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貓

獅貓

獅貓是一種貓科類動物,擁有白色長毛,巨尾,俗稱獅子貓,起源山東省臨清,為多年以前原種波斯貓和本地中華田園魯西狸貓雜交而成(也有說和安哥拉貓雜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獅貓擒鼠
  • 外文名:cat
  • 作者:蒲松齡
  • 寓意:寧鬥智不鬥力的道理
  • 時間:幾百年前
作品原文,作品賞析,白話譯文,作者簡介,課文簡析,

作品原文

明萬曆年間,宮中有鼠,大與貓等,為害甚劇。遍求民間佳貓捕制之,輒被啖食。適異國來貢獅貓,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闔其扉,潛窺之。貓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見貓,怒奔欲食之。貓避登几上,鼠亦登,貓則躍下。如此往復,不啻百次。眾鹹謂貓怯,以為是無能為者。既而鼠跳擲漸遲,碩腹似喘,蹲地上少休。貓即疾下,爪掬頂毛,口齕首領,輾轉爭持,貓聲嗚嗚,鼠聲啾啾。啟扉急視,見鼠首已嚼碎矣。然後知貓向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作品賞析

本篇先敘事件的因由,簡明扼要;繼而集中筆力描繪貓鼠搏鬥過程,有聲有色,動作、氣氛都十分真切,強弱之勢的互易和獅貓克敵制勝的情狀鮮明如畫;最後即事評論,點出貓以智勝,而歸結到專逞勇力者之無能,起結井然。
作者三言兩語,就將光度集注於事件的戲劇性高潮,簡略過程而突出重點。在貓鼠鬥爭的緊張情狀的繪寫中,還巧妙地插入寫了潛窺者的議論:“眾鹹謂貓怯,以為是無能為者”。然後筆鋒陡轉,以貓的取勝反證了竊議者的淺薄,說明以皮相取人的竊議者亦“何異鼠乎”。貶在不言中,並使情節的演進有了可喜的頓挫,確是高手的妙筆。

白話譯文

明朝萬曆年間,皇宮中有老鼠,大小和貓差不多,是很嚴重的禍害。(皇家)從民間找遍了好貓捕捉老鼠,找來的貓都被老鼠吃掉了。恰好有外國進貢來的獅貓,渾身毛色雪白。把獅貓抱起投入(有)老鼠的屋子,關上門,偷偷觀察裡面的情況。貓蹲在地上很長時間,老鼠從洞中有所顧慮的出來,見到貓之後憤怒奔跑過去想吃了它。貓避開跳到矮小的桌子上,老鼠也跳上桌子,貓又跳下來。如此重複,不少於一百多次。大家都說這隻貓膽怯,認為它是一隻沒有能力的貓。過了一段時間,老鼠跳躍動作漸漸遲緩,肥碩的肚皮看上去有些氣喘,蹲在地上稍稍休息。貓隨即快速跳下桌子,爪子抓住老鼠頭頂上的毛,嘴咬住老鼠脖子,反覆爭鬥,貓嗚嗚的叫,老鼠啾啾的呻吟。眾人急忙打開窗戶查看,看見老鼠腦袋已經被貓嚼碎了。後來知道貓先前避開老鼠,不是怕它,而是等它累了。
(參考資料:古文書籍《聊齋志異》)
詞句注釋
1萬曆:明神宗朱翊鈞的年號。
2等:相等
3闔(hé):關閉,合攏。
4扉:門扇。
5逡(qūn)巡:有顧慮而徘徊或退卻。
6啻(chì):僅,只。
7碩(shuò ):大。
8掬(jū ):雙手捧取。這裡指用雙爪抓住。
9齕(hé):咬。
10惰:疲倦
11然:這樣
12啖食:吃
13輒:總是
14啟:打開
15少:稍微
寓意
鬥智不鬥力的道理。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敵疲我打,後發制人,是克敵制勝的一種重要策略。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明崇禎十三年—清康熙五十四年),字留仙,又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清代傑出文學家,小說家,山東省淄川縣(現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出身於一個逐漸敗落的地主家庭。19歲應童子試,以縣、府、道三考皆第一而聞名籍里,補博士弟子員。但後來卻屢應省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年近40年,直至71歲時方撤帳歸家。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世稱“聊齋先生”.郭沫若對他的評價是“寫鬼寫妖高人一籌,刺貪刺虐入木三分”

課文簡析

避其銳氣,擊其弱點,以智取勝,這就是獅貓對付大鼠的辦法。本文用烘托的方法把獅貓智斗大鼠的細節描寫得非常生動逼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