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模仿論

犯罪模仿論

犯罪模仿論(imitation theory of crime)主張,所有社會生活的重要行為與現象都是由模仿獲得的,而犯罪行為也是模仿而來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犯罪模仿論
  • 外文名:imitation theory of crime
  • 提出者:塔爾德
概念,模仿過程中的具體法則,距離法則,上至下法則,取代法則(插入法則),行為主義相關觀點,

概念

法國社會學家塔爾德(J·G·Tarde)是行為主義學派的早期研究者,他提出了模仿理論。此理論主張,所有社會生活的重要行為與現象都是由模仿獲得的,而犯罪行為也是模仿而來的。

模仿過程中的具體法則

距離法則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近,模仿的強度越大。犯罪團伙成員之間在犯罪態度與犯罪行為模式、犯罪技能上模仿程度較大,青少年同輩群體成員之間的相互影響就存在重要的模仿作用機制。

上至下法則

社會下層人士模仿上層模式,青少年模仿年長者,窮人模仿富人。年輕人、貧窮者與低社會階層者的犯罪行為實際上是他們模仿長者、富人與高社會階層人士的結果。

取代法則(插入法則)

當兩種對立的風氣與行為模式流行時,其中的一種可以替代另一種而成為主導的趨勢。如果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新犯罪態勢與犯罪手段、方法的快速蔓延與更新就是這一取代法則的具體體現。

行為主義相關觀點

其後的新行為主義及新新行為主義理論,實質上也強調模仿在行為模式獲得與更新中的作用,只是其解釋更為精緻和具體化。班杜拉通過實驗提出,觀看成人毆打橡膠娃娃錄像的學前兒童比觀看積極行為錄像的小孩,在觀看錄像後模仿出更多的攻擊性行為(身體攻擊和言語攻擊)。同時,這一理論認為,榜樣在模仿者心中的地位越重要、榜樣越受尊敬,模仿者受到的影響越大。此類榜樣包括父母、老師、同學、同伴、電影明星、電視演員、科學家、藝術家等。而一旦成為社會反叛者、犯罪者成為個體(尤其是兒童、青少年)的模仿偶像,他們成為社會規範對抗者的可能性則會大大地增加。例如,一個小孩子可能通過模仿電視明星學會如何開槍。隨後他通過使用玩具槍反覆演練並固化開槍這種行為模式。在同輩群體中同伴對於開槍的態度也會對其起到極大的強化作用。這就是為什麼雖然很多人並沒有真正地“瞄準與扣動扳機”,但是知道如何開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