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美的符號

獨特美的符號

真正的藝術品既要美,更要有特色。即獨特美的符號。藝術創新的本質就是“美的創造”。

獨特美的符號是藝術家的標誌,是藝術(品)價值的最高形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獨特美的符號
定義,來源,

定義

真正的藝術品既要美,更要有特色。即獨特美的符號。藝術創新的本質就是“美的創造”。
獨特美的符號是藝術家的標誌,是藝術(品)價值的最高形式。
獨特美的符號是薛宣林首次提出和多次發表。

來源

《論藝術創新的本質》
創新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靈魂或原動力,更是人類藝術發展的生命。縱觀全部美術歷史,藝術史上的每一次發展和進蘭慨民步無不以突破和創新為契機。在景象萬千,變幻莫測的藝術長河中,最終能夠流芳百世的只能是那些集創造性,特色性和美的規律性為一體的“千古絕唱”。而那些人云亦云、隨波逐流葛櫻海,缺乏個性特色的所謂藝術或偽藝術,必將如過眼雲煙,轉瞬即逝,不斷地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藝術創新不同於我們一般意義上所講的創新。千百年來,藝術創新特別是中國繪畫藝術創新問題,一直是人們爭議的焦點。藝術創新的本質問題,不僅關係到整個藝術的發展方向,而且關係到每一個致力於藝術創新者的成敗。那么,藝術創新的本質是什麼呢?換言之,怎樣的創新才能算是成功的創新呢?  一、藝術尤其是繪畫藝術的特殊形式,決定藝術創新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創新。  創新,顧名思義就是指拋棄舊的,建立新的。一般意義上講的創新,往往是從使用價值上來進行判斷的,必須考慮到他的時效性、實用性,價值性等因素。要看能否提高勞動生產率,能否做到創新成果價值的最大化。一項偉大的發明和創新可能對整個社會文明的進步帶來巨大的推動作用。反之,一些不能夠達到上述結果的創新,有可能是無效的或者說是多餘的。所以,我們說,創新也應分為有效的或有價值的創新和無效的或無價值的創新。自然創新如此,藝術創新也應如此。因此,藝術創新也存在有效的,有價值的創新和無效的無意義的創新。之所以強調這一點,就是要求我們去力爭做到價值創新。即必須符合或具備審美的特殊性。也就是說,藝術創新既存在創新的一般概念,又有自己獨特的個性特徵。要做到或解決藝術創新問題,就必須在審美灶漿的特質中尋找答案。
(一)、審美的特質決探譽放嘗定了藝術創新,特別是繪畫藝術創新的真偽。
藝術,尤其是繪畫藝術,它的存在與發展主要是為了滿足人們各自不同的審美需要。正因為此,就決定了藝術創新特別是繪畫藝術創新,首先是屬於視覺藝術的範疇。脫離了視覺藝術範疇的創新,不是我們這裡所講的藝術創新。也就是說無論怎樣創新,它必須首先是造型藝術。即都是用筆或相當於筆(如刀等實際起到筆作用的替代工具都可稱為筆)。色彩、墨等物質材料在紙、編織物、木板或牆壁等平面上,通過構圖、造型和設色等表現手段,創造成可視的形象。這是一個基本的界定。當然這裡主要講的是繪畫藝譽備朽承術,無論你怎樣畫,怎樣開拓,它都不能脫離造型藝術這一視覺藝術的框架。講到這裡,大家可能感覺到許多與之不相符的所謂的藝術,特別是繪畫藝術的創新實際上是一種曲解。這裡就不贅述了。  (二)、僅僅追求新、奇是遠遠不夠的。
創新離不開對新、奇的追求,沒有求新、求異、求變思想意識的人,是不可能做到成功創新的。但創新不是隨意的、盲目的,儘管康丁斯基從一次將畫放倒了,引發抽象畫的創新,但不等於康丁斯基的創新就取決於這一新、奇的發現或舉動。這一點在他其後所著的《論藝術之精神》中得以佐證。新、奇的思想意識並形成獨特藝術思想,且最終變為完美的全新藝術品,才真正實現藝術創新。與之相反,如在現實生活中,用大筆在一個大操場上寫一個大字,或用氣功畫畫,或用身體滾畫等等新、奇的舉動,就根本不是藝術創新,甚至根本就不是藝術。因為,我們不能從形式上看出有其獨特的審美特質。我們只能從這些新、奇的行為中,看到了雜耍表演的動作或結果。所以不屬於藝永白院術特別是繪畫藝術創新的範疇。包括我們許多畫家,練就幾種熟練的技巧當面作畫搞筆會,從本質上講也近似於偽藝術的雜耍表演。可令人吃驚的是,我們的媒體還經常當成藝術新聞加以報導。  (三)不美反醜的“創新”決不是藝術。更談不上藝術創新和繪畫藝術創新。  這個問題,我這裡一講就明白了,可在現實生活中,就有一些藝術家,打著創新的旗號,在製造著不美反醜的“藝術”。我這裡需要指出的是,儘管有的不美反醜的“藝術品”價格炒的很高,而且還在不斷上漲趨廈拒。但最終都逃脫不了被歷史所唾棄的命運。藝術特別是繪畫藝術,與一般商品一樣它是為了滿足人們精神需要。也是有其價值屬性的,他的價值屬性就是審美的特性。如一種食品它具備滿足人們飲食的需要,所以才有價值。當人們吃完消化後,其食品的功能也隨時消失了。它就由一種食品物質而轉化成了垃圾物質。藝術特別是繪畫藝術也如此,它作為一種精神物質的存在的基礎和條件,就在於它的審美功能。記得十幾年前,我在深圳的時候,有一位畫家拿來一幅畫的全是骷髏的畫,給我看,問我畫的好不好,算不算創新。我問他,你是為誰而畫,你創作的目的是為了醫學還是為了藝術,他說他不是醫生,不為了藝術。一幅自己可能看了都害怕的畫,怎么能稱得上是藝術呢?因為這類所謂的創新藝術品,已失去或部分失去了審美的功能,只能是屬於垃圾的範疇。如今,在藝術市場上,一些不美反醜、怪模怪樣,看了令人很不舒服的所謂創新藝術品比比皆是。有的價格還在節節攀高。這些失去或部分失去審美功能的“偽藝術”,應引起我們的警惕。
二、藝術創新尤其是繪畫藝術創新的本質等於美的創造。
在浩如煙海,廣漠無垠的藝術世界裡,唯有美到極至的藝術品,才能真正受到人們的追棒而流芳百世。千百年來能夠世代相傳,不斷創造價格奇蹟的藝術品。首先,都是來自於藝術奇蹟的創造者。完美的作品只有凝聚了創造者們的全部生命和智慧。才能獲得永恆的生命力。藝術創新和繪畫藝術創新,就其本質而言,必須具備兩個前提和條件。
(一)、美是前提
如前所述,一個令人恐懼或讓人感到厭惡的作品為什麼不能稱其為藝術品呢?因為它失去了藝術的本質前提——美。所以就失去了藝術品的特質。因篇幅有限我這裡不能就審美的問題展開論述。“美是引起人類生命主體精神有益性的整體和諧與統一” (詳見《薛宣林藝術論》第108頁)。藝術創新特別是繪畫藝術創新必須以美為前提。這是因為作為視覺藝術而存在的造型藝術品。它是以審美客體而存在,即首先應具備,讓人能夠產生美感的特徵。也就是說審美是由審美客體與審美主體的關係而共同存在的。只有能夠讓審美主體產生了共鳴或美感時,審美的客體才有價值——美。若我們的審美主體不能從審美客體中產生美感或美的享受。那么就沒有完成審美過程,客體就沒有作為審美對象物而存在,構成審美形式,那么,客體就失去了美的特性。這樣的創新就是失敗的,是毫無美學價值的。在失去了美的前提下的任何藝術形式與內容就沒有審美的價值。倘若客體對主體不僅沒有產生美感,甚至使人產生非愉悅感。那么,對象物就與醜和恐懼劃等號了。這就如同我們在森林裡看到美麗的老虎,在散步時聽到槍聲毫無二致了。也如同我們看到有些人畫的畫,反而讓人想到死亡等一樣。美感蕩然無存了,還談什麼藝術創新呢?由此可見,任何讓人感到不美的創新,都不是審美意義上的創新。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藝術特別是繪畫藝術創新。美的藝術必須能夠引起人類生命主體有益性的整體和諧與統一。正如我們平常所說人能夠讓人賞心悅目,陶冶情操,令人陶醉。
(二)、創造是藝術創新特別是繪畫藝術創新的基礎。
任何沒有美感的藝術創新是毫無審美價值的。那么,僅僅美還是不夠的,沒有創造的美,同樣沒有藝術的審美價值。就如同我們經常在市面上看到一件《清明上河圖》的複製品,便宜的幾乎到一般小商品價值的地步。這就是因為失去了創造性。也就失去了藝術創新的價值,就變成了一般的工藝品,而不是純美術品了。藝術特別是繪畫藝術,是不可以重複的,我們說工具是可以重複的,但真正純粹的藝術品是不可以重複的。如我們蓋一個與古人一樣的房子,一樣可以居住。但畫一幅與達文西一樣的畫,就沒有什麼價值了。內容如此,形式更是如此,我們講藝術創新特別是繪畫藝術中的創新主要就是形式的創造。如我們看第二部電視劇《射鵰英雄傳》和第二部《西遊記》很少有人堅持看完,而且都說不如第一部好。其實並不是原來的演技不好,而是審美特性所決定的,任何重複的美,因為失去了創新性,所以也就失去了審美性。人們看了因為不能產生美感而厭煩。同樣,當你看了某人畫的畫,風格、技法與某某大師一樣時,你自然就不喜歡,認為沒有價值就是這個道理。因此,藝術創新特別是繪畫藝術創新必須是一種創造,而且最好是全新美的創造。這種創新就其本質而言,是對古人的一種超越,是對傳統的一種變革,又是在發展中的一種繼承。他必須是一種前無古人的超越。哪怕是不成熟的。由此可見,一些模古、模師的作者們是多么的徒勞和可笑。其藝術品的價值又能有多大呢?
(三)藝術創新特別是繪畫藝術創新必須是美的創造,兩者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缺一不可。
大凡真正偉大的藝術家,都是美的創造者。古往今來,任何偉大的藝術大師,他們都是時代的弄潮兒,都是藝術歷史的創造者,他們的作品都凝聚了大師們生命的結晶,都是美與創新的完美結合體。達文西、梵谷、畢卡索、徐悲鴻、張大千、吳昌碩、黃賓虹、林鳳眠,傅抱石等等 。他們都以接近完美的創新。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藝術的創新特別是繪畫藝術的創新必須是美與創造的完美結合。越是將兩者高度統一的創新者,其藝術品的審美價值就越高。  綜上所述,人類藝術美的歷史,都是美的創造者們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歷史。當創新成了我們文明進步的自然法則時,我們決不能忽略美的前提。失去了美的前提的任何藝術創新都是毫無意義的,與此同時,失去了創造的美,也同樣失去了藝術的審美特性。藝術特別是繪畫藝術的創新,就其本質而言就在於美的創造。  文章來源:《美術報》作者:薛宣林
《藝術價值規律》
藝術價值規律是反映藝術家審美的創造性與藝術品價格之間的內在的本質的聯繫。藝術品的價格圍繞著藝術家的價值上下波動。
《論藝術價值規律和藝術價格標準》
----偉大的藝術往往平地而起價值藝術將在灰燼中重生
在文明的源頭,古老的華夏,就有著生命永恆不滅的傳說。我最欣賞的古典文學,就是我國“鳳凰涅槃”。我為我們的民 族,有著如此的文明和民族精神財富而驕傲。真正偉大的生命,是不會消失的。這也許是前面所發表的《人和恐龍本不屬於現行地球,相對派和愛因斯坦假定之延 續》中的“宇宙是最大的生命體,其生命形式就是無限時空的自然生命和生物生命的周而復始”的哲學新論,所找到的有趣的古老文明的“假說”或佐 證······在美好生命寄託和幻想的背後,也許正是我們人類生命存在的真正意義或價值所在······偉大的藝術往往平地而起價值藝術將在灰燼中重生。 這正是我們現代藝術,經歷“涅槃”後價值藝術在灰燼中重生的必然趨勢和理由。這裡,我只想簡約地對當今中國的繪畫藝術市場價值藝術將在灰燼中重生,做出理 論的佐證。要說明的是,我的觀點並不針對任何人,更不具有任何功利性色彩。
藝術的存在與發展是有其自身的特殊規律,藝術的特殊性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決定了藝術的存在、發展和消亡。 有些貌似藝術的藝術,無論現在如何“火爆”,都注定逃脫不了過眼雲煙,轉瞬即逝,不斷地消逝在人們的視線中的結局或命運。而一些永恆的藝術,即價值藝術, 由於它符合或遵循了藝術存在和發展的規律。因而將獲得重生或藝術生命之永恆。而這些才是我們所要追尋的。由此可見,一些違背藝術規律的人為操縱,過度包裝 所帶來的假象。因無理論根據的短期價格的虛偽性所造成的市場混亂和價值上的錯覺,都將在藝術規律和時間面前而淡化或蕩然無存。而一些真正的價值藝術家的藝 術,必將在新時空中崛起,逆風飛揚,萬古流芳。
在1993年由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論藝術之永恆》,2003年由天津人民美 術出版社出版的將要再版的《薛宣林藝術論》的著作中,我對藝術規律及美的三恆規律等問題,有較詳細的論述。這裡我僅就藝術及藝術市場,因違背藝術規律 而造成的必然結果和現象,綱要性地談一談或定性藝術價值規律和價格標準的問題。
一、藝術價值規律是反映藝術家審美的創造性與藝術品價格之間的內在的本質的聯繫。藝術品的價格圍繞著藝術家的價值上下波動。
儘管已連篇累犢,但仍難以窮盡。藝術價值規律與價值規律,從本質上講是一致的。即受供求關係的影響。價格圍繞著價 值上下波動。但由於藝術審美的特殊性,決定了藝術的價值規律的特殊性。我們似乎可以這樣來界定。藝術價值規律是反映藝術家審美的創造性與藝術品價格之間的 內在的本質的聯繫。藝術品的價格,圍繞著藝術家的價值上下波動。這樣我們就明確了由於審美的特殊性決定了,藝術價值規律的特殊性。這就是由藝術家的價值決 定藝術品的價格。
二、藝術家的價值決定藝術品的價格
藝術家的價值決定其藝術品的價值,這個問題已多有論述。然而,就中國的藝術市場說來,雖有所改觀,可理論定性 等本質問題尚未解決。關鍵是,什麼是藝術家的價值或標準尚未界定,因而導致,由於藝術家價值標準的缺失,藝術市場價格體系的混亂或無效。其結果是整個當代 藝術市場的從表面的繁榮到崩潰。這就是我開綜所說的“當今中國的繪畫藝術市場價值藝術將在灰燼中重生”。
我們說,畫家成千上萬,但真正偉大的藝術家應該是廖若辰星。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那是因為藝術價值規律所決定 的,藝術審美的特殊性決定真正的藝術家,必須是具備獨特美的理論思想體系或造型觀念,並創造出獨特美的內容與形式藝術品。唯有這樣的藝術品,才是真正的價 值藝術品。唯有這樣的美的創造者,我們才可以稱其為藝術家。
三、獨特美的符號——藝術家價值形式的體現
我時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為什麼大藝術家的看似簡單的作品,價格那么高?反之,為什麼看似很複雜的或近乎工藝的繪 畫作品,大多數人都看的懂,卻反而沒有升值的空間或收藏價值?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真正偉大的藝術它必須是獨特美的符號。無論時間多么的久遠,無論現實 多么的不公。同樣,也無論有些貌似藝術的藝術品,被藝盲者抄上天。但在藝術價值規律和價格標準面前,都改變不了價值與價格雙向回歸的趨勢。
(一)獨特性
常 有人說“從來沒看到過薛宣林這樣的人體畫,包括,森林、大海。一看就是薛宣林”。1988年《生命奏鳴曲》頭髮就是土黃色(見《中國畫觀念更新與技法新 探》),也不知為什麼,後來人們都愛把頭髮染成黃色···這不奇怪,因為真正的藝術,都具有鮮明的獨特性。宣畫本身就是以我們的民族4大發明之一的宣紙和 宣絹材料為主的東方繪畫藝術。民族獨特性自不待言。所以我們要利用和發揚我們的民族獨特藝術。具體講藝術的獨特性主要是指藝術家的藝術思想和造型觀念的獨 特性。如印象畫派“畫不在於畫什麼,而在於怎么畫”;立體畫派畢卡索“四維空間”;超現實主義畫派達利“夢的再現”;相對畫派“如真似幻”不和諧中求和 諧······其實薛宣林畫的人體,如果非要解讀,可以明確一點的是,意境的表達都是“生命之神”“宇宙之神”,因而是無法解讀的夢······這些問題 在《論藝術之永恆》《薛宣林藝術論》(將再版)中都有詳細論述。
(二)美的創造性
如上所述,經常有人問,為什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到處看到的很漂亮,又誰都能看懂的畫不值錢,而畢加素、梵谷、傅抱石等作品,看上去很簡單,看不太懂的畫。反而價格驚人。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有沒有美的創造性的問題。這個問題,我在2006年1月14號美術報《論藝術創新的本質》一文中,有專門論述。真正的藝術必須是獨特“美的創造”。
(三)鮮明的符號性
民 族藝術的符號,我們必須遵循的法則,正如我們已說了千年的話。沒有民族性,就沒有世界性。這就是符號。我敢說這句話,還可以說一千年。這是從屬概論上而 言。具體的個性藝術家和藝術品。就是在民族性的前提上,具備自己獨特的藝術思想和造型觀念,並由此而決定獨特美的創造性藝術,進而形成獨特美的符號。這正 是永恆藝術價值的標準和最終藝術價格的依據···也正是解讀,大師的作品,為什麼不用看落款,就知道是誰畫的。這就是鮮明的符號性···如同北京天安門, 中國的旗袍,中國的長城等等,這就是我們民族的符號。有人說,不能畫同樣太多的畫,問題不在這裡,問題在於,你能不能在不同的時期,運用不同造型或構圖, 畫出不同個性,屬於不同時間的作品。如畢卡索的多個階段作品。莎斯比亞文學的三個階段···但萬變不離其宗,作者鮮明的符號性是不會改變的。
由此可見,真正偉大的藝術,必須是獨特美的符號,我們只有創造出這樣的作品,才能稱的上是永恆藝術,或者說,唯有 這樣的藝術創造者,我們才能稱其為藝術家或最大價值化的藝術家。所有的藝術家價值標準和藝術品的價格標準都最終以此為依據。這就是藝術的價值規律決定的藝 術家的價值決定其藝術品的價格。在規律面前,藝術品的價值和價格都將呈現雙向回歸的趨勢。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薛宣林2009·5·18在北京
來源新華網人民網新浪網
《薛宣林:藝術家需要獨特“美”的符號》
2016年06月17日 18:58:33 | 來源:新華網
隨著“文化點亮世界”系列活動上半年在北京啟動,16日,首站落地蘭州,本次活動主題為“絲路之光·人文精神”。現場來自中法兩國的藝術家、企業家匯聚一堂,共同探討藝術創作和文化發展。
圖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著名畫家薛宣林。新華網:祝立銘攝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著名畫家薛宣林先生同時也是相對畫派的創始人。他表示文化沒有優劣,但文化有特點。如果一個國家的藝術沒有特色將走不出國門,同時藝術也是多維度的,它是屬於全世界,沒有國界。
薛宣林先生認為如果想成為國際級的藝術家,那么一定要注意兩 點:一個就是博覽群書,不僅要了解東方,還要了解西方。第二點就是在博古通今、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獨特美的符號,沒有獨特美的符號是成不了藝術家 的,走不上國際的舞台。相對畫派就是要追求獨特美的符號。
二、藝術創新尤其是繪畫藝術創新的本質等於美的創造。
在浩如煙海,廣漠無垠的藝術世界裡,唯有美到極至的藝術品,才能真正受到人們的追棒而流芳百世。千百年來能夠世代相傳,不斷創造價格奇蹟的藝術品。首先,都是來自於藝術奇蹟的創造者。完美的作品只有凝聚了創造者們的全部生命和智慧。才能獲得永恆的生命力。藝術創新和繪畫藝術創新,就其本質而言,必須具備兩個前提和條件。
(一)、美是前提
如前所述,一個令人恐懼或讓人感到厭惡的作品為什麼不能稱其為藝術品呢?因為它失去了藝術的本質前提——美。所以就失去了藝術品的特質。因篇幅有限我這裡不能就審美的問題展開論述。“美是引起人類生命主體精神有益性的整體和諧與統一” (詳見《薛宣林藝術論》第108頁)。藝術創新特別是繪畫藝術創新必須以美為前提。這是因為作為視覺藝術而存在的造型藝術品。它是以審美客體而存在,即首先應具備,讓人能夠產生美感的特徵。也就是說審美是由審美客體與審美主體的關係而共同存在的。只有能夠讓審美主體產生了共鳴或美感時,審美的客體才有價值——美。若我們的審美主體不能從審美客體中產生美感或美的享受。那么就沒有完成審美過程,客體就沒有作為審美對象物而存在,構成審美形式,那么,客體就失去了美的特性。這樣的創新就是失敗的,是毫無美學價值的。在失去了美的前提下的任何藝術形式與內容就沒有審美的價值。倘若客體對主體不僅沒有產生美感,甚至使人產生非愉悅感。那么,對象物就與醜和恐懼劃等號了。這就如同我們在森林裡看到美麗的老虎,在散步時聽到槍聲毫無二致了。也如同我們看到有些人畫的畫,反而讓人想到死亡等一樣。美感蕩然無存了,還談什麼藝術創新呢?由此可見,任何讓人感到不美的創新,都不是審美意義上的創新。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藝術特別是繪畫藝術創新。美的藝術必須能夠引起人類生命主體有益性的整體和諧與統一。正如我們平常所說人能夠讓人賞心悅目,陶冶情操,令人陶醉。
(二)、創造是藝術創新特別是繪畫藝術創新的基礎。
任何沒有美感的藝術創新是毫無審美價值的。那么,僅僅美還是不夠的,沒有創造的美,同樣沒有藝術的審美價值。就如同我們經常在市面上看到一件《清明上河圖》的複製品,便宜的幾乎到一般小商品價值的地步。這就是因為失去了創造性。也就失去了藝術創新的價值,就變成了一般的工藝品,而不是純美術品了。藝術特別是繪畫藝術,是不可以重複的,我們說工具是可以重複的,但真正純粹的藝術品是不可以重複的。如我們蓋一個與古人一樣的房子,一樣可以居住。但畫一幅與達文西一樣的畫,就沒有什麼價值了。內容如此,形式更是如此,我們講藝術創新特別是繪畫藝術中的創新主要就是形式的創造。如我們看第二部電視劇《射鵰英雄傳》和第二部《西遊記》很少有人堅持看完,而且都說不如第一部好。其實並不是原來的演技不好,而是審美特性所決定的,任何重複的美,因為失去了創新性,所以也就失去了審美性。人們看了因為不能產生美感而厭煩。同樣,當你看了某人畫的畫,風格、技法與某某大師一樣時,你自然就不喜歡,認為沒有價值就是這個道理。因此,藝術創新特別是繪畫藝術創新必須是一種創造,而且最好是全新美的創造。這種創新就其本質而言,是對古人的一種超越,是對傳統的一種變革,又是在發展中的一種繼承。他必須是一種前無古人的超越。哪怕是不成熟的。由此可見,一些模古、模師的作者們是多么的徒勞和可笑。其藝術品的價值又能有多大呢?
(三)藝術創新特別是繪畫藝術創新必須是美的創造,兩者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缺一不可。
大凡真正偉大的藝術家,都是美的創造者。古往今來,任何偉大的藝術大師,他們都是時代的弄潮兒,都是藝術歷史的創造者,他們的作品都凝聚了大師們生命的結晶,都是美與創新的完美結合體。達文西、梵谷、畢卡索、徐悲鴻、張大千、吳昌碩、黃賓虹、林鳳眠,傅抱石等等 。他們都以接近完美的創新。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藝術的創新特別是繪畫藝術的創新必須是美與創造的完美結合。越是將兩者高度統一的創新者,其藝術品的審美價值就越高。  綜上所述,人類藝術美的歷史,都是美的創造者們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歷史。當創新成了我們文明進步的自然法則時,我們決不能忽略美的前提。失去了美的前提的任何藝術創新都是毫無意義的,與此同時,失去了創造的美,也同樣失去了藝術的審美特性。藝術特別是繪畫藝術的創新,就其本質而言就在於美的創造。  文章來源:《美術報》作者:薛宣林
《藝術價值規律》
藝術價值規律是反映藝術家審美的創造性與藝術品價格之間的內在的本質的聯繫。藝術品的價格圍繞著藝術家的價值上下波動。
《論藝術價值規律和藝術價格標準》
----偉大的藝術往往平地而起價值藝術將在灰燼中重生
在文明的源頭,古老的華夏,就有著生命永恆不滅的傳說。我最欣賞的古典文學,就是我國“鳳凰涅槃”。我為我們的民 族,有著如此的文明和民族精神財富而驕傲。真正偉大的生命,是不會消失的。這也許是前面所發表的《人和恐龍本不屬於現行地球,相對派和愛因斯坦假定之延 續》中的“宇宙是最大的生命體,其生命形式就是無限時空的自然生命和生物生命的周而復始”的哲學新論,所找到的有趣的古老文明的“假說”或佐 證······在美好生命寄託和幻想的背後,也許正是我們人類生命存在的真正意義或價值所在······偉大的藝術往往平地而起價值藝術將在灰燼中重生。 這正是我們現代藝術,經歷“涅槃”後價值藝術在灰燼中重生的必然趨勢和理由。這裡,我只想簡約地對當今中國的繪畫藝術市場價值藝術將在灰燼中重生,做出理 論的佐證。要說明的是,我的觀點並不針對任何人,更不具有任何功利性色彩。
藝術的存在與發展是有其自身的特殊規律,藝術的特殊性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決定了藝術的存在、發展和消亡。 有些貌似藝術的藝術,無論現在如何“火爆”,都注定逃脫不了過眼雲煙,轉瞬即逝,不斷地消逝在人們的視線中的結局或命運。而一些永恆的藝術,即價值藝術, 由於它符合或遵循了藝術存在和發展的規律。因而將獲得重生或藝術生命之永恆。而這些才是我們所要追尋的。由此可見,一些違背藝術規律的人為操縱,過度包裝 所帶來的假象。因無理論根據的短期價格的虛偽性所造成的市場混亂和價值上的錯覺,都將在藝術規律和時間面前而淡化或蕩然無存。而一些真正的價值藝術家的藝 術,必將在新時空中崛起,逆風飛揚,萬古流芳。
在1993年由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論藝術之永恆》,2003年由天津人民美 術出版社出版的將要再版的《薛宣林藝術論》的著作中,我對藝術規律及美的三恆規律等問題,有較詳細的論述。這裡我僅就藝術及藝術市場,因違背藝術規律 而造成的必然結果和現象,綱要性地談一談或定性藝術價值規律和價格標準的問題。
一、藝術價值規律是反映藝術家審美的創造性與藝術品價格之間的內在的本質的聯繫。藝術品的價格圍繞著藝術家的價值上下波動。
儘管已連篇累犢,但仍難以窮盡。藝術價值規律與價值規律,從本質上講是一致的。即受供求關係的影響。價格圍繞著價 值上下波動。但由於藝術審美的特殊性,決定了藝術的價值規律的特殊性。我們似乎可以這樣來界定。藝術價值規律是反映藝術家審美的創造性與藝術品價格之間的 內在的本質的聯繫。藝術品的價格,圍繞著藝術家的價值上下波動。這樣我們就明確了由於審美的特殊性決定了,藝術價值規律的特殊性。這就是由藝術家的價值決 定藝術品的價格。
二、藝術家的價值決定藝術品的價格
藝術家的價值決定其藝術品的價值,這個問題已多有論述。然而,就中國的藝術市場說來,雖有所改觀,可理論定性 等本質問題尚未解決。關鍵是,什麼是藝術家的價值或標準尚未界定,因而導致,由於藝術家價值標準的缺失,藝術市場價格體系的混亂或無效。其結果是整個當代 藝術市場的從表面的繁榮到崩潰。這就是我開綜所說的“當今中國的繪畫藝術市場價值藝術將在灰燼中重生”。
我們說,畫家成千上萬,但真正偉大的藝術家應該是廖若辰星。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那是因為藝術價值規律所決定 的,藝術審美的特殊性決定真正的藝術家,必須是具備獨特美的理論思想體系或造型觀念,並創造出獨特美的內容與形式藝術品。唯有這樣的藝術品,才是真正的價 值藝術品。唯有這樣的美的創造者,我們才可以稱其為藝術家。
三、獨特美的符號——藝術家價值形式的體現
我時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為什麼大藝術家的看似簡單的作品,價格那么高?反之,為什麼看似很複雜的或近乎工藝的繪 畫作品,大多數人都看的懂,卻反而沒有升值的空間或收藏價值?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真正偉大的藝術它必須是獨特美的符號。無論時間多么的久遠,無論現實 多么的不公。同樣,也無論有些貌似藝術的藝術品,被藝盲者抄上天。但在藝術價值規律和價格標準面前,都改變不了價值與價格雙向回歸的趨勢。
(一)獨特性
常 有人說“從來沒看到過薛宣林這樣的人體畫,包括,森林、大海。一看就是薛宣林”。1988年《生命奏鳴曲》頭髮就是土黃色(見《中國畫觀念更新與技法新 探》),也不知為什麼,後來人們都愛把頭髮染成黃色···這不奇怪,因為真正的藝術,都具有鮮明的獨特性。宣畫本身就是以我們的民族4大發明之一的宣紙和 宣絹材料為主的東方繪畫藝術。民族獨特性自不待言。所以我們要利用和發揚我們的民族獨特藝術。具體講藝術的獨特性主要是指藝術家的藝術思想和造型觀念的獨 特性。如印象畫派“畫不在於畫什麼,而在於怎么畫”;立體畫派畢卡索“四維空間”;超現實主義畫派達利“夢的再現”;相對畫派“如真似幻”不和諧中求和 諧······其實薛宣林畫的人體,如果非要解讀,可以明確一點的是,意境的表達都是“生命之神”“宇宙之神”,因而是無法解讀的夢······這些問題 在《論藝術之永恆》《薛宣林藝術論》(將再版)中都有詳細論述。
(二)美的創造性
如上所述,經常有人問,為什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到處看到的很漂亮,又誰都能看懂的畫不值錢,而畢加素、梵谷、傅抱石等作品,看上去很簡單,看不太懂的畫。反而價格驚人。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有沒有美的創造性的問題。這個問題,我在2006年1月14號美術報《論藝術創新的本質》一文中,有專門論述。真正的藝術必須是獨特“美的創造”。
(三)鮮明的符號性
民 族藝術的符號,我們必須遵循的法則,正如我們已說了千年的話。沒有民族性,就沒有世界性。這就是符號。我敢說這句話,還可以說一千年。這是從屬概論上而 言。具體的個性藝術家和藝術品。就是在民族性的前提上,具備自己獨特的藝術思想和造型觀念,並由此而決定獨特美的創造性藝術,進而形成獨特美的符號。這正 是永恆藝術價值的標準和最終藝術價格的依據···也正是解讀,大師的作品,為什麼不用看落款,就知道是誰畫的。這就是鮮明的符號性···如同北京天安門, 中國的旗袍,中國的長城等等,這就是我們民族的符號。有人說,不能畫同樣太多的畫,問題不在這裡,問題在於,你能不能在不同的時期,運用不同造型或構圖, 畫出不同個性,屬於不同時間的作品。如畢卡索的多個階段作品。莎斯比亞文學的三個階段···但萬變不離其宗,作者鮮明的符號性是不會改變的。
由此可見,真正偉大的藝術,必須是獨特美的符號,我們只有創造出這樣的作品,才能稱的上是永恆藝術,或者說,唯有 這樣的藝術創造者,我們才能稱其為藝術家或最大價值化的藝術家。所有的藝術家價值標準和藝術品的價格標準都最終以此為依據。這就是藝術的價值規律決定的藝 術家的價值決定其藝術品的價格。在規律面前,藝術品的價值和價格都將呈現雙向回歸的趨勢。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薛宣林2009·5·18在北京
來源新華網人民網新浪網
《薛宣林:藝術家需要獨特“美”的符號》
2016年06月17日 18:58:33 | 來源:新華網
隨著“文化點亮世界”系列活動上半年在北京啟動,16日,首站落地蘭州,本次活動主題為“絲路之光·人文精神”。現場來自中法兩國的藝術家、企業家匯聚一堂,共同探討藝術創作和文化發展。
圖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著名畫家薛宣林。新華網:祝立銘攝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著名畫家薛宣林先生同時也是相對畫派的創始人。他表示文化沒有優劣,但文化有特點。如果一個國家的藝術沒有特色將走不出國門,同時藝術也是多維度的,它是屬於全世界,沒有國界。
薛宣林先生認為如果想成為國際級的藝術家,那么一定要注意兩 點:一個就是博覽群書,不僅要了解東方,還要了解西方。第二點就是在博古通今、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獨特美的符號,沒有獨特美的符號是成不了藝術家 的,走不上國際的舞台。相對畫派就是要追求獨特美的符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