員。(責任單位:縣司法局、縣法院、縣檢察院)
5.加大保障婦女權益法律知識的宣傳力度。加大普法力度,將保障婦女權益法律知識的宣傳教育納入全民普法規劃,提高婦女權益法律知識普及率;面向廣大婦女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專項普法活動,提高婦女維護自身權利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將社會性別理論納入立法、司法、執法部門的常規培訓,提高立法、司法和執法人員的社會性別意識。(責任單位:縣司法局、縣婦聯)
6.加強依法保護婦女的人身權利。嚴厲打擊組織、強迫、引誘、容留、介紹婦女賣淫犯罪活動。強化整治措施,加大監管力度,嚴厲查處涉黃娛樂服務場所,依法從嚴懲處犯罪分子。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提高全社會的反拐意識和婦女的防範意識。加強綜合治理,加大對拐賣婦女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加強被解救婦女身心康復和回歸社會的工作。(責任單位:縣公安局)
7.加強預防和制止針對婦女的家庭暴力行為。貫徹落實《反家庭暴力法》。完善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多部門合作機制,健全預防、制止、救助一體化的工作機制。加強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自覺抵制家庭暴力的意識,提高受害婦女的自我保護能力。建立和完善家庭暴力救助站或庇護所,為受害婦女提供救助和保護。(責任單位:縣委政法委、縣婦聯)
8.有效預防和制止針對婦女的性騷擾。建立健全預防和制止性騷擾的法規和工作機制,加大對性騷擾行為的打擊力度。在城市,用人單位要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工作場所的性騷擾。在農村,要有針對性加強農村婦女的人身保護,預防和制止對留守婦女、留守女童的性騷擾。(責任單位:縣公安局、縣法院、縣婦聯)
9.加強維護婚姻家庭關係中的婦女財產權益。遵循有關法律法規,在人民法院審理離婚和繼承案件中,體現性別平等;在離婚案件審理中,考慮婚姻關係存續期間婦女在照顧家庭上投入的勞動、婦女離婚後的生存發展以及撫養未成年子女的需要,實現公平補償。(責任單位:縣法院)
10.切實維護婦女在村民自治和司法活動中的合法權益。嚴格貫徹落實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保障農村婦女依法行使民主選舉、民主決策等權利。鄉鎮(街道)人民政府(辦事處)對報送其備案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凡發現有歧視婦女或損害婦女合法權益內容的,必須予以糾正。及時受理侵害婦女權益案件的舉報、控告、起訴和申訴。依照有關法律規定,對涉及婦女個人隱私的案件,在訴訟過程中採取有效措施,使受害婦女免受二次傷害。(責任單位:縣法院、縣檢察院、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11.加強依法為婦女提供法律援助。提高法律援助的社會知曉率,鼓勵符合條件的婦女申請法律援助並為其提供便利。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健全完善法律援助工作網路。鼓勵和支持法律服務機構、社會組織、事業單位等為婦女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務和援助。(責任單位:縣司法局)
12.加強依法為婦女提供司法救助。切實為經濟困難或因其他特殊情況需要救助的婦女提供司法救助,實行訴訟費的緩交、減交或免交。建立完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對因受犯罪侵害而陷入生活困境的婦女實行國家救助,保障受害婦女及子女的基本生活。(責任單位:縣委政法委)
四、組織實施
(一)以規劃統領全縣婦女發展。本規劃是我縣婦女發展專項規劃,是我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執行中國婦女發展綱要的實施方案,是指導本縣婦女發展的行動綱領。本規劃受益對象為本縣常住人口中的婦女。縣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各成員單位是本規劃實施的責任主體,應根據部門實際,制定本規劃的實施方案,與部門專項規劃相銜接,同步實施、同步監測、同步評估、同步完成。
(二)加強組織領導。縣婦兒工委負責規劃實施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督促,負責將婦女發展主要目標和策略措施分解、分派至政府各有關部門、相關機構和社會團體(統稱各責任單位)。各責任單位落實相應目標和措施。
(三)保障經費投入。加大投入,專款專用。縣人民政府將實施規劃所需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積極爭取中央、省、市各類專項資金支持。動員社會力量,多渠道籌集發展資金。
(四)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建立目標管理考核問責制,將婦女發展主要目標納入各責任單位的目標管理和考核體系。建立抄送制度,凡涉及婦女發展的工作報告、工作總結、規範性檔案等,各責任單位應報送縣婦兒工委。健全報告制度,各責任單位每年向縣婦兒工委和上級主管部門報告規劃實施情況,縣婦兒工委每年向上級婦兒工委報告規劃實施總體情況。健全會議制度,定期召開婦兒工委全委會、聯絡員會議,匯報、研究規劃實施工作。健全監測評估制度,建立由統計部門牽頭的監測小組,加強監測評估工作。建立示範制度,通過示範帶動和總結推廣經驗,推動規劃實施。縣婦兒工委每五年評選一次“玉屏實施婦女發展規劃先進集體(個人)”,表彰規劃實施成效突出的單位和個人。
(五)加大宣傳力度。各責任單位多渠道、多形式向領導幹部、婦女工作者、婦女和全社會,宣傳婦女發展綱要、規劃、新思路、新舉措、新經驗、新突破、新成效。縣婦兒工委收集、整理各責任單位促進婦女發展的思路、措施和成效,每年向社會發布婦女發展報告。
(六)加強能力建設。將婦女發展內容及相關法律法規、方針政策納入黨校培訓課程。舉辦多層次、多形式培訓,增強各責任單位相關人員、相關專業工作者實施規劃的責任意識和能力。加強理論研究和實地調研,掌握婦女發展新情況、新問題、新規律,為各類決策提供依據。
(七)鼓勵婦女參與規劃實施。注重聽取婦女的意見和建議,鼓勵婦女參與規劃實施,提高婦女參與規劃實施的意識和能力。
五、監測評估
(一)加強對監測評估工作的領導。縣婦兒工委設立監測評估領導小組,負責組織領導監測評估工作,審批監測評估方案,審核監測評估報告等。監測評估領導小組下設監測組和評估組。監測組由統計部門牽頭,負責監測工作指導和人員培訓,制定監測方案,收集、整理、分析數據和信息,撰寫並提交年度監測報告等。評估組由婦兒工委辦公室牽頭,負責評估工作指導和人員培訓,制定評估方案,組織開展評估工作,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檢查評估,撰寫並提交評估報告等。
(二)開展年度監測和終期評估。各責任單位及時收集、整理、分析反映婦女發展狀況的相關數據和信息,動態監測目標進展情況和變化趨勢。系統分析和評價目標實施及達標狀況,評判策略措施和實施工作的效率、效益,預測目標實現程度和婦女發展趨勢。通過監測評估,準確、客觀掌握婦女發展狀況,制定和調整促進婦女發展的政策措施。
(三)保障監測評估工作經費。縣人民政府將監測評估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確保專款專用。
(四)完善和實行監測評估相關制度。完善分性別統計指標並將其納入常規統計和統計調查。完善監測統計資料庫,規範數據信息的收集、發布,實現數據信息的交流、反饋和利用,逐步實現數據的資源共享。實行監測評估報告制度,各責任單位要向統計部門報送年度監測報告,向縣婦兒工委提交評估報告,縣婦兒工委向縣人民政府和上一級婦兒工委提交評估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