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頭尖(天南星科犁頭尖屬植物)

犁頭尖(天南星科犁頭尖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犁頭尖(Typhonium blumei Nicolson & Sivadasan),天南星科犁頭尖屬草本植物。犁頭尖塊莖近球形,頭狀或橢圓形、褐色、具環節、頸部生纖維狀鬚根;葉戟狀三角形,葉脈綠色;葉柄鳶尾式排列;花序梗單一,生於葉腋,淡綠色,圓柱形;肉穗花序無梗;雌花序圓錐形;中性花序線形,淡綠色;雄花序橙黃色;花期5-7月;果期7-9月。因其葉片為戟形或深心狀戟形,形似犁頭,故名“犁頭尖”。

犁頭尖分布在中國浙江、江西、福建、雲南等地;東南亞地區也有分布。犁頭尖喜生於村前屋後、田野、路旁、低洼濕地及雜草叢中。

犁頭尖具有解毒消腫,散結,止血功效;主治毒蛇咬傷,血管瘤,淋巴結結核,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犁頭尖葉形獨特,花序奇異,具有醒目的大型紫紅色佛焰苞及細長鼠尾狀附屬體,為形色俱佳的觀賞植物,適宜盆栽觀賞。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藥用價值,觀賞價值,

形態特徵

草本植物。犁頭尖塊莖近球形,頭狀或橢圓形,直徑1-2厘米,褐色,具環節,節間有黃色根跡,頸部生長1-4厘米的黃白色纖維狀鬚根,散生疣凸狀芽眼。幼株葉1-2,葉片深心形、卵狀心形至戟形,長3-5厘米,寬2-4厘米,多年生植株有葉4-8枚,葉柄長20-24厘米,基部4厘米鞘狀、鶯尾式排列,淡綠色,上部圓柱形,綠色;葉片綠色,背淡,戟狀三角形,前裂片卵形,長7-10厘米,寬7-9厘米;後裂片長卵形,外展,長6厘米,基部彎缺呈“開”形;中肋2面稍隆起,側脈3-5對,最下1對基出,伸展為側裂片的主脈,集合脈2圈。葉脈綠色。葉柄鳶尾式排列。
花序柄單1,從葉腋抽出,長9-11厘米,淡綠色,圓柱形,粗2毫米,直立。佛焰苞:管部綠色,卵形,長1.6-3厘米,粗0.8-1.5厘米;檐部綠紫色,捲成長角狀,長12-18厘米,下部粗6毫米,盛花時展開,後仰,卵狀長披針形,寬4-5厘米,中部以上驟狹成帶狀下垂,先端旋曲,內面深紫色,外面綠紫色。肉穗花序無柄,雌花序圓錐形,長1.5-3毫米,粗3-4毫米;中性花序線形,長1.7-4厘米,下部7-8毫米長具花,連花粗4毫米,無花部分粗約1毫米,淡綠色;雄花序長4-9毫米,粗約4毫米,橙黃色;附屬器深紫色,具強烈的糞臭,長10-13厘米,基部斜截形,明顯具細柄,粗4毫米,向上漸狹成鼠尾狀,近直立,下部1/3具疣皺,向上平滑。雄花近無柄,雄蕊2,藥室2,長圓狀倒卵形,雌花:子房卵形,黃色,柱頭無柄,盤狀具乳突,紅色。中性花同型,線形,長約4毫米,上升或下彎,兩頭黃色,腰部紅色。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犁頭尖生於村前屋後、田野、路旁、地邊、低洼濕地及雜草叢、石隙中。

分布範圍

犁頭尖分布在中國浙江(樂清、永嘉、鹿城、甌海、平陽、泰順等地)、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海拔1200米以下,印度、緬甸、越南、泰國至印度尼西亞(爪哇、蘇拉威西島)、帝汶島,北至日本琉球群島、九洲南部均有分布。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犁頭尖塊莖入藥。有毒。能解毒消腫、散結、止血,主治毒蛇咬傷,癰癤腫毒、血管瘤、淋巴結結核、跌打損傷、外傷出血。一般外用,不作內服。

觀賞價值

犁頭尖葉形獨特,花序奇異,具有醒目的大型紫紅色佛焰苞及細長鼠尾狀附屬體,為形色俱佳的觀賞植物,適宜盆栽觀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