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狐父
- 外文名稱:Hufu
- 行政區類別:采邑
- 政府駐地:狐父城
- 地理位置:中原
- 領袖:狐偃
- 所處時代:春秋-宋
簡介,來歷,史籍記載,
簡介
hú fù ㄏㄨˊ ㄈㄨˋ
狐父
狐父城,位於古碭城城北,古汴河之南。《水經注》:“獲水又東經碭縣故城北。”碭城位於芒碭山南麓,而獲水則從芒碭山北麓狐父城流過。
來歷
狐父城之名的由來與這座城的築建,與晉國大名鼎鼎的狐偃有關。狐偃,字子犯。是晉文公重耳的舅舅兼首席謀士,所以又叫舅犯,也稱咎犯。他輔助晉文公稱霸中原,文公盛讚“偃言萬世之功”。
狐偃的父親狐突出身狄族,有先見之明出仕晉武公。晉武公之子晉獻公娶狐突的女兒生重耳和夷吾。《左傳》載,晉獻公“又娶二女於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狐偃和兄長狐毛為重耳門下。
據《史記·晉世家》載,獻公二十一年(前656年)晉發生了驪姬之亂,狐偃勸重耳流亡外國。重耳開始了19年的國外流亡。開始住在北狄,後來繼位為晉惠公的夷吾密謀行刺重耳,重耳與屬下大夫們流亡中原,備受艱辛,但卻在禮儀之邦的宋國得到熱情款待。
前637年,公子重耳經過宋國,與公孫固關係很好,公孫固對宋襄公說:“晉公子流亡在外多年,在禮的方面有所建樹,一定會得到善報。《商頌》說:‘商湯急於尊賢下士,聖德天天向上升高。’尊賢下士,就是有禮的表現。請國君好好地考慮考慮。”《國語·晉語四》:“襄公從之,贈以馬二十乘。”即宋襄公聽從了公孫固的意見,送給重耳八十匹馬。
狐偃隨重耳出亡時,已逾花甲之年,仍不辭勞苦,夾輔重耳,為他出了很多計策。公元前636年,秦國送重耳回到晉國,殺了晉懷公。重耳當上國君,成為晉文公。
晉文公三年(前634年),楚脅迫陳、蔡攻宋,宋求救於晉。晉文公為報當年宋國贈馬之恩,決定救宋,主帥是狐毛,副帥是狐偃。面對強敵,狐偃採取“調虎離山之計”,避其鋒芒,以智取勝。當前633年冬季楚成王和諸侯捲土重來,復攻宋國並包圍之時,狐偃毫不懼色,建三軍救宋,以軍隊三萬七千多人,兵車七百多輛,與楚國交戰於城濮,楚國失敗後退兵。
宋國為感謝晉國,便把芒碭山一帶的賦稅收取權交給晉國。晉文公於是把舅父狐偃封到這裡,芒碭山一帶就成了狐偃的采邑。之後,狐偃在芒碭山北麓獲水南岸建立狐父城,表明是晉文公舅父的城邑。
史籍記載
關於狐父城的古籍記載有:
1.《荀子·榮辱》:“是人也,所謂以 狐父 之戈钃牛矢也。將以為智邪?則愚莫大焉。” 楊倞 註:“ 狐父 ,地名。蓋其地出名戈。”《史記·曹相國世家》還有這樣的記載:“(劉邦)擊秦司馬尼軍碭東,破之,取碭,狐父,攻下邑”此時劉邦尚處在反秦的初期階段,曾率領曹參、周勃、樊噲等攻占碭城後,緊接著攻破臨近的狐父城。《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更是直截了當的寫到:“(吳王)被破於大梁,敗於狐父。奔走而東,至於丹徒,越人擒之,身死絕祀,為天下笑。”
2.《呂氏春秋·介立》:“東方有士焉,曰 爰旌目 ,將有適也而餓於道。 狐父 之盜曰 丘 ,見而下壺餐以哺之。 爰旌目 三哺之而後能視,曰:‘子何為者也?’曰:‘我 狐父 之人 丘 也。’ 爰旌目 曰:‘譆!汝非盜邪,胡為而食我,吾義不食子之食也。’兩手據地而吐之不出,喀喀然遂伏地而死。”。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國初人傳》:“近更有刻《人譜類記》,而求序於詭遇之顯官,託名於不識字之山長,是猶乞 狐父 之盜錢,以對 夷 齊 之棄屣,其愚且妄為已甚。”
3.《漢書》說:“陳勝之汝陰還至狐父城其御莊賈殺勝以降秦葬碭。”
4.《史記·曹相國世家》:“(曹參)擊秦司馬橺(xiàn)軍碭東,破之,取碭、狐父、祁善置。又攻下邑以西,至虞,擊章邯車騎。”
5.清代汪中《狐父之盜頌》
《列子說符》篇:東方有人焉。曰爰旌目,將有適也,而餓於道。狐父之盜曰邱,見而下壺餐以哺之。三哺,而後能視。有感其事,因作此頌。
《列子說符》篇:東方有人焉。曰爰旌目,將有適也,而餓於道。狐父之盜曰邱,見而下壺餐以哺之。三哺,而後能視。有感其事,因作此頌。
狐父之盜,厥名曰邱。飽食而嬉,稅於道周。
東方有人,惟爰旌目。貿貿然來[6],既餒而踣。
於時子盜,盱睢審顧,匪我昏媾,匪我舊故。嗒然七尺,形在神奄,弱息裁屬,飢火方炎。致此非我,哀爾無幸。左挈懿筐,右執方壺。得之則生,失之則死,藐爾一簞,倏焉人鬼。
芒芒下土,曾無可依,惟盜哺我,慈母嬰兒。彼盜之食,於何乃得?外御國門,內意窟室。勇夫寢戈,暴客是御,國有常刑,在死不赦。惟得之艱,致忘其身,既淅既炊,以濟路人。舍之何咎?救之何報?悲心內激,直行無撓。
吁嗟子盜,孰如其仁!用子之道,薄夫可敦。悠悠溝壑,相遇以天。敦為盜者?我將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