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獻殿,是一個高規格的祭壇,祭祀時用來擺放供品的地方,也可以作為主祭人、有身份的祭祀參與者的活動場所,位於祭祖活動區中軸線位置上,面闊五間,進深五間,單層重檐,廊圍四邊,仿明代建築,十字歇山屋頂與仿明戲台連為一體,它的高度和垮度都是三晉之首,在民間祭祀場所中極為壯觀,在全國也是非常罕見的。常用於
光明節(
希伯來語:
חֲנֻכָּה或
חנוכה,提比里安轉寫:Ḥănukkāh),又稱
修殿節、
獻殿節、
燭光節、
哈努卡節、
馬加比節中。
光明節
該節日自西元前165年開始為猶太教所信守,節期為
猶太歷的基斯流月。
歷史
光明節不是《
托拉》上記載的節日,而是為了紀念公元前165年猶太民族反抗異族企圖消滅
猶太教的瑪喀比起義勝利、收復
耶路撒冷、潔淨第二聖殿並把它重新獻給上帝的日子。
公元前168年,統治
巴勒斯坦地區的
塞琉古王朝安條克四世為了強制推行“希臘化”,宣布猶太教非法,並採取各種嚴厲措施消滅猶太教,其中最令猶太民族不能容忍的是在耶路撒冷猶太人聖殿里豎起希臘神祇
奧林匹亞宙斯的祭壇,在上面用猶太人視為不潔的
豬進行獻祭,並強迫猶太人食用豬肉,對不從者格殺勿論。這一仇視猶太教的做法導致了一場反抗塞琉古王朝統治的猶太人起義。3年後,以
猶大·馬加比為首的起義取得了勝利,耶路撒冷為猶太人收復。猶大·瑪喀比下令淨化聖殿,清除異教痕跡,重建猶太人祭壇(故亦稱“淨殿節”),並規定了慶祝這一勝利的活動日期。(參見:《瑪加伯上》、《瑪加伯下》)
光明節從基斯流月(猶太歷9月)25日開始,延續八天。八天的節期與兩個傳說有關:一是瑪喀比士兵因戰鬥而無法慶祝為期八天的住棚節,故以此作為補償。二是收復、淨化聖殿後,在打算點燃聖殿中的“七枝
燈台”時,人們只找到了一小罐專門用於聖殿的燈油,猶太律法規定用於聖殿的燈油須從
橄欖中提煉,並由掌管聖殿的大祭司經過一番潔淨禮儀後才能使用。而無論是製作還是去外地取來這種淨化過的燈油,均需要八天時間。然而,由於上帝對猶太人的恩賜和垂注,奇蹟發生了,這一小罐原本只能燃用一天的燈油竟然一直燃燒了八天。根據這一傳說,該節日最主要的儀式是點燃九枝燈台(
再獻聖殿節燈台,專門為慶祝哈努卡節使用的一種燈),第一天點燃燈台一枝燈盞,以後每天增加一枝燈盞,一直到第八天結束。故也有人稱之為“光明節”。
習俗
猶太人是一個不事張揚的民族,通常不在眾目睽睽下,而只在家裡奉行猶太律法。但有趣的是,有關光明節的誡命卻包含了“散播神跡”這樣一個概念,即讓越多的人知道越好,因此,光明節使用的燈台通常要擺放在窗簾拉開的窗台上,以便讓外面的人能夠看到。
為了表達對於出現“奇蹟”的喜悅,光明節的第一天晚餐通常是正式而盛大的,常有親朋應邀參加。晚餐前,先點上燭台,互相祝賀。傳統必食用的特定食品是油炸
土豆絲餅。食用油炸食品是為了使人聯想起上帝所行的奇蹟。晚餐結束後,人們、特別是兒童,還要玩光明節陀螺的遊戲。
現代
以色列建國後,為弘揚
馬加比起義包含的“民族團結,共御外敵”的精神,行政當局總要在室外點燃大型九枝燈台,組織各種體育活動,其中最主要的是火炬長跑。在
美國、
加拿大、
英國等國家,因為光明節與
基督教的
聖誕節的節日時間相近,因此不少猶太人會在聖誕假日期間慶祝光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