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音樂

獨立音樂

音樂領域中,獨立音樂Independent Music,簡稱Indie music或Indie),或稱硬地音樂,用來描述有別於主流商業唱片廠牌所製作的音樂。顧名思義,獨立音樂的製作過程獨立自主,從錄音到出版都由音樂家獨力完成。獨立(Indie)一詞可用以形容其他音樂類型,如獨立搖滾。 雖然許多獨立音樂家的風格無法清楚界定,因而歸類到不同的音樂類型,但獨立音樂 (Indie)在一般說法上或音樂評論中依舊視為一種音樂類型,包括那些非獨立製作的音樂。

獨立音樂不是一個單獨的音樂風格,應該是跟其它音樂風格相結合的辭彙。獨立音樂分為:獨立流行、獨立電子、獨立搖滾、獨立民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獨立音樂
  • 外文名:Independent Music
  • 簡稱:Indie
  • 或稱:硬地音樂
樂曲來歷,發展現狀,發展歷程,來源,發展,音樂分類,代表樂隊,海外,中國,代表專輯,代表單曲,發展潛力,著名廠牌,音樂活動,

樂曲來歷

放到音樂範疇中,Indie是一種態度,一種音樂人對於音樂創作的態度,推而廣之,它同樣也是聽樂人對於音樂取捨的態度,我們聽音樂或多或少都是在慢慢形成自己的音樂取向,形成一種不受外界干擾的獨立態度,因此有必要時時Check Your Attitude,保持清醒頭腦。
獨立音樂
音樂領域中,有別於主流商業唱片廠所製作的音樂。顧名思義獨立音樂是音樂領域中有別於主流商業唱片廠牌或其子公司的音樂存在,音樂的整個創作過程均由音樂家獨立完成。雖然許多獨立音樂家的風格無法清楚界定,因而歸類到不同的音樂類型,但獨立音樂 (Indie)在一般說法上或音樂評論中依舊視為一種音樂類型,包括那些非獨立製作的音樂。獨立音樂有賴於網路科技,新的數位音樂軟體也鼓勵了使用者發掘新的音樂類型。數位服務的版稅可能成為主要收入的來源。

發展現狀

無論這些獨立音樂人的音樂形式有何變化,他們彈琴唱歌的態度始終一致——與音樂有關,與娛樂無關
1999年時,中國的獨立音樂開始以一種另類的姿態與主流音樂搶奪舞台,那個時期,獨立音樂這個標籤背後隱藏著的是蒼蠅,NO,舌頭,這些從主流視角看來充滿著古怪聲音和憤怒歌詞的樂隊。雖然在商業市場上注定失敗,但他們拓展了自己的疆域。到了2005年,獨立音樂再次集體出擊,際遇卻有了根本的改變。
一方面,那些憤怒的搖滾樂手們經過大浪淘沙有的風流雲散,有的自我沉澱固守自己的陣地,不再爭搶無謂的風頭;而另一面,多元化的創意思潮使得獨立音樂的概念變得清新而流暢,人們對於獨立音樂的界定不再固守著喧鬧和先鋒,而轉向表達自我和平和的歌唱。
不過,無論他們的疆域和音樂形式如何變化,他們彈琴唱歌的態度卻始終一致——與音樂有關卻與娛樂無關。“獨立音樂人”,有人衝著音樂,有人為了獨立,無論怎樣,他們並不耀眼但卻總能在角落裡發光。
大約從2005年初開始,一群以新民謠為主的獨立音樂人自發地或者被媒體包裹在了一起。文藝青年們都能感覺到,一場新的獨立音樂潮流開始了。
萬曉利蘇陽等人的演出帶動起的新民謠一時間成為頗為新鮮的聲音。在獨立廠牌“十三月”的推動下,萬曉利帶有實驗色彩的民謠搖滾和蘇陽對於西北民歌的改編,都製成了正式的唱片。萬曉利因此結束了在河酒吧的“賣唱”生涯,名字開始大面積出現在捷運站的廣告牌上。星光現場,MAOLiveHouse幾乎成為這些獨立音樂人和樂迷的專屬場所。
港台的獨立音樂幾乎在同時以更加時尚的姿態介入進來。蘇打綠陳綺貞林一峰張懸自然卷,這些名字一夜之間從默默無聞變得口耳相傳。華麗卻低調的聲音透過各個小酒吧和網上的豆瓣小組開始向時尚和小資圈子進攻。時尚的生活雜誌,終於找到了又一個新的既有潮流感卻可以自命不凡的話題。
除港台外,大陸地區也有很多獨立音樂人,比如楊誠俊,曹方王箏龍寬與非門趙忠海大偉
媒體開始打包宣傳,幾十張唱片被冠以“有觀點的聆聽”集體發片。獨立音樂乘坐著時尚的飛船集體殺入疲態畢現的音樂圈。
雖然這些音樂人中,幾乎仍沒人能獨靠音樂生活;幾百樂迷到場的演出現場除去一半贈票也堪為盛況。沒有幾十萬的唱片銷量和彩鈴下載,但畢竟出現了推崇這些獨立音樂的樂迷群體。客觀上促成了國內獨立音樂的又一次興盛。
其實這些獨立音樂人之間有著巨大的不同,但在更多人看來,無論是萬曉利尖銳的實驗,趙雷那憧憬的生活理想民謠,還是蘇陽帶著泥土氣息的民謠,甚至於台灣香港那些吟唱自己失戀、旅行見聞的小情調歌曲,都可以被一併接受。只因為他們的聲音和內容與大多數流行歌曲不同而已。音樂本身的類型已經不再重要,“獨立”兩個字成為耀眼的標籤。
幸運的是中國獨立音樂還有新鮮的後生扛起人文精神的旗幟,而作為中國大學獨立音樂廠牌的先鋒者音速光年SOLIYE,以原創音樂的大學生群體為核心進行挖掘新人新作品,為懷揣理想的音樂人提供製作平台,還有Livehouse演出資源,讓這些帶著實驗精神與夢想的年輕人有歌唱的空氣。
也有人質疑,這樣歌唱著旅行,感情和生活瑣事的小情小調到底是獨立音樂還是流行歌曲的前奏,而這也使獨立音樂的概念變得曖昧起來。如果拋開製作公司,發行方式,經紀契約等等因素,獨立音樂最終是以音樂是否指向作者真實內心為依據的。這些頗為動聽的生活調子雖然是作者真實的表達,卻又總是缺少以往人們心中的對大眾流行的決絕姿態。
無論怎樣的姿態和西方相對成熟的音樂體制相比,中國的獨立音樂發展只不過是個嬰兒。西方的獨立廠牌和音樂人俯拾皆是,主流音樂圈也樂於從充滿靈氣的獨立音樂中尋找新的靈感和方向。在中國,主流與獨立之間卻仍然有著深深的溝壑。
而兩年前開始的這些以新民謠為主的獨立音樂人,也許是打破這種藩籬的希望。當獨立音樂不再作為一個可以被人炫耀或故做姿態的標籤,音樂人不再只看重“獨立”二字而是轉向追尋音樂本身時,音樂才能是真實而獨立的表達。就像洪啟所說,“我只想讓音樂能撫平人心。”

發展歷程

來源

獨立音樂Indie的稱呼取自“independent”一詞,被用在特指那些在音樂上堅持DIY(DoItYourself)精神的樂隊以及那些低預算的小廠牌所推出的唱片。儘管較大的Indie廠牌也會與主流廠牌有銷售方面的協定,但是這些Indie廠牌的對於音樂的取捨決定還是擁有絕對的自主權,因此他們有更多的自由去發現那些不為主流聽眾所知的音響、樂感或是其他的富有情感的音樂主題,然而另一方面他們推出的這些音樂也許並不會帶來和其音樂品味成正比的收益(即使是Indie廠牌,其實也想在商業上能夠堅持,並不是為了音樂而全然放棄商業)。
放到音樂範疇中,Indie是一種態度一種音樂人對於音樂創作的態度推而廣之,因此有必要時時CheckYourAttitude,保持清醒頭腦。
獨立音樂是音樂領域中有別於主流商業唱片廠牌或其子公司的音樂存在,音樂的整個創作過程均由音樂家獨立完成。因其對音樂品質的追求和另類的姿態,與商業市場上的主流音樂相比,獨立音樂面對的客群通常更為小眾。

發展

IndieRock深深植根於美國地下音樂(AmericanUndergroud)和80年代的另類搖滾(AlternativeRock)。在當Nirvana步入主流後,這些AmericanUndergroud、AlternativeRock即行分化,一部分跟隨著Nirvana進入主流(同時也宣告整個AlternativeRock步入主流),而另一部分未能進入主流或是堅持獨立姿態的則便是IndieRock,正因為Alternative已為主流,而這些樂隊所持的獨立姿態,因此其稱呼上就由Alternative而為Indie。
IndieRock是對Nirvana步入主流所產生的一種現象的回應,這種現象就是並不是所有的Alternative樂隊成功過渡為主流抑或是這些樂隊原本就不想。但是你不能說所有的IndieRock都不商業,比如當IndieRock藉助Punk而實現其商業化(這些樂隊風格好像叫做朋克復興“PunkRevival”)時,你就不要認真地去介意它是Indie還是主流。其實公認觀點一直就認為IndieRock從就不會改變它的音樂取向而迎合主流聽眾,也就不可能成為主流聽眾的首選。這其中的原因也是Indie音樂的特點所決定的,如主流聽眾一直就認為這樣的音樂:太古怪和無知(toowhimsicalandinnocent)、太不可思議(tooweird)、太敏感和太憂鬱(toosensitiveandmelancholy)、太輕柔和太脆弱(toosoftanddelicate)、太空幻和太令人催眠(toodreamyandhypnotic)、太個人化和歌詞的潛在啟示(toopersonalandintimatelyrevealinginitslyrics)、在製作上太低質和太低預算(tooLo-Fiandlow-budget),在旋律和吉他Riff上太有稜有角(tooangularinitsmelodiesandriffs)以至於形成更所的分支,就拿吉他噪音來說就有好幾種不同風格(SonicYouth/DinosaurJr./Pixies/Jesus&MaryChain-style)。
獨立音樂
發源於歐洲的獨立音樂,在華語流行樂壇的發展也具有了自己的特徵:1.由音樂人自發組成獨立廠牌,製作音樂,發行專輯,如張亞東的東樂園,還有摩登天空,丁薇有她的廠牌。唱片銷售方式自由,往往在書店、咖啡店和唱片店販售。2.獨立音樂不同於主流音樂的做法,音樂的風格、內容多元自由。3.獨立音樂人往往參與到主流唱片公司的作品中,進而影響到主流藝人的音樂作品。
由於網路共享使盜版問題很嚴重,很多成名藝人對新興Web2.0音樂網站“愛恨交加”。獨立音樂人的態度則更加鮮明,他們全力支持這些新生事物,並將其看作是成名的重要途徑。與此同時,音樂網站也為年輕藝人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它們不斷開發更好的工具,以及提供更好的機會,鼓勵獨立樂隊將內容上傳到網際網路上。

音樂分類

作為舶來品的獨立音樂(Indie Music)在它的歐美發源地並不是一個既定的風格或流派。我們可以看到更細緻的劃分,諸如獨立流行(Indie-Pop)、自賞(Shoegaze)、後搖滾(Post-Rock),但是它們都是被劃分到非主流(Alternative)和獨立搖滾(Indie-Rock)這一標籤之下。進入90年代以後,IndieRock產生了很多不同的分支(比較為人熟知的有indiepop,dreampop,noise-pop,lo-fi,mathrock,post-rock,spacerock,sadcore,andemo),所有的這些Indie樂隊正是構建當今美國地下音樂的中堅力量。
獨立搖滾
Indie Rock脫胎於上個世紀80年代的地下音樂和另類音樂,盛行於90年代至今,其所崇尚的DIY精神直接源
Punk,但是其音樂取向卻又雜糅各家,因此衍生出不少不同或是迥異的分支類型。IndieRock深深植根於美國的地下音樂(AmericanUndergroud)和80年代的另類搖滾(AlternativeRock)一部分跟隨著Nirvana進入主流(同時也宣告整個另類搖滾步入主流),而另一部分未能進入主流或是堅持獨立姿態的則演變為如今的Indie Roc。這種現象就是:並不是所有的Alternative樂隊成功過渡為主流抑或是這些樂隊原本就不想。
Tegan And SaraTegan And Sara
獨立流行
(Indie-Pop)獨立流行可以把Indie Pop看作是一種更有旋律、更少吵雜以及更少焦慮的IndieRock類型,它所折射的是地下音樂柔和、唯美的一面。IndiePop的音樂更著重於聲音的融洽、音樂的編排以及歌詞的創作。在從ChamberPop華美的管弦樂編曲到TweePop的簡單直率中,IndiePop所包含的一切,其焦點或者說這種音樂的側重點一如都是歌曲多於聲響。儘管Indie Pop和Indie Rock都信奉朋克的D.I.Y(DoItYourself)精神,但是Indie Pop反對朋克的虛無主義態度以及音樂上的聲音碾磨處理。
白色條紋白色條紋
獨立流行樂可以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它可以囊括一大堆具有分明特點的有著獨立流行氣質的音樂,比如Chamber PopDream Pop、TweePop&C86等等,但是由於這些音樂都有著各自的特彆氣質,所以它們又都自成一派,因此也就有相對應的音樂風格術語來更加確切地描述它們。那么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那些不足以形成一派的獨立流行樂將會呈現出一種多樣化的音樂氣質,此時,我們可以把這些理解為狹義上的獨立流行樂。注意,即使是狹義上的獨立流行樂,藉著音樂自身的多變性以及融合性,它也不可以被一種表達所能具體地確切描述。
噪音流行
(Noise-Pop)
噪音流行
作為另類/獨立搖滾的一個分支,Noise Pop顧名思義就是有一些吉他回饋、音調不諧和聲音磨損包裝風格的流行音樂。它占據了介於Bubblegum(泡泡糖搖滾舞曲)和avant-garde(前衛音樂)的中點,是傳統流
行樂創作手法和略富攻擊性的白色噪音(WhiteNoise:用以掩蓋令人心煩的雜音)的碰撞結果。當NoisePop的旋律飄忽於渦旋吉他所營造的聲場中時,其音樂經常會給人一種朦朧、麻醉和催眠的感覺,當然NoisePop可以是歡快活潑的,也可以是稜角分明、富有挑戰性的。最早期的NoisePop植根於the Velvet Under ground的諸如回饋、失真等音樂實驗,然而更被公眾認同的Noise Pop起源樂隊是美國另類搖滾樂隊SonicYouth和DinosaurJr.,是他們將搖滾樂構架與粗重的吉他失真融合在了一起。第一支正規意義上的NoisePop樂隊則是the Jesus&MaryChain,它以1986年的首張唱片《Psychocandy》崛起於地下,幾乎同一時期還誕生了可以說是最多產和最具生命力的Noise Pop樂隊YaLaTengo,其首張專輯也於此時推出。在80年代末,Noise Pop引發了英倫的Shoegazing(自賞)運動,自賞音樂更加內省,其旋律更加脆弱。在90年代,Noise Pop仍繼續對Indie Rock產生著重要的影響。
夢的雅朵夢的雅朵
夢幻流行
(DreamPop)
夢幻流行樂是一種更講求氛圍的另類搖滾類型,在音樂上聲響和旋律並重。這種音樂的特點是經常會有如
呼吸般的主音並配以隨之漂移的吉他或是合成器所營造的氛圍音場。CocteauTwins以他們的那種幾近無法辨認的主音和縹緲的音場被認為是DreamPop音樂的典型,然而Dream Pop亦包括了一些其他不同的體裁分支,如還包括了像Galaxie 500這樣的後Velvet Undergroud吉他搖滾風格,還有MyBlood Vatentine似的聲響回饋風格,但不管怎樣Dream Pop的音樂很注重音樂給人的聲響質感,而這種效果往往是用獨具特點的器樂和主音來達到。
ElephoneElephone
女權朋克樂
搖滾樂(Riot Grrrl)
90年代早期Indie Rock運動出現了宣揚女權主義的朋克音樂,而Riot Grrrl則是它的一個直言不諱、頗具煽
動性的分支。Riot Grrrl音樂所具的磨蝕性出於幾方面的意圖:它保證了這種非合作態度的音樂永不能達到像另類搖滾音樂過渡主流的成功(發行RiotGrrrl音樂唱片最多的廠牌就叫做KillRockStars);
Belle &ampBelle &amp
RiotGrrrl運動大都集中在西雅圖、華盛頓區的奧林匹亞;幾個例外包括了英國的HuggyBear,也包括了像BabesInToyland和L7這樣的幾支Grunge樂隊,這些樂隊符合RiotGrrrl音樂的精神,但是在意識形態上卻與這種音樂無關。
其實真正的RiotGrrrl樂隊是:Bratmobile、7 Years Bitch、同性戀樂隊Team Dresch和居於整個Riot Grrrl中心的Kathleen Hanna領銜的BikiniKill,這些樂隊無一得到過普遍的接受。由於多數RiotGrrrl樂隊並不多產,因此運動初期的那種激情閃現在幾年後便消失了,但是RiotGrrrl在獨立文化領域中卻一直保持著持續的影響力。
MathRock
Math Rock和後搖滾(PostRock)有點沾親帶故,更為人熟知的是其作為Indie Rock風格,它和Indie Rock有著相近的音樂取向。在Post Rock有著明顯的爵士樂影響的地方,Math Rock則就如同是一枚硬幣的反面-它的音樂顯得濃厚而複雜,同時充滿著艱澀的timesignatures和intertwiningphrases。而且,這種音樂比後搖滾要更為搖滾一些,因為它通常是由以吉他為主樂器的小樂隊演繹。Math Rock在90年代中期達到頂峰,那時,像Polvo和Chavez這些樂隊在大學校園的獨立搖滾樂人中有少數專注於這種音樂的追隨者。
TweePop&C-86
獨立音樂Twee Pop可能最適合被比作泡泡糖獨立搖滾樂-它的音樂有著DIY的精神,但是又蔑視朋克樂的傳統慣例,然而它有著一種自搖滾樂誕生之日起未曾所見和所聽到的直率天真。
Flying VirginsFlying Virgins
C-86後來又被英國的出版界稱為“AnorakPop”和“Shambling”,它本身作為一場音樂運動是短暫的,但是它影響了後來的大洋兩岸的大批樂隊,這些樂隊專注於音樂上的直率、真誠,並且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也使得TweePop成為了世界性的音樂標籤。在英國,TweePop的中心許多年以來直到現今仍是具有傳奇色彩的Sarah廠牌,旗下的樂隊包括the FieldMice、Heavenly和theOrchids;在Sarah被轉讓後,它的創始人又建立了新的廠牌Shinkansen。在美國,Twee Pop集中在華盛頓區的奧林匹亞,那裡是K廠牌的所在地,這個廠牌是由BeatHappening樂隊的CalvinJohnson所擁有。

代表樂隊

海外

  • Flying Virgins
  • 格拉斯高夢旅人(Belle&Sebastian)
  • Elephone
  • 夢的雅朵(Mondialito)
  • 白色條紋(TheWhiteStripes)
  • Tegan And Sara
  • Viola Beach

中國

  • 朱哲琴
  • 陳綺貞
  • 達明一派
  • 蘇打綠
  • my little airport

代表專輯

代表單曲

發展潛力

在眾多音樂網站紛紛搶奪數字音樂市場的同時,網際網路獨立音樂模式也越來越受關注。美國的數字公司IODA(它立足於獨立音樂的線上分發,主要幫助一些小型的獨立音樂廠牌發放數字音樂。雖然他至今未獲得VC得支持,但它還是得到了良性的發展)準備收購倫敦得一家數字音樂公司Uploader,,以實現它的國際性市場擴展計畫。這也能證明獨立音樂模式的成功可能性。
在網際網路上獨立音樂模式相比主流音樂模式有著更好的發展潛力:
1.受盜版分享的影響極小。
2.獨立音樂的數量遠超過主流音樂數量(IODA成立3年已經獲得來自2700多個獨立廠牌60萬首歌曲,Uploader也已獲得來自150多個獨立廠牌的5萬多首歌曲)。
3.音樂銷售的“長尾”理論。
4.受唱片公司的制約較小,運營模式更靈活、多樣化。
5.音樂成本更低,利潤空間更大。
從本質上來說網際網路獨立音樂是能於盜版相抗爭和有效解決音樂著作權的好模式,但國內的獨立音樂尚處在起始階段。不僅是缺乏獨立音樂人和廠牌,也缺乏主流媒體(電台、雜誌)的用戶引導和首文化管制的制約。

著名廠牌

Sarah:1987年,當Clare Wadd和Matt Haynes成立這個小唱片公司的時候,它還只是Clifton吊橋沿途的一個小地下室。關於Sarah公司在音樂本身之外的運作理念,說起來令人費解,當然它也許是某些社會學批評家感興趣的話題,Sarah認為它的唱片發行到一百張之時,希望會有一場全球性的社會主義革命。而實際上,當Sarah100真的出現時,除了資本主義全球一體化愈加變本加厲之外,地球依舊在我們心靈之外悲傷旋轉,這個世界上什麼激動人心的事情也沒發生。
Sarah是個跛著腿奮力向左傾斜的堂吉訶德,這往往是人們津津樂道的熱點,而它音樂本身的美學姿態才是真正的妙不可言。Sarah在音樂上的成就非常簡單明了,即是它從1987年到1995年發行的100張低成本高水準的獨立流行樂唱片,包括專輯、單曲、EP和合輯。它很好的給別的唱片公司上了一課:即使不燒錢也能做出不是垃圾的流行樂。而且Sarah在唱片平面設計上更有獨到美感,寧靜唯美之勢直逼另類聖殿4.A.D的專業美工小組。
1995年8月,Sarah公司發行了它第一百張也是最後一張專輯Sarah100後宣布關閉。《Sarah 100》不能算是Sarah系列唱片中最出色的一張,但它集合了幾乎所有Sarah旗下的知名樂隊,既是Sarah音樂品味的精粹,亦可見證90'獨立音樂之唯美傳奇。
幸運的是,Sarah公司合伙人之一的MattHaynes後來在倫敦創建另一獨立廠牌Shinkansen,Shinkansen繼承了Sarah失落的音樂世界,眾多Sarah的精華樂隊、藝人也轉入Shinkansen旗下,包括TremblingBlueStars、HarveyWilliams、Blueboy、Fosca、TheFieldMice等.

音樂活動

是由Pitchfork主辦,每年挑選全世界最佳的40支獨立樂隊在3天時間裡在舞台上盡情展示他們的音樂。2007年Pitchfork音樂節從7月13日一直持續到7月15日,登台樂隊包括Yoko Ono、Cat Powerand Dirty Delta Blues、Clipse、Mastodon、GirlTalk、GrizzlyBear、TheTwilightSad、Fujiya&Miyagi、DanDeacon、SonicYouth等眾多獨立樂隊和音樂人。
作為全世界最大的獨立音樂介紹、評論網站,Pitchfork一直秉持著自己的理念,獨立、突破、創新、自我表達,並且將這些理念貫穿到自己所舉辦的音樂節之中。另外一個特點是,Pitchfork音樂節不希望和其他收取較低門票的音樂節一樣,提供不了良好、安全、舒適的環境,讓歌迷們在髒乎乎的泥地里觀看音樂節,而是每年收取相對較高的門票來讓歌迷和樂手們都能有一個良好舒適的環境,來演奏和欣賞音樂。
在這點上,Pitchfork音樂節和如今的新一代的獨立音樂人一樣,將音樂視作一種享受和表達,而不再和搖滾樂、嬉皮精神有太多的牽連,來這裡的大多數是中產階級和學生,他們更喜歡在這樣的環境中欣賞他們平時在臥室里用高級音響所享受的音樂。
這也許也是如今獨立音樂的一種態度和生活觀念,無論演奏著還是欣賞者都和其他以搖滾樂為主的音樂節中的人群有很大的不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