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歡節序曲

原為歌劇《本維努托·切利尼》而寫的第二幕前奏曲,但因規模極大,旋律優美,配器精美,所以經常出現在音樂會的節目單上。 《本維努托·切利尼》的歌劇已經很少有機會上演了,但這部前奏曲卻成為柏遼茲的管弦樂代表作而流傳甚廣。

簡介,

簡介

狂歡節序曲
在交響曲最後的和弦中沒有定音鼓的隆隆作響,讓曲調無障礙地等待聲音尖銳的銅管樂C大調的到來。
柏遼茲在交響曲的任一方面無不走出一條新路,諸如五樂章的結構設計,每一樂章都採取非常規形式的設計,運用半自傳式標題,把精神意象神奇地轉化為聲音,機智地運用樂器法的才能,以及明顯現代性的音樂色調觀念等等;他的交響曲是充滿不可遏制的青春活力的音樂,是構思狂放的音樂,也是與生俱來的、直覺的音樂。柏遼茲以一種完全是革命的方式開發管弦樂:他不單是要求兩架豎琴、一支英國管、一支降E調單簧管,兩支奧非克萊德號、四面定音鼓和一大串的打擊樂器,而且要求每一件樂器去完成以前從來沒有夢想過的事情;他完全從實用的觀點來運用單個的聲部,他把音色、聲區和力度精巧結合而創造管弦樂的聲音,這是和古典大師不同的地方。
音樂史上有一條不言自明的道理,即邁出決定性步伐的人總是天才而不是狂熱的發明家。《幻想交響曲》之所以重要,不僅因為它在交響曲尚無人探討過的領域所取得的重大突破,也不僅因為它揭示了—種全新的器樂語言。它真正的價值在於它有能力傳遞柏遼茲心中熾熱的感情,讓人每次聽到它的時候都能感覺到它那多元的想像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