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蓋粉背蕨

狹蓋粉背蕨

狹蓋粉背蕨主要生長在山坡或雲冷杉林下石縫中,分布於中國西南部與華北地區。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異名,來源,植物形態,採集,性味,功用主治,用法與用量,選方,

形態特徵

植株高20-50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頂端的鱗片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棕紅色。葉簇生;柄長10-20厘米,粗1-2毫米,棕紅色、有光澤,下部疏被卵狀披針形、先端鑽形的鱗片,上部光滑;葉片長圓狀披針形,長15-30厘米,寬6-12厘米,先端尾狀漸尖,基部三回羽裂,中部為二回羽裂;羽片10-15對,對生或近對生,斜向上,彼此以無翅葉軸遠分開,下部數對相距3-5厘米,同形,幾等大或基部一對稍大;基部一對羽片斜三角形,長4-7厘米,寬2.5-4厘米,漸尖頭,有短柄,二回羽裂;小羽片8-10對,羽軸下側的較上側的為長,尤以下側一片小羽片最長,可達3厘米,寬0.5-1厘米,長圓披針形,漸尖頭,中部最寬,基部略窄,羽狀深裂;裂片12-14對,鐮刀形,圓鈍頭,邊緣波狀,羽軸上側小羽片短,一般長僅1厘米,基部一片也不特別伸長,羽狀淺裂,裂片三角形;第二對以上羽片同形,但漸次變短變狹成披針形。葉乾後紙質,上面光滑,葉脈不顯,下面具白色粉末。羽軸、小羽軸與葉軸同色,光滑。孢子囊群圓形,成熟後匯合成線形;囊群蓋狹,膜質,棕色、斷裂,邊緣全緣。
狹蓋粉背蕨
狹蓋粉背蕨線稿圖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700-3500米的山坡或雲冷杉林下石縫中。

分布範圍

產自雲南中部及西北部、貴州、四川(西南部)及華北各省模式標本采自雲南鶴慶黃家坪。

主要價值

粉背蕨
(《江西民間草藥》)

異名

鐵腳鳳尾草、雞腳草(《江西民間草藥》),水郎雞(《貴州民間藥物》),卷葉鳳尾、岩飛蛾(《湖南藥物志》)。

來源

為中國蕨科植物粉背蕨的全草。

植物形態

粉背蕨
植株高15~30厘米。根莖短,斜升。葉柄叢生,長10~30厘米,有光澤,與中軸同為褐栗色,下部疏被披針形的鱗片。葉亞革質,三角狀長圓形或三角狀橢圓形,長5~30厘米,寬4~15厘米,3回羽狀分裂,羽片對生,無柄,最下羽片最大,其基部下向羽片伸長,更作深裂,先端漸尖,葉背面被白粉。孢子囊群蓋棕色,膜質,圓形,連續或匯合。孢子球狀四面形,黑色或深色,有疣狀突起。
生於石隙。分布我國西南及廣東、廣西、江西、湖南、台灣等地。

採集

5~8月采。

性味

《貴州民間藥物》:"性溫,味淡微濕,無毒。"

功用主治

祛痰止咳,利濕和瘀。治百日咳,喉風,痢疾,泄瀉,淋病,白帶,月經不調跌打損傷
①《貴州民間藥物》:"調經活血,止咳嗽,補虛弱。"
②《湖南藥物志》:"活血去瘀,利尿止痛。治一切咳嗽,小兒腹瀉,腹痛,白帶,跌打損傷。"
③《廣西藥植名錄》:"治蛇傷,喉風,紅白淋症。"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

選方

①治赤痢:粉背蕨一兩。水煎,加白糖攪和服。(《江西民間草藥》)
②治腸痔便血:粉背蕨一兩。同豬大腸燉服。(《江西民間草藥》)
③治百日咳:粉背蕨五錢至一兩。煎服。(《湖南藥物志》)
④治瘰癧:粉背蕨一兩。水煎服。(《江西民間草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