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獅子頭村
- 外文名稱:Shizitou
- 別名:蘇浦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閩東賽岐
- 電話區號:0593
- 郵政區碼:355001
- 地理位置:賽江三江交匯口東岸
- 面積:620畝
- 人口:1031人
- 方言:閩東語(福安話)
- 著名景點:福安市烈士陵園
村史簡介,名稱由來,氏族淵源,社會事業,農村經濟,文明建設,自然資源,基礎設施,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
村史簡介
名稱由來
獅子頭村在福安建縣時原名蘇浦頭,宋太平興壬午年(公元982年)從柘陽(今柘榮)陳家營遷此,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系福安縣秦溪鄉沿江里三十都。清朝後隸屬賽岐。由於獅子頭地處水陸交通要道,因此是三十都的首村,都治所在地。在整個三十都中,該村歷史最長遠。
村名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說相傳民國時有一位縣長,看到村後門山形狀酷似一頭雄獅,遂提筆寫下“獅子昂頭”,並刻於石上,於是便有了“獅子頭”的村名便沿續至今。二說為陳氏祖先由他處遷來,為示意子孫不忘所自來也,又村後山形似獅子,後改名為蘇浦境獅子頭村。
氏族淵源
陳岩,字夢臣(849-891)由河南光州固始縣入閩。居建寧縣黃連鎮。唐僖宗乾符六年(公元879年)黃巢起義軍攻破江西等地,來勢兇猛,直逼福建占據福州、泉州等城市,陳岩馳援,收復福州、泉州等地。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陳岩被封為福建觀察使,後被加封為工部尚書,左右僕射,司空等官職。
陳岩有私自,各恩受封地,次子延晦,字明。宋太平洋興國壬午七年二月(公元982年),由柘陰陳家營遷至蘇浦頭,因柘陰有蘇浦龍首之稱,故取名為蘇浦,示意子孫不忘所自來也,又村後山形似獅子,後改名為蘇浦境獅子頭村。獅子頭自思公肇基至今有1030年,歷代仕宦有:陳思,宋授長溪有唐軍將;陳仁依,宋授建陰知府;陳宗宏,江西弋陽尹;陳省,泉州路知事;陳昂,湘陰尹;陳孟舉,南安尹;陳未老,廣信府教授;陳儀除,高州府主簿;陳典明貢士;陳鑾授古田巡檢;及太學生十餘人。
1933年,葉飛、曾志、陳挺等到獅子頭村,成立地下黨支部開展革命鬥爭,解放後獅子頭村被評為老區革命基點村,有革命烈士2人。全村參加革命的同志有20多人。1933年葉飛將軍在該村的獅子頭店遇險,獅子頭村黨組織設法營救了他,並冒著生命的危險,用船從對岸的獅子頭店把葉飛渡到村外的蘆葦盪中,等到天黑再用竹架床將葉飛抬到村里躲藏養傷。在敵人多次圍剿中,把葉飛喬裝成新娘回娘家,冒險地闖過敵人的三道封鎖線,護送到安全山區。事後,敵人曾多次對獅子頭村進行鎮壓,燒毀民房3座13戶。解放後,該村有烈士3人,五老6位受到黨和政府的追認和撫恤。
社會事業
獅子頭村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村黨支部積極帶領廣大黨員幹部,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發揮老區優良傳統,致力實現產業發展形成“新格局”、農民生活水平實現“新提高”、村風民俗倡導“新風尚”、村容村貌呈現“新變化”、村務管理健全“新機制”的新農村建設“五新”要求,通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效益、創辦民營企業促發展,形成以葡萄、蔬菜等經濟作物為主導的農業生產和以食品加工及其配套產業為主的工業經濟發展格局,並逐步予以實施,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村集體先後投入資金600多萬元,修建了高標準海堤2公里,新建了國小教學樓880平方米,村委樓360平方米,村內燈光球場1個,室外健身場1處,村石雕標誌1處,完成了村電網改造、自來水工程及村道硬化、綠化,鋪設排水管道2600多米,建成葡萄大棚避雨示範基地110畝。在全寧德市村級率先實現戶戶通有線電視,聯通公司、移動公司以及電信小靈通同時在村內設立網路基站。
2013年,農業部下發《農業部辦公廳關於公布“美麗鄉村”創建試點鄉村名單的通知》,確定1100個鄉村為全國“美麗鄉村”創建試點鄉村,福安市賽岐鎮獅子頭村名列其中。
農村經濟
1998年,劉仁波、劉仁貴、陳成貴等8位村民聯合投資創辦了仁升食品公司,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帶動更多村民創業致富。2004年獅子頭村擺脫了貧困村的帽子。如今,獅子頭村依託村民創辦的10家食品加工企業,工農業齊頭並進。獅子頭村擁有民營企業7家,以仁升食品為代表的民營企業,成為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務工收入成為村民主要收入。
2007年,全村實現工業產值9000多萬元,解決富餘勞動力600多人就業(其中外地300餘人),農業產值160多萬元,村財收入8萬多元,村民人均純收入6300元,90%以上的農戶住上新居。
2009年,全村實現工業產值1.26億元,村財政收入16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950元。
2013年,全村實現社會總產值21789萬元,比2012年增長16%。
文明建設
在發展經濟、完善村級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獅子頭村還注重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形成村內“崇尚科學最光榮、文明禮貌爭第一、鄰里和睦創和諧、尊老愛幼為根本、勤儉持家代代傳”的文明新風尚,文明戶創建率達73%,村民文明素質大大提高。2001年被評為“市級文明村”,2002年8月被省委評為“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先進集體”,2003年被福安市委評為發展生產先進集體,2004年被評為“省民主法制建設示範村”、省“文明精品村”,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評為2001—2004年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2004年被寧德市委、市政府評為農業與農村工作先進單位,2005年被寧德市委評為“黨員服務區”先進單位,2006年村黨支部被福建省委、寧德市委和福安市為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2007年被省民政廳列為首批農村社區建設試點村,2008年被寧德市委組織部評為“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單位”和福安市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下一步將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目標,按照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分步實施的辦法,積極創造條件,引導村在外企業回村辦廠,促進企業壯大規模和經濟發展。實現舊村改造計畫,完成村活動中心主體工程,完成海堤除險加固項目前期工程建設;進一步加強村內精神文明建設,豐富民眾文體生活,爭創福建省第十屆文明村。努力把獅子頭村建設成為生態環境優美,持續發展能力較強,文明向上的寬裕型小康老區文明村。
自然資源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131畝,人均耕地0.67畝,主要種植小麥、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47.08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3畝,主要種植泡核桃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3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電、路、電視、電話。有44戶飲用井水,有4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44戶通電,有38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6.36%和86.3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6戶(分別占總數的63.64%和36.36%);村到鄉政府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11輛。
全村建有小水窖44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0畝,有效灌溉率為38.1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6 畝。
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食品加工業。獅子頭村依託村民創辦的10家食品加工企業,以仁升食品為代表的民營企業實現工業產值1.26億元(2009年),成為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務工收入成為村民主要收入。
人口衛生
該村有238戶,總計1056人,黨員28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另有彝族及白族兩個少民族居住於此。
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67人,五保戶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公里,距離鄉衛生院1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20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回龍山國小,中學生就讀到碧溪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公里,距離中學2公里。至2009年,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5人,其中小學生28人,中學生17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31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7人,黨員中男黨員1人,女黨員6人,團員1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