犢牛副傷寒主要是由都柏林沙門氏菌和鼠傷寒沙門氏菌引起的一種犢牛傳染病。主要表現為敗血症和胃腸炎的症狀。病初表現體溫升高,精神沉鬱,食慾廢絕,呼吸、心跳加快,且呈腹式呼吸,隨後腹瀉,排出惡臭稀糞,其中混有黏液、血液和纖維素性絮片,病牛劇烈腹痛,常用後肢蹬腹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犢牛副傷寒
- 病菌:都柏林沙門氏菌和鼠傷寒沙門氏菌
- 類型:犢牛傳染病
- 主要表現:敗血症和胃腸炎的症狀
流行特點
症狀
病理變化
診斷
治療
(2)抗茼藥物治療 氯黴素,每千克體重口服20毫克,每天4次,連服4天,初次劑量加倍。磺胺甲基異惡唑,每千克體重每天20~40毫克,分2次口服。呋喃唑酮,每千克體重每天10毫克,分2次剛R,連用1周。由於沙門氏桿菌常出現耐藥菌株,使用一種藥物治療無效時,可換另一種藥。有條件的最好先做藥敏試驗。
[預防] (1)加強飼養管理,提高機體抗病力,消除誘發因素 牛群一旦發病,應立即隔離治療病牛和帶菌牛,對其停留過的場地、圈舍和使用過的用具等進行消毒。死亡動物深埋或焚燒。
(2)預防接種 疫區可注射牛副傷寒滅活菌苗進行預防。1歲以下小牛肌肉注射1~2毫升,1歲以上的牛肌肉注射2~5毫升,間隔10天同劑量再注射1次。在已發生牛副傷寒的牛群中,應對2~10日齡的犢牛肌肉注射滅活菌苗1~2毫升。孕牛應在產前1.5~2個月時注射菌苗,所產犢牛應在1~1.5月齡時注射一次菌苗。體質瘦弱和患病的牛不得注苗,注苗後有的牛可能出現較微弱反應,如精神不振、減食、產奶量下降等,不需治療,2~5天內反應可自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