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象棋棋類兵種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獅
- 外文名:lion
- 別名:獅子
獅,象棋棋類兵種之一。
獅,漢語一級字,讀作獅(shī),哺乳動物,雄的脖子上有長鬣,多產於非洲及印度西北部(通常稱“獅子”;古亦作“師子”)。12現代釋義基本字義獅shī⒈ 哺乳動物,雄的脖子上有長鬣,多產於非洲及印度西北部(通常稱“獅子”;...
獅子(學名:Panthera leo)是貓科、豹屬的大型猛獸。簡稱獅,中國古稱狻猊。是現存平均體重最大的貓科動物,也是在世界上唯一一種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有“草原之王”的稱號,是非洲頂級的貓科食肉動物。野生非洲雄獅平均體重240千克,全長可達2.4-3.3米。獅子體型大,軀體均勻,四肢中長,趾行性。頭大而圓,...
南海獅(Otaria byronia)主要分布於智利、秘魯、烏拉圭和阿根廷沿岸,是南海獅屬唯一的種類。雄性體長2-2.5米,雌性體長平均2米;雄性體重200~350千克;雌性體重140~150千克;壽命16-20年。形態特徵 口短而鈍,寬而高,且向上翹。下頜高而寬。頸寬。鬃毛直立,長而細,分布於頭的前部、眼、下頜、頸背到...
安哥拉獅即加丹加獅、卡拉哈里獅、弗尼亞獅,(學名:Panthera leo bleyenberghi):雄性體長1.8-2.1米,雌性是1.5-1.8米;雄性一般體重170-240千克,最重260千克左右,平均185公斤;雌性110-170千克,平均125公斤;大個體雄獅肩高超過1米。毛髮短,體色有淺灰、黃色或茶色,雄獅長有很長的鬃毛,可一直延伸...
南獅,又稱“醒獅”。它由唐代宮廷獅子舞脫胎而來,五代十國後,隨中原移民南遷,舞獅文化傳入嶺南地區。明代起,醒獅在廣東出現,起源於南海(今佛山市)。2006年,醒獅入選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沿革 起源 舞獅,又稱“獅子舞”“獅燈”“舞獅子”。舞獅歷史久遠,《漢書·禮樂志》中記載的“象人...
美洲獅是食肉目貓科美洲金貓屬哺乳動物,又名山獅、墨西哥獅、銀虎、佛羅里達豹。頭圓,吻寬,眼大,耳短,耳朵背後有黑色斑;頸部不生鬣毛,尾端有叢毛;軀體均勻,四肢中長,趾行性;犬齒及裂齒極發達;四肢和尾巴粗,後腿比前腿長。體毛較短,身上沒有斑紋,背及四肢外側為棕灰色、銀灰色及淺紫色,腹部和四肢...
貓頭獅是貓頭獅身的吉祥瑞獸,表演以模仿貓的機敏、表情為主,輔以獅舞動作,表演套路仿照貓步、馬步、麒麟步等動作,滑稽風趣。創始至今有300多年歷史,具有深厚的客家文化內涵,2018年列入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舞獅簡介 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地方民間都以舞獅前來助興。年初一、初二,貓頭獅隊大...
卡拉哈里獅又稱加丹加獅,是現存第二大的獅子亞種。獅子的生物學分類為貓科豹亞科豹屬。獅子體型龐大,它的視、聽、快覺均很發達。獅子的爪子很鋒利,可伸縮進肉墊中,待爬樹或者捕獵時再伸出。獅子的雌雄兩態明顯,雄獅有鬃毛,而雌獅沒有。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長長的鬃毛一直延伸到向部和胸部...
查沃獅(P. l. nubica)這種與眾不同的獅子至21世紀分布於肯亞查沃國家公園和坦尚尼亞的塞盧斯野生動物保護區,他們體表光滑、沒有鬃毛,19世紀襲擊人類的事件使它們聲名狼 藉 。沒有鬃毛 沒有鬃毛的雄獅,並不是有異裝癖。查沃雄獅沒有鬃毛,被視為人類和自然共同造成的一幕悲劇。自從歐洲人進入肯亞,一百...
北美美洲獅(學名:Puma concolor cougar)是美洲獅的亞種之一,體長130~200厘米,尾長約100厘米,肩高55~80厘米,體重35~100千克,為貓亞科中最大者。雄性比雌性大近1倍。軀體均勻,四肢中長,趾行性。頭大而圓,吻部較短,視、聽、嗅覺均很發達。犬齒及裂齒極發達;上裂齒具三齒尖,下裂齒具2齒尖;...
清末民國時期,醒獅與佛山的武館相結合,出現了“一般武館都設獅”的現象。“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醒獅被當作封建迷信而被禁止。20世紀80年代以來,幾乎鄉鄉都有自己的醒獅隊,一年四季,開張慶典鑼鼓聲不斷,逢年過節,獅隊一般上街采青、巡演。改革開放後,廣東醒獅活動得以恢復並與日俱增,廣東佛山、湛江、廣...
一隻白獅在南非野生動物保護區中被偶然發現,這是獅子中喬治亞亞種中一種罕見的顏色方面的突變(德蘭士瓦獅;Panthera leo krugeri)。曾在世界範圍內動物園通過選擇性育種而得以保留。白獅並非一個單獨的亞種,在野生獅群中也很少見。在當地,白獅被視為聖物,19世紀80年代由克里斯·麥克布萊德(Chris McBride)所...
獅舞(青獅),廣東省揭陽市的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獅舞(青獅),在明朝已很流行,融舞蹈、雜技、武術為一體,舞姿造型獨特,表演別具一格。青獅的“獅頭”前額突出,鼻孔高大,眼似銅鈴,長須鬈髮,猙獰威猛。在潮汕民間,只要是神誕、祭奠、節慶、開業、進宅、迎神、奠基和賽會等慶典,都有...
獅舞,又稱“獅子舞”、“獅燈”、“舞獅”、“舞獅子”,獅舞是中華各族民間舞蹈之一,多在年節和喜慶活動中表演。獅子在中華民族人民心目中為瑞獸,象徵著吉祥如意,從而在舞獅活動中寄託著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願。獅舞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來助興。舞...
開普獅(學名:Panthera leo melanochaitus)是近代滅絕的獅子亞種,又稱為好望角獅,在19世紀野生開普獅滅絕,但一些動物園依然有其後裔(含混血)。開普獅也稱好望角獅、開普敦獅,是世界上已滅絕的獅子亞種,肩高1.2米,含尾全體長可達3.34米,是近代被淘汰的貓科動物亞種,也曾是生活在地球最南端的獅子。...
羅斯福獅是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食肉目、貓科、豹屬的動物,獅原亞科,現為努比亞獅種群之一。主要分布於蘇丹和衣索比亞。分布範圍 分布於蘇丹和衣索比亞。生活習性 雌獸的懷孕期為105—116天,每胎產2—5仔,也有多達7仔的,多生於草叢或岩洞中。初生的幼仔體重約為0.5千克,眼睛看不見東西,15天后才能...
殘暴獅也稱美洲擬獅,歷史上最大的貓科動物之一。殘暴獅是冰河時期 (距今二百萬年左右)游弋於北美大陸眾多食肉動物中體形第二大的一類,而在美洲的貓科猛獸中則絕對是龐然大物了。(因為生物界對其是否能確定為獅的亞種尚存在較大爭議,但擬獅屬於獅類動物)它們在美洲的分布很廣,北到阿拉斯加及現今加拿大育空地區...
斯里蘭卡獅的化石只有在Kuruwita發現的兩顆牙齒,故很難確定它們與其他獅的亞種有何分別。描述者並沒有明確指出為何這些完模標本是屬於獅的亞種,只解釋它們較現今獅的牙齒長及窄,故是一個新的亞種。簡介 斯里蘭卡獅(學名:Panthera leo sinhaleyus)是獅的史前亞種,斯里蘭卡的特有種。它們約於3萬7千年前滅絕,...
魚尾獅(Merlion)不是實際存在的動物,是一種虛構的魚身獅頭的動物,由新加坡華人林浪新為旅遊標誌設計的形象,為新加坡市中心著名噴水雕塑,是新加坡的城市地標,從1997年一直沿用。1964年由范克里夫水族館館長布侖納設計的,新加坡旅遊局在1966年把魚尾獅註冊為它的商標,並於1971年委託著名雕塑家林浪新塑造成一座...
中華傳統文化中常見的辟邪物品。以石材為原材料而雕塑成獅子的具有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的雕塑品。大門外一般都有一對石獅或銅獅,一般用來與建築物搭配作為辟邪或裝飾用。現存最早的石獅是東漢時高頤墓前的石獅。基本介紹 石獅,即為以石頭為材料雕刻而成的獅子。來源 獅子被譽為“百獸之王”。不過獅子的原籍...
索馬里獅是獅子的原亞種,是現存獅亞種是體型最小的,比亞洲獅(波斯獅)還小,雄性索馬里獅平均體重僅僅145公斤左右。現為努比亞獅種群之一,分布於索馬里。雄性索馬里獅體長約160~180厘米,尾長約70~90厘米,體重130~200千克。雌獸體形較小,一般只及雄獸的三分之二,約為90~130公斤。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