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論爭議問題研究

《犯罪論爭議問題研究》是2021年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賈濟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犯罪論爭議問題研究
  • 作者:賈濟東
  • 出版時間:2021年8月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頁數:291 頁
  • ISBN:9787519758943
  • 定價:78 元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以行為無價值二元論為研究主線,按照“客觀構成要件、排除客觀違法的事由、主觀構成要件、排除主觀責任的事由”四*層犯罪論體系的架構,從客觀要件、主觀要件、修正形態三個維度,遴選犯罪論領域的若干爭議問題依次展開討論。本書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圍繞司法實踐提出的難題,梳理學說的脈絡,考察立法的妥當性,對各種理論和觀點條分縷析,致力於理論、立法與司法的良性互動和協調發展,提出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理論和實踐中的疑問。

作者簡介

賈濟東,1971年生,湖北巴東人。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暨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二十國集團反腐敗追逃追贓研究中心研究員。武漢大學法學博士,德國海德堡大學高級研究學者。歷任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楚文化研究所研究人員、國家檢察官學院湖北分院教授、湖北省人民檢察院檢察員、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教授、法律與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等職。曾掛職任湖北省黃石市黃石港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助理。兼任中國刑法學研究會理事、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理事、北京企業法律風險防控研究會常務理事等。發表論文90餘篇,主要作品有《外國刑法學原理(大陸法系)》(2013年)、《瀆職罪構成研究》(2007年)、《中國反洗錢立法研究》(2005年)、《中國刑法全書》(2012年)等。

圖書目錄

第一編 導  論
第一章 犯罪論爭議問題序說
一、本書的研究主線
二、本書的研究架構
三、本書的研究目的
第二章 犯罪的實質
第一節 行為無價值論與結果無價值論的根本分歧
一、行為無價值論與結果無價值論的含義
二、行為無價值論與結果無價值論的沿革
三、行為無價值論與結果無價值論的主要爭論
第二節 行為無價值二元論之提出
一、行為無價值二元論的理論基礎
二、行為無價值二元論之提倡
第三節 本書的立場選擇
第三章 犯罪論體系
第一節 我國犯罪論體系爭議與共識之梳理
第二節 犯罪論體系發展和完善之基本要求
一、理論層面的邏輯性和精細化
二、實踐層面的實用性和簡便性
第三節 我國犯罪論體系完善的路徑選擇
一、基本立場
二、指導原理
三、體系構造
四、具體適用
第二編 客觀要件
第二編(上) 客觀構成要件
第四章 不真正不作為犯的作為義務
第一節 不真正不作為犯作為義務概說
一、不真正不作為犯的內涵
二、不真正不作為犯作為義務的界定
第二節 我國作為義務理論通說及司法難題
一、法律明文規定的義務之司法難題
二、職業或業務要求的義務之司法難題
三、法律行為產生的義務之司法難題
四、先行行為引起的義務之司法難題
第三節 我國作為義務理論之發展完善
一、深化我國作為義務來源的內涵
二、擴充我國作為義務的形式來源
三、探究我國作為義務的實質來源
四、形式與實質相結合的作為義務論之提倡
第五章 刑法因果關係理論之反思
第一節 我國刑法因果關係理論面臨的困境
第二節 客觀歸責本體論的批判性反思
第三節 客觀歸責方法論的合理性借鑑
第四節 客觀歸責論與相當因果關係說的辯證分析
一、相當因果關係說的危機
二、相當因果關係說的修正
第五節 我國刑法因果關係論的未來走向
一、修正的相當因果關係說的優越性
二、修正的相當因果關係說之借鑑
第二編(下) 排除客觀違法的事由
第六章 防衛限度的認定困境與出路
第一節 防衛限度認定之困境
第二節 “明顯超過必要限度”的規範分析與理論詮釋
一、“明顯超過必要限度”的規範地位
二、“明顯超過必要限度”的規範內涵
第三節 防衛限度的判斷路徑與實踐貫徹
一、防衛限度的判斷路徑
二、司法實踐中的具體套用
第七章 緊急避險的利益衡量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緊急避險中利益衡量的立場選擇
一、結果論
二、非結果論
三、綜合主義
第三節 緊急避險中利益衡量之規則與具體要素
一、緊急避險中利益衡量的規則
二、緊急避險中具體的利益衡量要素
第四節 緊急避險利益衡量的實踐貫徹:以生命法益為例
第五節 基本結論
第八章 被害人承諾的規範與適用
第一節 被害人承諾的實踐難題
一、相關案例
二、適用分析
第二節 被害人承諾的理論爭議
一、被害人承諾在刑法理論體系中的地位
二、被害人承諾正當化根據之學說
三、被害人承諾的成立條件
第三節 被害人承諾的立法建議
一、域外立法與適用考察
二、我國存在被害人承諾的立法基礎
三、具體立法建議方案
第三編 主觀要件
第三編(上) 主觀構成要件
第九章 過失犯罪構造理論之反思
第一節 過失犯罪認定的實踐困惑
第二節 過失犯罪的理論基礎
一、犯罪過失的概念
二、預見可能性的含義
三、注意義務的內容
第三節 過失犯罪構造理論之梳理
一、日本過失理論之演進
二、德國過失學說之爭議
三、我國學者之探討
第四節 我國過失犯罪構造理論之選擇
第五節 新過失論之具體適用
第三編(下) 排除主觀責任的事由
第十章 違法性認識可能性在犯罪論體系中的地位
第一節 違法性認識可能性的司法處境
第二節 違法性認識可能性的體系地位爭議
一、違法性認識可能性不要說
二、違法性認識可能性必要說
三、學說評析
第三節 違法性認識可能性的規範與適用之域外考察
一、大陸法系違法性認識可能性的立法與判例
二、英美法系違法性認識可能性的實踐
第四節 違法性認識可能性的犯罪論體系地位之確立
一、違法性認識可能性主觀要件說之提倡
二、違法性認識可能性主觀要件說之展開
三、違法性認識可能性主觀要件說在實踐中的運用
第十一章 企業合規與單位刑事責任
第一節 我國單位犯罪刑事責任的規範與適用難題
一、單位犯罪的立法缺陷
二、單位犯罪的認定困境
第二節 法人犯罪域外立法與刑事責任理論依據之演進
一、法人犯罪域外立法的緣起與發展
二、法人刑事責任理論之依據
第三節 合規背景下法人承擔刑事責任的模式
一、企業合規向刑事合規的演變
二、法人承擔刑事責任的不同模式
第四節 合規背景下完善我國單位刑事責任之路徑
一、單位承擔刑事責任根據——保證人義務
二、單位刑事責任的合規化調整
第四編 修正形態
第十二章 共同犯罪的疑難問題
第一節 共同犯罪的基本範疇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
二、共同犯罪人的分類
三、共犯與正犯
第二節 共犯與身份的基本問題
一、身份
二、共犯與身份的具體展開
第三節 共犯的未完成形態
一、共同正犯的未完成形態
二、教唆犯的未完成形態
三、從犯的未完成形態
第四節 從共犯關係的脫離
一、從共同正犯關係的脫離
二、從教唆犯關係的脫離
三、從從犯關係的脫離
第五節 共犯的錯誤
一、同一共犯形態內的錯誤
二、不同共犯形態間的錯誤
第六節 共犯的罪數、競合
一、共犯的罪數
二、共犯的競合
第七節 余 論
一、共同過失犯罪
二、間接共犯(共犯的共犯)
三、共謀共同正犯
四、間接正犯
五、片面共犯
六、網路共同犯罪
第十三章 教唆犯的性質
第一節 教唆犯的概念
第二節 教唆犯性質之國內理論及立法現狀
一、學說概覽
二、立法規定與司法實踐
第三節 教唆犯性質有關學說之檢視
一、從屬性說與獨立性說之評析
二、獨立構成說之檢討
三、二重性說之批判
第四節 修正的獨立性說之主張
第五編 結  論
第十四章 結論與展望
第一節 本書的理論體系
一、行為無價值二元論是本書的基本立場
二、四階層犯罪論體系是本書的基本理論架構
第二節 主要爭議問題的基本結論
一、關於客觀要件的爭議問題
二、關於主觀要件的爭議問題
三、關於修正形態的爭議問題
第三節 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後  記
· · · · ·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