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葉瓦韋,中藥名。為水龍骨科植物狹葉瓦韋Lepisorus angustus Ching的全草。分布於陝西、甘肅、安徽、浙江、河南、湖北、四川等地。具有利尿通淋,活血調經,消腫止痛之功效。用於熱淋,石淋,月經不調,跌打損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狹葉瓦韋
- 界:植物界
- 門:蕨類植物門
- 綱:蕨綱
- 目:真蕨目
- 科:水龍骨科
- 屬:瓦韋屬
- 種:狹葉瓦韋
- 分布區域:陝西、甘肅、安徽、浙江、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 採集時間:夏、秋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性涼。
歸經
歸肝、膀胱經。
功效
利尿通淋,活血調經,消腫止痛。
主治
用於熱淋,石淋,月經不調,跌打損傷。
相關配伍
1、治小便淋漓:狹葉瓦韋、豬鬢草各20g,水煎服。
2、治石淋:狹葉瓦韋、茅莓各30g,水煎服。
3、治跌打損傷:狹葉瓦韋、水龍骨、岩蜈蚣各20g,泡酒服。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夏、秋間拔取帶根莖的全草,洗淨,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性
植株高約12-25cm。根狀莖橫走,密被披針形鱗片;鱗片中部不透明,棕色,邊緣有1-2行狹長透明的網眼。葉近生;葉柄長約1.5-3cm,禾稈色;葉片狹長披針形,中部寬3-5mm,長10-22cm,長漸尖頭,向基部漸變狹並長下延,乾後淡綠色或淡黃綠色至灰綠色,革質。主脈上下隆起,小脈不見。孢子囊群橢圓形或圓形,或短棒形,聚生於葉片上半部,位於主脈和葉邊之間,幼時被深棕色近圓形的隔絲覆蓋。
生長環境
附生於林中樹幹上或岩石上。分布於陝西、甘肅、安徽、浙江、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相關論述
《浙江天目山藥用植物志》:“用於尿道炎、月經不調、跌打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