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舞(青獅)

獅舞(青獅)

獅舞(青獅),廣東省揭陽市的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獅舞(青獅),在明朝已很流行,融舞蹈、雜技、武術為一體,舞姿造型獨特,表演別具一格。青獅的“獅頭”前額突出,鼻孔高大,眼似銅鈴,長須鬈髮,猙獰威猛。在潮汕民間,只要是神誕、祭奠、節慶、開業、進宅、迎神、奠基和賽會等慶典,都有舞青獅的習俗,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萬事如意。

2011年5月23日,廣東省揭陽市申報的“獅舞(青獅)”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Ⅲ-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獅舞(青獅)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申報地區:廣東省揭陽市
  • 遺產類別:傳統舞蹈
  • 批准時間:2011年5月23日
  • 遺產編號:Ⅲ-5
  • 保護單位:揭陽市孫淑強獅藝武術館
歷史淵源,舞蹈特色,器材道具,舞法套路,表演形式,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青獅有史以來就寄託著人們驅魔避邪、納福迎祥的美好願望。在佛教的典籍中,青獅是文殊菩薩的坐騎,與普賢菩薩的坐騎白象齊名,為佛教的兩大神獸。故在潮汕民間,只要是國家慶典、神誕祭典、春節開業、進宅奠基、迎神賽會等活動,都有舞青獅的習俗,以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萬事如意。
清雍正《揭陽縣誌》記載,揭陽舞獅納福迎祥的風俗,至少在明朝已很流行。《揭陽縣誌·風俗篇》說,在春節至元宵期間,揭陽張燈結彩、放煙花、舞獅、扮揭陽八景、賞燈謎、行頭橋等等。南門孫氏的青獅表演,由於其獨有的風格,在眾多舞獅中又獨具一格。

舞蹈特色

器材道具

青獅體形碩大,外表猙獰威猛,目如銅鈴,口似血盆,一抹潔白的眉毛特別醒目。青獅不同於傳統的南獅,在外形和製作方面都有明顯的不同,青獅用木條製成,再用牛皮紙一層層糊出獅頭外殼。青獅的道具有獅頭、獅身和獅尾三部分。獅頭是採用雄獅的模樣,威武雄壯,代表著頂天立地的氣概,尚武精神的發揚。獅頭的種類很多,從早期竹架糊紙、木材雕刻、皮革縫製、鉛皮鋁皮打造,至當代主要以木製架,糊紙成形,加以修飾的獅頭,表面光亮耀目。獅頭表面,凹凸分明,鼻孔高大,眼似銅鈴,長須、捲髮,利用圖案及卡通的方法,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的藝術風格。其次輔助表演的器具還有面具、獅球和搖扇。

舞法套路

青獅舞法
青獅的舞法基本可以分為傳統地面獅及特技獅兩大部分。傳統地面獅的整套舞法是從獅出洞說開始,配合大頭佛俏皮又可愛的動作,整個劇情表演下來,需要將近一個小時,舞法包括:基本舞法、戲獅、過橋、采青、睡醒等。其中,采青表演包括高青和地青。高青表演有擎天柱、上碟、上膊三種方法。擎天柱是攀著柱子爬上采青;上碟是有兩個圓台,下面十人,正中間四人,而獅子攀登其上采青;上膊是踩在肩上采青。地青表演又有許多種,橘子青、盤青、八卦青、七星伴月青、毒蛇青、橋頭青、蟹青等,每一種都功夫深邃。特技獅的舞法包括:地面特技獅、竿上飛獅、平樁桌面和梅花樁。青獅表演融舞蹈、雜技、武術於一體,配以氣勢磅礴的潮州大鑼鼓,將獅子昂首騰躍、威風凜凜的百獸之王形象表現得惟妙惟肖,淋漓盡致。
表演套路
青獅表演的主要動作是“打獅節”(又稱“咬虱”或“套頭”),相傳有獅咬腳、獅咬虱、睡獅、獅翻身、踏七星、踩八卦、獅過橋、耍獅、救獅、桌上功夫、桌上探井、獅切血、咬水果、搶金錢、咬青、獅接禮、拜廟、四門到底等十八節套路。

表演形式

青獅的表演通常一組兩個人,一人握獅頭,一人披獅身,獅尾緊垂於其後。舞獅者,身著全身舞獅裝,腳穿半簡套靴。青獅表演除了獅頭和獅尾兩個人,另有數人,一面擊鼓,一面鑼鼓。由舞獅頭者帶引,獅子跳著獅舞,可立可臥,搖頭擺尾,忽而抓耳、搔癢、抓須,忽而打瞌睡想睡覺,然後又翻滾、舔毛,比真獅還可愛。
在獅舞場合里,時常出現一些帶笑佛面具的小人物,大都由小孩來擔任,身材矮小,動作靈活而滑稽,他們拿著芭蕉或樹枝,用各種頑皮的動作來戲弄獅子,激怒獅子,如此不但生動活潑,噱頭百出,快樂有趣,倍增喜慶、歡樂與熱鬧的氣氛。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舞青獅具有廣泛的民眾基礎和濃烈的社會氛圍,它表達了人民民眾崇尚勇敢、剛強、百折不撓的品格。
青獅具有獨特的美學特徵。其舞姿造型獨特,通過各種舞姿體現獅子的各種心態,既有觀賞價值,又有鍛鍊身體的實質作用,此外有其獨特的情感,通過特定的情景和氣氛渲染來表達。
傳承現狀
由於口傳心授,自發性強,使得青獅表演的技法和套路不系統,一些青獅製作技法如果不及時搶救、保護,將面臨失傳。隨著外來文化的影響,舞獅隊熱衷於外來的醒獅,採用傳統青獅的很少見,對揭陽市本地青獅的衝擊非常大。
傳承人物
孫淑強,男,1974年生,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廣東省揭陽市申報。
李國英,男,1972年生,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保護措施
2003年,孫淑強創辦揭陽市孫淑強獅藝武術館,授徒傳藝,為發展、弘揚青獅這一民間藝術作出了貢獻。
2012年6月,李國英創建了榕城青獅文化保護中心,每年培訓青獅學員300人,使青獅文化得以保護和傳承。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揭陽市孫淑強獅藝武術館獲得“獅舞(青獅)”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獅舞(青獅)》項目評估合格,揭陽市孫淑強獅藝武術館獲得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社會影響

主要表演
2010年7月,李國英帶領青獅表演隊參加上海世界博覽會廣東活動周展演。
2016年11月,全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活動在深圳大學舉行,青獅作為第一個表演節目演示了潮汕傳統的獅藝技法。
2018年3月1日,由揭陽市網信辦主辦的第二屆“家鄉美·年味濃”採風活動在揭陽舉行,青獅在揭陽古城區中山路鬧春納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