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在1946年的粵北。一支受國民黨反動派排擠和破壞的小股武裝人員,在上士班長馬龍的帶領下,從國民黨軍隊中”譁變”出來。馬龍帶領著十幾個人上山,打著共產黨“別動隊”的旗號,開始了劫富濟貧的武裝活動。我黨及時派出粵北游擊隊聯絡員葉永茂進入這個別動隊開展工作。由於馬龍出身貧寒和對國民黨反動統治集團的深惡痛絕。願意接受我黨粵北支隊的領導,便將”別動隊”改為“獨立大隊”。後著來馬龍的拜把兄弟李登高和刁飛虎勾結國民黨保全團企圖消滅“獨立大隊”,經過葉永茂和馬龍等人的堅決揭露和有力反擊。挫敗了他們的罪惡計畫,經過長期複雜的鬥爭,這股由散兵游勇改編的“獨立大隊”最後正式成為我“奧北游擊支隊第四大隊 ”。
基本介紹
- 書名:獨立大隊/中國百年電影經典故事
- 出版社:中國電影出版社
- 頁數:114頁
- ISBN:710602435X
- 作者:吳晶
- 出版日期:2006年10月1日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中國百年電影經典故事”系列之一,故事發生在1946年的粵北。一支受國民黨反動派排擠和破壞的小股武裝人員,在上士班長馬龍的帶領下,從國民黨軍隊中”譁變”出來。馬龍帶領著十幾個人上山,打著共產黨“別動隊”的旗號,開始了劫富濟貧的武裝活動……最後正式成為我“奧北游擊支隊第四大隊”的經歷。本書是根據中國百年電影同名電影《獨立大隊》改編的,圖文並茂,讓我們跟著這些老去的電影劇照一起回憶往昔,並一併去看看這部電影的背後故事!
圖書目錄
1 故事發生在1946年解放戰爭初期。
2 我東江縱隊主力北撤以後,仍然留下了一小部分力量堅持鬥爭……
3 葉永茂回來後向劉司令員詳細作了匯報。
4 葉永茂東尋西找,弄得身體十分疲乏。
5 “粵北支隊獨立大隊”的旗幟迎風飄揚。
6 勤務兵進來報告:“大隊長,支隊命令。”
7 獨立大隊全體隊員在一棵大榕樹前站成凹字隊形,牛枯被吊在樹下,他是作為“逃兵”被刁飛虎抓了回來的,今天馬龍殺氣騰騰地要拿他開刀,殺一儆百。
8 在一間簡陋的小屋裡,亮著昏暗的油燈。六七個隊員正在向聯絡員告狀,葉永茂認真地傾聽著。
9 原來是李登高跑了,留下手槍和一張便條。
10 電影背後的故事……
2 我東江縱隊主力北撤以後,仍然留下了一小部分力量堅持鬥爭……
3 葉永茂回來後向劉司令員詳細作了匯報。
4 葉永茂東尋西找,弄得身體十分疲乏。
5 “粵北支隊獨立大隊”的旗幟迎風飄揚。
6 勤務兵進來報告:“大隊長,支隊命令。”
7 獨立大隊全體隊員在一棵大榕樹前站成凹字隊形,牛枯被吊在樹下,他是作為“逃兵”被刁飛虎抓了回來的,今天馬龍殺氣騰騰地要拿他開刀,殺一儆百。
8 在一間簡陋的小屋裡,亮著昏暗的油燈。六七個隊員正在向聯絡員告狀,葉永茂認真地傾聽著。
9 原來是李登高跑了,留下手槍和一張便條。
10 電影背後的故事……
文摘
書摘
故事發生在1946年解放戰爭初期。
在粵北地區,國民黨反動派為了消滅共產黨游擊隊,到處搜羅內戰炮灰
,強征青壯年人伍,俗稱“抓壯丁”。這不,在一處高大、陰森的炮樓磚牆
上就貼著關於“三征”(徵兵、征糧、征佚)的布告。然而一隻大手把牆上的
布告撕下來了,原來共產黨游擊隊在與敵人做針鋒相對的鬥爭,他們不僅撕
毀布告,還要拯救一群被國民黨強征的壯丁。
天剛破曉,這些壯丁被繩索捆住雙手,連成一串,在朦朧的晨霧中踉踉
蹌蹌地向遠遠的山林逃跑。十幾個國民黨兵在後面追趕,密集的子彈將樹上
的枝葉打落在地。正在危急關頭,出現了三名游擊隊員,為首的葉永茂打扮
成農民模樣,他用一把柴刀逐一割斷壯丁們的繩索,使壯丁們得以迅速逃離
……
國民黨軍隊的連長氣急敗壞,他大聲訓斥押送壯丁的士兵:“在勘亂期
間,壯丁被人放跑了,士兵開了小差,你們說,按連坐法你們押送壯丁的,
應該怎么辦?”
他的兇狠的目光向站成一排的士兵們身上掃去,最後盯住了排尾的馬龍
這個年近四十的上士班長已經被五花大綁,連長準備拿他開刀。
馬龍性格倔犟,又最講江湖義氣。他主動承擔責任,挺著胸脯說:“報告
連長,這,這都不乾弟兄們……”
“啊?你有種!你還有理了!”連長上前猛地扯下馬龍的上士肩章,嘴裡
喊著口令:“出列!”
馬龍知道連長心狠手辣,此番不會饒過自己,所以他鎮定地走出行列。
連長果然一下頂上了子彈,用槍威逼著慢慢向前移動的馬龍。上等兵刁飛虎
從佇列里走出來,嗚嗚咽咽向連長乞求道:
“連長,弟兄們都……”
連長哼了哼,說:“刁飛虎,我知道你和李登高、馬龍是連營結黨的把
兄弟。好吧,我成全你,你去執行!”
這顯然出乎刁飛虎的意外,他哭叫一聲跪在連長面前:“我……連長!
”副班長李登高和別的士兵也一齊跪了下去,可是連長卻無動於衷,仍不依
不饒地命令刁飛虎:“執行!”馬龍是一條硬漢子,他轉過身來對刁飛虎說
道:
“兄弟,用不著給他們矮半截,來,痛快點。” 在連長威逼下,刁
飛虎只得抽泣著走向馬龍,舉起步槍瞄準了自己的把兄弟。他年約三十,管
馬龍叫“大哥”。李登高頭勾得更低了,還有的士兵閉上了眼睛。
突然兩聲槍響,打破了死一般的沉悶。
連長中彈倒地。原來刁飛虎沒有向馬龍而是朝連長開了槍!
按軍法槍殺長官這可是死罪啊!士兵們無不感到驚異和恐懼,有的怕連
累自己,想腳底揩油——溜之大吉。刁飛虎和李登高一齊用槍口對準他們,
大聲喝道:
“誰敢動就打死誰!”
雙手被反縛著的馬龍,急忙跑過來用肩頭把他們兩個的槍口推開,自己
朝士兵們跪下,真誠地表白道:
“弟兄們,我馬龍從西北軍混到中央軍,上當過連副,下當過二等兵,
我從沒有虧待過自己的弟兄。今天我不連累你們,看大家把我怎么處理吧!
”
男兒有淚不輕彈,馬龍此時難過得流出淚來。士兵們不知如何是好,一
個老兵走到馬龍跟前,用刺刀割斷捆住他雙手的繩索,一邊說:
“班長,我們都回不去了,你給弟兄們拿主意吧。”
馬龍揩揩眼淚,對大家講明回去是死路一條。一個十六七歲的小兵站出
來說“投共產黨去!”另一個士兵馬上泄了氣:“早開走了,到哪兒找去?”
跪在地上的馬龍一下子跳起來,忿忿地嚷道:
“誰也不投!弟兄們,可不能剛砸開了腳鐐就又套上了手銬啊!咱這是逼
上梁山,願意回家的把槍留下,有種的跟我上山,我們讓天、地、人誰也管
不著!”
這番話無異於是馬龍的動員令,也是他的宣言書。自此他拉起了一支小
小的隊伍,像過去的綠林好漢一樣,在這一帶獨來獨往,打的口號是“除暴
安良,殺富濟貧”。……P3-8
故事發生在1946年解放戰爭初期。
在粵北地區,國民黨反動派為了消滅共產黨游擊隊,到處搜羅內戰炮灰
,強征青壯年人伍,俗稱“抓壯丁”。這不,在一處高大、陰森的炮樓磚牆
上就貼著關於“三征”(徵兵、征糧、征佚)的布告。然而一隻大手把牆上的
布告撕下來了,原來共產黨游擊隊在與敵人做針鋒相對的鬥爭,他們不僅撕
毀布告,還要拯救一群被國民黨強征的壯丁。
天剛破曉,這些壯丁被繩索捆住雙手,連成一串,在朦朧的晨霧中踉踉
蹌蹌地向遠遠的山林逃跑。十幾個國民黨兵在後面追趕,密集的子彈將樹上
的枝葉打落在地。正在危急關頭,出現了三名游擊隊員,為首的葉永茂打扮
成農民模樣,他用一把柴刀逐一割斷壯丁們的繩索,使壯丁們得以迅速逃離
……
國民黨軍隊的連長氣急敗壞,他大聲訓斥押送壯丁的士兵:“在勘亂期
間,壯丁被人放跑了,士兵開了小差,你們說,按連坐法你們押送壯丁的,
應該怎么辦?”
他的兇狠的目光向站成一排的士兵們身上掃去,最後盯住了排尾的馬龍
這個年近四十的上士班長已經被五花大綁,連長準備拿他開刀。
馬龍性格倔犟,又最講江湖義氣。他主動承擔責任,挺著胸脯說:“報告
連長,這,這都不乾弟兄們……”
“啊?你有種!你還有理了!”連長上前猛地扯下馬龍的上士肩章,嘴裡
喊著口令:“出列!”
馬龍知道連長心狠手辣,此番不會饒過自己,所以他鎮定地走出行列。
連長果然一下頂上了子彈,用槍威逼著慢慢向前移動的馬龍。上等兵刁飛虎
從佇列里走出來,嗚嗚咽咽向連長乞求道:
“連長,弟兄們都……”
連長哼了哼,說:“刁飛虎,我知道你和李登高、馬龍是連營結黨的把
兄弟。好吧,我成全你,你去執行!”
這顯然出乎刁飛虎的意外,他哭叫一聲跪在連長面前:“我……連長!
”副班長李登高和別的士兵也一齊跪了下去,可是連長卻無動於衷,仍不依
不饒地命令刁飛虎:“執行!”馬龍是一條硬漢子,他轉過身來對刁飛虎說
道:
“兄弟,用不著給他們矮半截,來,痛快點。” 在連長威逼下,刁
飛虎只得抽泣著走向馬龍,舉起步槍瞄準了自己的把兄弟。他年約三十,管
馬龍叫“大哥”。李登高頭勾得更低了,還有的士兵閉上了眼睛。
突然兩聲槍響,打破了死一般的沉悶。
連長中彈倒地。原來刁飛虎沒有向馬龍而是朝連長開了槍!
按軍法槍殺長官這可是死罪啊!士兵們無不感到驚異和恐懼,有的怕連
累自己,想腳底揩油——溜之大吉。刁飛虎和李登高一齊用槍口對準他們,
大聲喝道:
“誰敢動就打死誰!”
雙手被反縛著的馬龍,急忙跑過來用肩頭把他們兩個的槍口推開,自己
朝士兵們跪下,真誠地表白道:
“弟兄們,我馬龍從西北軍混到中央軍,上當過連副,下當過二等兵,
我從沒有虧待過自己的弟兄。今天我不連累你們,看大家把我怎么處理吧!
”
男兒有淚不輕彈,馬龍此時難過得流出淚來。士兵們不知如何是好,一
個老兵走到馬龍跟前,用刺刀割斷捆住他雙手的繩索,一邊說:
“班長,我們都回不去了,你給弟兄們拿主意吧。”
馬龍揩揩眼淚,對大家講明回去是死路一條。一個十六七歲的小兵站出
來說“投共產黨去!”另一個士兵馬上泄了氣:“早開走了,到哪兒找去?”
跪在地上的馬龍一下子跳起來,忿忿地嚷道:
“誰也不投!弟兄們,可不能剛砸開了腳鐐就又套上了手銬啊!咱這是逼
上梁山,願意回家的把槍留下,有種的跟我上山,我們讓天、地、人誰也管
不著!”
這番話無異於是馬龍的動員令,也是他的宣言書。自此他拉起了一支小
小的隊伍,像過去的綠林好漢一樣,在這一帶獨來獨往,打的口號是“除暴
安良,殺富濟貧”。……P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