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戰鬥歷史
首艦
獨立號原為
輕巡洋艦阿姆斯特丹號,於1942年2月14日開始改建為輕型航母,該年的最後一天—12月31日建成服役。此後八艦也均在1943年前相繼服役。在戰爭中期,獨立級航母與同樣是新服役的
埃塞克斯級航母一起,成為
太平洋艦隊扭轉乾坤的關鍵力量。1944年6月馬里亞納
大海戰中,
美軍出動六艘
埃塞克斯級重型航母和全部九艘獨立級輕型航母,一舉擊潰
日本聯合艦隊剩餘的航母力量,此戰使日航母艦隊從此失去航空戰力,淪為
雷伊泰灣海戰中的“誘餌”部隊。
10月,獨立級航母再度參加雷伊泰灣海戰,其中
普林斯頓號於10月24號的日軍空襲中,中一枚250公斤穿甲彈。此彈擊穿
飛行甲板和機庫,在主裝甲板爆炸,引起大火併蔓延至機庫。40分鐘後,因大火與濃煙使艦上人員撤離,僅留損管人員與友艦實施救援。最後該艦魚雷彈頭被引爆,將艦體炸裂,美軍只得命驅逐艦以魚雷自沉之。該艦也是本級在戰爭中損失的唯一一艘。
戰後狀況
戰後,獨立級中的兩艘根據租界法案給了法國海軍,一艘(“卡伯特”號)被賣給西班牙,幫助其重建海軍。
西班牙海軍於40年代末對該艦進行了改造,加強了
飛行甲板、升降機,並改進了電子設備,稱作
反潛航空母艦。這時,煙囪減為2個,舷側的20毫米炮被全部撤除,載機量則減為26架。該艦1955年服預備役,1967年8月租給西班牙海軍,更名為“迷宮”號,至1989年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