猰

猰,猰貐,又稱為“窫窳”。在中國傳說中猰貐曾是天神,並不是燭龍的兒子。窫窳原本老實善良,但後來被名為“危”(乃二十八宿之一,鳥頭人身的形象,手持木杖)的神所殺死,天帝不忍心看燭龍傷心,就讓他兒子復活了,可沒想到,復活後,窫窳變成了一種性格兇殘,喜食人類的怪物。關於猰貐的外形有很多種說法,比如人面龍身、大小和狸一樣,也有的說是人面牛身馬腿,或者說龍頭虎身的巨獸。據說由於猰貐喜食人類,所以堯帝命令后羿將它殺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猰
  • 拼音:yà
  • 注音:ㄧㄚˋ
  • 釋義:古代中國傳說中的一種野
讀音,解釋,古籍解釋,

讀音

ㄧㄚˋ
〔~??(
y?)〕

解釋

古代中國傳說中的一種野,像貙,虎爪,奔跑迅速。
鄭碼:QMYG,U:7330,GBK:AA6D,五筆:QTDD,
猰
筆畫數:12,部首:犭,筆順編號:353111253134
jiá
ㄐㄧㄚˊ
古書上說的一種狗。
qiè
ㄑㄧㄝˋ
〔~犺〕不仁;不順。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烏黠切《集韻》《正韻》乙黠切,𠀤音札。《說文》猰貐,獸名。《淮南子·本經訓》殺猰貐。
《玉篇》烏八切,音婠。義同。
《集韻》訖黠切,音戛。《玉篇》雜犬也。《集韻》犬也。
《廣韻》古鎋切《集韻》居轄切,𠀤音𪈟。《廣韻》雜犬。《集韻》雜也。
《廣韻》苦結切《集韻》詰結切,𠀤音挈。《廣韻》猰犺,不仁。
《集韻》獸名。
《集韻》一結切,音噎。猰㺄,似貙。或作䝟。
《集韻》煙奚切,音鷖。
壹計切,音翳。義𠀤同。 《廣韻》《集韻》本作䝟。詳豸部䝟字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