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吹號航空母艦

伊吹號航空母艦

伊吹號航空母艦是日本在二戰期間一艘未完工的航空母艦。伊吹號原本打算是由重型巡洋艦改造成航空母艦,1945年3月,伊吹號航空母艦的工程完成80%時,因戰局惡化而停止建造,戰後在1946年10月解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伊吹號航空母艦
  • 外文名:Ibuki
  • 所屬:舊日本帝國海軍
  • 人員編制:1050人
  • 標準排水量:12500噸
  • 滿載排水量:14800噸
  • 前身:伊吹號重巡洋艦
  • 長度:205米
  • 寬度:21.2米
  • 吃水:6.31米
  • 最高航速:29節
  • 載機量:29架
簡介,沿革,設計特點,艦艇防禦,動力系統,艦載機,防空火力,結局,技術數據,

簡介

伊吹號原本是一艘重巡洋艦,這是由日本海軍緊急下令建造新鈴谷級重巡洋艦來增加魚雷戰實力,1942年4月開工建造,但在同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當中,日本帝國海軍一下子失去四艘航空母艦,這令日本海軍高級官員想要把伊吹號改造成航空母艦。

沿革


自從中途島海戰後,海軍官員在艦艇補充計畫增建航空母艦,同時將大型艦艇改裝為航空母艦來增強空軍實力(包括是伊吹號),但當時的研究最後認為伊吹號艦身太短,不足以讓飛機起飛,而當時對重巡洋艦的需求也不迫切,故1943年5月,伊吹號下水後未再進行進一步的工程而是閒置在吳港,當時甚至一度想把它改成運油船,但後來因為新式艦載機的研發和受到美國獨立級輕型航空母艦的刺激,從而決定把伊吹號改造成航空母艦。
1945年9月25日,停泊在佐世保未完工的伊吹號1945年9月25日,停泊在佐世保未完工的伊吹號

設計特點

艦艇防禦

伊吹號完成圖
伊吹號完成圖伊吹號完成圖
伊吹號航空母艦可說是祥鳳級輕型航空母艦的改良型,其最大改進是增加了在飛行甲板上的艦橋,而為了有足夠長度讓飛機起飛,伊吹號的飛行甲板和艦身一樣是長205米,伊吹的原有重巡洋艦防護裝甲值得保留,在機庫上設定25毫米裝甲甲板。

動力系統

伊吹的原有的重巡洋艦主機被轉移雲龍級航空母艦的2號艦和4號艦,加上改造航母只要續航距離維持在7,000至8,000浬和航速27至30節,所以伊吹動力系統選用島風級驅逐艦主機(72,000軸馬力兩台蒸氣輪機)。致於有空間的輪機室作為輕油庫和重油庫。

艦載機

伊吹號原本計畫搭載29至31架軍機(烈風戰鬥機15架;萬能艦攻流星12架;艦偵彩雲4架),由於會伊吹的機庫面積不足,所以有11架飛機要露天停放于飛行甲板。

防空火力

過往輕航母的防空火力不足,所以在伊吹設載聯裝九八式7.62厘米高射炮兩座(是三年式7.62厘米高射炮的後續新型,其發射速度26發/分、最大射程13,600米和最大射高度9,700米是比起以往三年式7.62厘米高角炮較為優秀,事實是開炮時后座過大而震動,彈著散布太曠闊和是缺乏近發引信,這門高射炮是失敗而生產少。)、4座12cm28連裝噴進炮和16座九六式25毫米高射機炮,值得留意是設定位置較高,所以全部高射機炮均可轉到360全形度發射。

結局

1945年3月16日,伊吹號已完成了八成的工程但突然收到要停工的命令,因為當時的日本已再無可用的飛行員,即使建成的雲龍級航空母艦都要龜縮在軍港內,所以,伊吹號的建造已再無必要,二戰後的1946年10月,伊吹號被拆毀。

技術數據

被拆毀的伊吹號
· 全長:205米
· 艦闊:21.2米
· 吃水:6.31米
· 基本排水量:12,500噸
· 滿載排水量:14,800噸
· 動力:兩台72,000匹馬力蒸汽鍋爐
· 最快航速:29節
· 航程:6300至7300海里(18節航速)
· 裝甲:[主裝甲帶:100毫米],[甲板:25毫米]
· 武裝:4門九八式76.2毫米口徑防空高射炮+48門九六式25毫米高射機炮+4座12cm28連裝噴進炮
· 乘員:約1,015人
· 艦載機:27架艦載戰鬥機(原本預定運載29至31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