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可替否

獻可替否

獻可替否是漢語成語,

拼音是xiàn kě tì fǒu,

指勸善歸過,提出興革的建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獻可替否
  • 拼音:xiàn kě tì fǒu
  • 注音:ㄒㄧㄢˋ ㄎㄜˇ ㄊㄧˋ ㄈㄡˇ
  • 釋義:指勸善歸過,提出興革的建議
  • 感情色彩:褒義成語
  • 近義詞:獻替可否 獻可替不
  •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
  • 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拼音,基本解釋,英語翻譯,同韻詞,引證解釋,

成語

獻可替否

拼音

xiàn kě tì fǒu

基本解釋

獻:進;替:廢。指勸善歸過,提出興革的建議。
建議可行的方法,廢止不可行的方法。 臣下向君主進言,陳述那些可行,那些不可行,以成就可行的方法,摒棄不可行的方法。後用“獻可替否”指臣下向君主進諫,勸善規過,議論興革。

英語翻譯

persuade somebody to do good and dissuade him from doing evil

同韻詞

殺人滅口、斫輪老手、金貂貰酒、無所不有、竭澤焚藪、一字不苟、繩樞瓮牖、摧花斫柳、閒茶浪酒、易於反手、......

引證解釋

指勸善歸過,提出興革的建議
先秦·左丘明《左傳·昭公二十年》:“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後把臣下對君主勸善規過、建議興革為“獻可替否”。
《後漢書·胡廣傳》:“臣聞君以兼覽博照為德,臣以獻可替否為忠。”
唐·呂溫《人文化成論》:“軍以仁使臣,臣以義事君,予違汝弼,獻可替否,此則朝廷之文也。”
《清史稿·李菡傳》:“夫獻可替否,宰相之責也;拾遺補闋,諫官之職也。”
亦作“獻可替不”。
藝文類聚》卷二十六引梁簡文帝《達徐璃書》:“山濤有云:‘東宮養德而已。’但今與古殊,時有監撫之務,竟不能黜邪進善,少助國章,獻可替否,仰裨聖政。”亦作“獻替可否”。
《元史·陳顥傳》:“臣願得朝夕左右,獻替可否,庶少裨萬一,亦以權臣愚忠。”
亦簡稱“獻替
唐 劉長卿 《奉和杜相公新移長興宅,呈元相公》:獻替常焚藁,優閒獨對萱。花香逐荀令,草色對王孫。
明 陶宗儀 《輟耕錄·宣文閣》:“其為處也,跬步戶庭之間,而清嚴邃密……於是宰輔有所奏請,宥密有所圖回,爭臣有所繩糾,侍從有所獻替,以次入對,從容密勿,蓋終日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