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風
狩野派的畫風雖在題材和用墨技巧方面屬於中國傳統,但在實際表達方式上卻是完全的日本式。作風粗獷是其主要的特徵,線條的明快和宋代繪畫有明顯的區別。狩野派的
屏風畫更以明暗配合及其單純的裝飾性處理表現突出。
代表人物
應該說狩野派的首倡者是武士階層的業餘畫家狩野景信,然而被公認為第一代狩野派畫家的則是他的兒子
狩野正信。
首倡者狩野正信
狩野正信(1434~1530)是
足利幕府御用畫家,狩野派的始祖。這一派的“大和化”中國畫風曾統治
日本畫壇三百餘年。他曾受
畫僧天章、周文(日本水墨畫畫風的代表)的影響,但其水墨山水不是以筆墨表現禪意,而是輪廓清晰,這正是發揮了日本藝術固有的纖細風格。
據傳他曾模仿周文畫過聖徒和菩薩,但無一存世。狩野正信為禪武兩家所重用,其畫事出見於1463年的記錄。當時他為
足利義政在東山山莊的隔扇上描繪山水畫和
佛畫,還做有許多肖像畫。
現存的狩野正信的作品極其罕見,代表的有東京中村家藏的《周茂叔愛蓮圖》,栗山家藏的《崖下布袋圖》和京都真珠庵藏的
屏風畫《竹石白鶴圖》。他的畫
平易近人,促使漢畫向近世轉化,也就是說基於日本人的感覺和情趣的和式漢畫。
不過狩野派畫風的真正形成,是在
狩野正信的兒子元信之時。
第一代狩野元信
因此,狩野元信採用折衷的辦法,將
中國水墨畫的挺拔筆勢同“大和畫”的絢麗裝飾結合起來,這種合二為一的風格特別適合於巨幅作品。他天資聰穎、多才多藝,所畫山水、人物和花鳥均美輪美奐。
1539年-1553年,他數次在石山
本願寺畫襖繪,又為
東福寺永明院繪製扇繪,向
嚴島神社奉獻繪馬,廣泛活躍於官、武、禪各界,晚年被授於“法眼”。
他的畫域廣泛,最初的作品是獻給細川高國的《
鞍馬寺緣起繪》。他在京都靈雲院的隔扇上畫過許多畫,最有名的是他用山水畫裝潢寺中的三個房間,採用三位中國大師的風格:
法常的“隨筆點墨”、
夏圭的“
簡勁蒼老”和玉澗的“飛龍斷墨”。
他的有些畫原先畫在隔扇上,後來裱為掛軸,其中最主要的是《四季花鳥圖》和《
瀟湘八景圖》。元信的出現,決定了以往具有多種可能的漢畫日本畫方向最終歸結於大型花鳥畫。這種大型花鳥畫既是
室町時代漢畫的必然歸結也是
桃山時代障屏畫的出發點。
狩野永德
到了
安土桃山時代,出現了日本最偉大的屏風畫師,他就是
狩野永德(1543~1590),
狩野元信的孫子。以障
壁畫為主線的桃山繪畫樣式與狩野永德的名字緊緊的聯繫在一起。狩野永德是狩野元信之子松榮直信的長子。他通過祖父元信的指導,很早就煥發出非凡的才質,年輕時才華就超過其父親。因此元信曾斷言:以後狩野派的命運就要看永德的發展了。狩野永德以金底、艷色施加較濃的水墨輪廓,使狩野派的風格顯得更加富麗堂皇。他的構圖簡單,喜在摺疊屏風和隔扇上畫鳥獸、花木和岩石。
1566年,他為京都聚光院做的《
花鳥圖》襖繪,就可見其大膽的筆法和有動感力度的構圖,從元信風格的大步邁進,預示著新時代的到來。1574年,
織田信長將
狩野永德的《
洛中洛外圖》屏風贈給
上杉謙信。這幅屏風是扣人心弦的細密濃繪,金雲蔽日。畫中人物多達兩千,充滿裝飾性、動感、現實感,其氣魄之宏大在日本繪畫史上史無前例。於是,永德的超群才能為信長所賞識。
1576年修築著名的
安土城時,永德逐被重用,率領門人傾心製作天守和城內
御殿的障
壁畫。據《
信長公記》記載,這些障壁畫以濃繪的花鳥、名勝和風俗為主題,極其華艷,為劃時代的巨作。可惜的是,這些紀念碑式的作品,由於1582年
明智光秀的叛亂,而隨城郭一起燒毀了。以後,狩野永德又成為
豐臣秀吉的御用繪師,在秀吉從1583年開始興建的一系列大型建築中,毫不停息地製作障壁畫。
他先後作畫於
大阪城、
聚樂第、正親町院御所、天瑞寺、
東福寺和御所等地。過分的勞累損壞了他的健康,終於在1592年勞瘁而死。
狩野永德晚年辛勤創作的成果,至今幾乎都隨建築物的毀壞而蕩然無存了,僅能通過他的其他一些作品窺視其一端。現存的作品中還有畫在六扇摺疊屏風上的《唐獅子圖》(
日本皇室);畫在京都天球院16隔扇上的《山水與花卉》;以及畫在京都
南禪寺牆壁上的《
二十四孝圖》。由於狩野永德的出色活動和他所創造的障
壁畫新樣式,狩野派在畫壇上的指導地位從此確立。
狩野探幽
並稱為狩野派“三大畫家”的
狩野元信、
狩野永德,另一位便是永德的孫子
狩野探幽(1602~1674)。作為日本德川時代最有影響的狩野派畫家,他採用保守性的題材,如體現儒家倫理觀念的歷史人物,恢復狩野派早期畫家的柔和色調和圖案,成為此後狩野派畫家的樣板。在
屏風畫《
孔子與兩個門徒》中,能看出他畫人物肖像的謹嚴畫風。從他所獲得的種種榮譽,可知他的藝術迎合了當時幕府將軍的趣味。他17歲時就成了
德川幕府的御用畫家,在“鍛冶橋”有他得到恩賜的宅邸,因而他的畫派被稱為“鍛冶橋派”。他曾為許多宮殿和城堡作
壁畫,包括京都二條御所、
名古屋城和京都的皇宮。他還畫過德川第一代將軍家康的生平事跡,並且裝飾家康墓(即
日光東照宮)的門廊。34歲時,他自號探幽齋,兩年後任了高級僧職。他一生作畫,直到72歲高齡,倒在畫筆紙墨旁。
第六代傳人
狩野派的第六代傳人是
德川幕府御用畫師,
狩野永德的門徒、養子
狩野山樂(1559~1635)。他最擅長巨幅裝飾構圖,在金底上塗以粗體的線條和鮮明的色彩。他畫過許多
屏風畫和隔扇畫,均成為了寺院、城堡和皇宮的內部裝飾。作品存世很多,其中有《鷙鳥圖屏風》(熊本市西村家藏);一對中國古代傳說人物畫屏(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和京都天球院
壁畫《花、木和虎圖》(定為國寶)。他還從中國的《
帝鑒圖說》選擇了一些歷史人物作畫,此後的狩野派畫家常用這種主題。
第七代傳人
狩野家族的第七代傳人,亦是
德川幕府的御用畫師。他就是曾創立“木挽町”分派的狩野尚信(1607~1650)。他的畫接近水墨傳統,以草體畫法知名。運筆開闊大膽,用墨樸素清淡,使人有簡潔、鮮明之感。他的草體畫代表作有
東京國立博物館所藏的兩幅山水
屏風。其他作品,如《瀟湘八景圖》現存一個片斷(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其主題和技法都以南宋中國水墨畫家
法常的作品為範本。
狩野派作品
《四季花鳥圖》、《禪宗祖師圖》、《月夜山水圖》、《四季花鳥圖屏風》、《京洛月曆風俗圖扇面屏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