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鞘翅糞蜣科,前足開掘式,後足生於身體後部,有光澤鱗片。體形壯實,和糞金龜很相像。雄的犀糞蜣前背上雖然有三把劍鋒朝前的劍,其實卻生性平和,溫情。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犀糞蜣
- 目:鞘翅目
- 科:糞蜣科
簡介,文本解讀,整體感知,問題探究,思考與討論,教學建議,關於作者,關於《昆蟲記》,
簡介
屬鞘翅糞蜣科,前足開掘式,後足生於身體後部,有光澤鱗片。體形壯實,和糞金龜很相像。雄的犀糞蜣前背上雖然有三把劍鋒朝前的劍,其實卻生性平和,溫情。犀糞蜣喜歡露天的沙地,放牧的羊群在那裡撒下黑色糞球,那就是糞蜣的食物,如果沒有羊糞,兔糞也可以,兔糞容易收集,因為膽小的兔子總是在固定的地方排便。
又名:屎殼郎(俗語)
文本解讀
整體感知
法布爾耗費一年多的時間去觀察這種常常被我們忽略的小昆蟲——犀糞蜣,才形成了這樣一篇鮮活的、充滿生命美感的文字。
法布爾在一年多的細心觀察中,詳細記錄了犀糞蜣的外形、習性、住所、配偶、孵化等等。既讓我們了解到了犀糞蜣身上鮮為人知的靈性,又讓人不能不驚嘆法布爾罕見的觀察能力和詩意的語言風格。
在法布爾的筆下,犀糞蜣是與我們平等的生命,他沒有蹲在實驗室里對昆蟲開膛破肚,而是在蔚藍的天空下,研究本能,探究生命,這是對生命莫大的尊重。這份獨特的情感滲透在《犀糞蜣》的字裡行間。
犀糞蜣雖“體型壯實”但卻“性情溫和”;“單身獨居”的“年輕糞蜣”會在三月初尋找配偶,相會成親,辛勤勞動的“待嫁姑娘”在“晨曦初現”“萬籟俱寂”的浪漫時刻便會迎來自己的如意郎君;夫妻之間即便被拆散也“相互認識”“彼此忠誠”;它們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共同建造自己的家園;在圓圓的洞底,有它們為幼蟲建立的“彎彎曲曲”的嬰兒室,上面蓋著“用羊糞碎片做成的餅”,那是幼蟲孵出後即可享用的美味;幼蟲在父母的呵護下,有長長的成長期,它們“躲在餅里,不受酷暑嚴寒的影響,遠離外界的紛擾,那有多舒服啊!何必要匆匆忙忙長大呢?”它們“扭著身軀鑽出沙層,在餅上東咬一口西咬一口,接著又拱起背晃晃身子,顯得非常幸福”;“在父輩們普遍對兒輩冷漠不關心的昆蟲中,犀糞蜣對家人的熱忱的確非常奇特”,當“孩子們各奔東西追逐羊糞”之時,雄糞蜣“精力耗盡,離開洞穴,死在露天”,而“忠於家政”的雌糞蜣也就“平靜而滿足地去世了”。
滿懷童心且執著的觀察,富有詩意與幽默感的描述,熱愛自然、敬畏生命的品質,讓每一個閱讀法布爾文字的人都驚嘆這位“昆蟲詩人”的偉大!
問題探究
1.犀糞蜣身上的品質帶給人類的思考。
犀糞蜣身上的品質讓我們不得不反思人類自身,我們是否也像犀糞蜣一樣堅守住一份純真美好的情感,不受任何誘惑,忠誠於彼此;我們是否也像犀糞蜣那樣有高度的家庭責任感,任勞任怨地承擔起自己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和需要承擔的義務;是否以滿腔的熱忱去經營自己的家庭。我們人類常常自大地認為,人類是萬物的主宰,常以俯視的目光去看待弱小的生靈,其實,昆蟲雖然弱小,但它們身上卻擁有和人類同樣高貴的情感甚至還超過人類自身。一切有生命的生靈和人類都是平等的,對一切生命我們都應該懷有一顆敬畏之心。而作者正是以平等的視角去看待犀糞蜣,以一顆敬畏之心去觀察,去記錄,才讓我們體會到了昆蟲世界的脈脈溫情。
2.法布爾語言的特點。
(1)充滿童心、輕鬆自然:法布爾把他所研究的昆蟲都看成是與自己平等的生命,他像一個孩子一樣去觀察,去記錄,去研究,所以才會帶給我們如此輕鬆自然的文字。
如:洞主待在洞底,總是單身獨居。
有一位丈夫就夠了。經過一場爭鬥,勝者留下,敗者出走另行解決。
當年才出生的年輕糞蜣慢慢地爬出地面,第一次享受陽光的沐浴。
你看,玻璃試管內的幼蟲,扭著身軀鑽出沙層,在餅上東咬一口西咬一口,接著又拱起背晃晃身子,顯得非常幸福。
……
(2)詼諧幽默、富有詩意:法布爾既是一位幽默大師,又像一位詩人,他的語言詼諧幽默且充滿詩意,讀來輕鬆而又充滿趣味。
如:秋季,秋雨滋潤著被夏日的驕陽烤乾的大地。……第一次享受陽光的沐浴。
當晨曦初現,萬籟俱寂時,求婚者就找上門來。
到十月份,秋雨滋潤大地,枯草返綠,羊群歡奔。才出世的犀糞蜣紛紛鑽出地洞,迎接歡樂的陽光。
……
思考與討論
一、法布爾被當時法國與國際學術界譽為“動物心理學的創始人”。他有一個驚人的結論:“本能就是天才。”他的《昆蟲記》著意描繪了昆蟲為生存而鬥爭所表現出來的妙不可言的靈性。課文中描寫的犀糞蜣有哪些我們平時所不知道的靈性?
設定此題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通過認真閱讀課文,感悟小昆蟲身上具有的高貴品質。
參考答案:在作者眼中,犀糞蜣是一種具有高尚品德的昆蟲,它們生性平和,溫情,工作勤奮,對配偶忠誠,對家庭有責任感。它們是如此地富有靈性,以至於不能不讓人肅然起敬。
二、進化論的奠基人達爾文讚譽法布爾是“罕見的觀察家”。對於犀糞蜣這種普通到我們常常視而不見的小東西,作者竟細心觀察了一年多。結合課文,談談法布爾是如何觀察犀糞蜣的,並思索是什麼動力驅使他長年累月地觀察那些極為普通的昆蟲。
設定此題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認識法布爾獻身科學的精神。法布爾一生致力於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現自然界蘊含著的科學真理。正因為如此,他才能長年累月地觀察那些極為普通的昆蟲,並從中得到極大的樂趣。他對犀糞蜣的觀察和研究正是如此,從秋季到第二年秋季,從成年犀糞蜣到犀糞蜣的幼卵,從犀糞蜣的習性到犀糞蜣的家庭關係,這種觀察是細微而全面的,這種研究是獨到而精深的。
法布爾晚年時,法國文學界多次向諾貝爾文學獎評審推薦法布爾,均未成功。為此,許多人或在報刊發表文章或寫信給法布爾,為他抱不平。法布爾則回答他們:“我工作,是因為其中有樂趣,而不是為了追求榮譽。你們因為我被公眾遺忘而憤憤不平,其實,我並不很在乎。”
參考答案:為了了解犀糞蜣的洞穴,他親自動手挖掘;為了了解犀糞蜣是否忠誠,他不厭其煩地實驗;為了了解犀糞蜣的生長曆程,他積年累月地觀察。他畢生恪守“事實第一”的首要原則,把科學工作的實證精神發展到極其嚴謹的地步。正是這種細緻的觀察,嚴謹的態度,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使法布爾贏得了達爾文的讚譽。
對科學真理的摯愛是法布爾的內在動力。正是這種愛,給了他把昆蟲興趣變成昆蟲學事業的勇氣和力量。法布爾一生致力於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現自然界蘊含著的科學真理。正因為如此,他才能長年累月地觀察那些極為普通的昆蟲,並從中得到極大的樂趣。
教學建議
這是一篇妙趣橫生的文章,在學習本文的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對科學的興趣,以及熱愛科學的感情。同時,還要啟迪學生熱愛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一、教學時要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要上得枯燥乏味。因此,多讀,讓學生自己討論是可取的辦法。
二、討論,可引導學生談一談自己觀察到的有關昆蟲的有趣的現象,以增強學生的觀察興趣。要求學生將觀察所得記錄下來,同學之間互相介紹,再用擬人的方法寫成有趣的文章。
三、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閱讀有關法布爾《昆蟲記》中的其他作品,積累語言,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
四、鼓勵學生走進大自然,細緻地觀察一種昆蟲或小動物,模仿法布爾生動幽默的語言風格為它畫像相關資料.
關於作者
1.法布爾其人
法布爾(1823~1915),法國昆蟲學家。師範學校畢業後,任中學教師。自幼愛好自然,經常觀察昆蟲和貝類的生活情況。晚年詳細觀察棲息於未墾地中的各種昆蟲和蜘蛛,於1879~1907年間將研究所得陸續寫出《昆蟲記》十卷。在《昆蟲記》中,法布爾對這些昆蟲的生活技術作了精闢的闡述,並驚嘆昆蟲本能的精密性與穩定性,但不能接受本能系動物在進化過程中逐漸發展而來的觀點,因而反對進化論。主要著作還有《自然科學編年史》以及關於物理學和化學方面的著作。
2.法布爾談自己
法布爾說:“我是聖多馬(耶穌十二門徒之一,親手觸摸耶穌傷口相信其復活。—編者注)難於對付的弟子,在對某個事物說‘是’以前,我要觀察、觸摸,而且不是一次,是兩三次,甚至沒完沒了,直到我的疑心在如山的鐵證下歸順聽從為止。”
(《昆蟲記》 卷七)
法布爾所寫《昆蟲記》序言結尾:“非常遺憾,如今我被迫中斷了這些研究。要知道從事這些研究,是我一生得到的唯一僅有的安慰。閱盡大千世界,自知蟲類是其最多姿多彩者中之一群。即使能讓我最後再獲得些許氣力,甚至有可能再獲得幾次長壽人生,我也做不到徹底認清蟲類的益趣。”
法布爾說:“一點兒不假,我在為學者們撰寫文章,為將來有一天會多少為解決‘本能’這一難題做些貢獻的哲學家們撰寫文章,但我也是在,而且尤其是在為青年人撰寫文章,我實在想讓他們熱愛這門你們這么想讓人憎恨的自然史。”
(《昆蟲記》 卷二)
法布爾說:“學習這件事不在乎有沒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於你自己有沒有悟性和恆心。”
3.他人眼中的法布爾
我的目光追隨著法布爾。衣著儉樸、清瘦頑強的老人緊緊盯著一隻石蜂,用隨身的紙筆記錄這隻昆蟲的一舉一動。“這只能是本能而不是別的!”他大聲說。曠野的風吹過,把他的聲音帶到了遠方,迴響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公墓上空;在那裡,長眠著偉大的博物學家查理·達爾文。
作為勢均力敵的對手,他們互相理解並尊重對方的見解,然而彼此決不同意。但是,“尊重”,一個多么珍貴的辭彙呀……只有真正的學者才能把它融入自己的性格。
法布爾有點累了。他撐起拐杖,讓自己的雙腳略微休息一下。歲月刻蝕了他的面容,不過並沒有沖淡茜草染在他手上的紅色,那是他年輕時從事工業化學的紀念;貧困磨損了他的健康,不過並沒有減少他心中的信念,那是他長期從事昆蟲研究的動力。
他站了一會兒,想起許多事情。因為沒有財產,人們好心地勸他放棄他的目標。一些著名的學者讀了他的論文,特意來拜訪他,然而竟找不到想像中的設備精良的實驗室,甚至沒有酒窖。作為外省的科學家代表之一,他被引見給法皇,卻冒冒失失地混淆了“先生”和“陛下”……
貧困、靦腆、樸素、謙遜的法布爾是昆蟲世界最熱心和最真實的探索者……
(選自《與窮困潦倒的生活搏鬥了40年——法布爾的文學》)
4.文學界對法布爾的諸多評價
法國文學界尊稱為“昆蟲世界的維吉爾”;
法國與國際學術界譽為“動物心理學的創始人”;
查理·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讚譽法布爾是“罕見的觀察家”;
雨果:“法布爾是描寫昆蟲世界的荷馬”;
羅曼·羅蘭:“法布爾是我最崇拜的法國人之一。他在觀察昆蟲上體現出來的天才即充滿激情的韌勁,給我帶來的愉悅不亞於任何藝術傑作”;
魯迅:“他的著作還有兩種缺點:一是嗤笑解剖學家,二是用人類道德於昆蟲世界。但倘無解剖,就不能有他那樣精到的觀察,因為觀察的基礎,也還是解剖學;農學者根據對人類的利害,分昆蟲為益蟲和害蟲,是有理可說的,但憑了當時的人類道德和法律,定昆蟲為善蟲或壞蟲,卻是多餘了。有些嚴正的科學者,對於法布爾的有微詞,實也並非無故。但倘若對這兩點先加警戒,那么,他的大著作《昆蟲記》十卷,讀起來也還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書。”
5.法布爾精神
法布爾寫《昆蟲記》並不局限於僅僅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生活,而是以人性關照蟲性,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無不滲透著人文關懷,並以蟲性反觀社會人生,睿智的哲思躍然紙上;最重要的是,整部作品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之情,充滿了對自然萬物的讚美之情。正是這種對於生命的尊重與熱愛的敬畏之情,給這部普普通通的科學著作注入了靈魂,使這部描寫微小昆蟲的書成為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鴻篇巨製。
貧窮和偏見困擾了法布爾的一生,他完全可以利用化學和數學天賦走一條駕輕就熟的捷徑,贏得掌聲和榮譽,過上夢想中的好日子。他之所以執著而艱難地堅持自己的研究和探索,是因為他有著某種精神;那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如果沒有這種精神,就沒有《昆蟲記》,人類的精神之樹上將少掉一顆智慧之果。
法布爾曾經提出一個問題:“只為活命,吃苦是否值得?”為何吃苦的問題,他已經用自己的92個春秋做出了回答:迎著“偏見”、伴著“貧窮”、不怕“犧牲”“冒犯”和“忘卻”,這一切,就是為了那個“真”字。追求真理、探索真相,可謂“求真”。求真,這就是“法布爾精神”。
關於《昆蟲記》
1.一部非常奇特的“自傳”——法布爾的《昆蟲記》
在冷酷無情的大自然環境中,昆蟲們堅忍不拔地為個體與種族的生存而鬥爭。法布爾也一如他所摯愛的昆蟲一樣,百折不撓地堅持自己的研究方法。當法布爾從他的“荒石園”中捧出濃縮他一生研究昆蟲的成果——《昆蟲記》,用大量翔實的第一手資料,將紛繁複雜的昆蟲世界真實地呈現在人們的面前時,世界震驚了。
《昆蟲記》(又譯作《昆蟲的故事》)的法文為“昆蟲學研究的追憶”,副標題為“對昆蟲本能及其習俗的研究”。這部著作在法國自然科學史與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曾被譯成13種文字,100多年來激發了幾代青少年對自然科學、生物學的興趣。
它是法布爾詳細觀察昆蟲的生活以及為生活、種族繁衍所進行鬥爭的筆記。全書共分10卷,每卷包含若干章,每章詳細、深刻地描繪一種或幾種昆蟲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
《昆蟲記》是一部嚴謹的科學著作,但面孔卻十分和善,不故作深刻,沒有乾巴巴的學究氣,沒有學術著作的晦澀枯燥與一本正經,“沒有充滿言之無物的公式、一知半解的瞎扯,而是準確地描述觀察到的事實,一點兒不多,一點兒不少。”(《昆蟲記》卷二)
1910年,法布爾已過86歲,家人以“從事《昆蟲記》寫作五十周年”之名,邀集法布爾的摯友和學界好友來到“荒石園”,為他舉行一次小型慶祝會。法布爾倍感安慰,熱淚盈眶。訊息傳出,輿論界大嘩大驚:法國人居然把隱居“荒石園”中的這位值得驕傲的同胞忘得如此輕鬆!法布爾不在乎這“疏忽”,他正開始籌劃出版全十卷精裝本《昆蟲記》,並親自為這一版本寫下一篇短短的序言。序言結尾是這樣幾句話:“非常遺憾,如今我被迫中斷了這些研究。要知道從事這些研究,是我一生得到的唯一僅有的安慰。閱盡大千世界,自知蟲類是其最多姿多彩者中之一群。即使能讓我再獲得些許氣力,甚至有可能再獲得幾次長壽人生,我也做不到徹底認清蟲類的逸趣。”
2.“殘酷”的“散文寫作”——法布爾的語言風格
《昆蟲記》是以大量科學報告材料和文學氣質艱苦寫成的巨著,文體基本為散文,主體內容集中在昆蟲學問題上,同時收入一些講述經歷、回憶往事的傳記性文章,若干解決理論問題的議論,以及少量帶科普知識性的文字。一位飽經滄桑、追求不止的昆蟲學探索者的優勢,在這部巨著中得到充分發揮。十卷二百二十餘篇,內容豐富自有公論;可其工程之艱難,恐怕只有作者本人才最清楚。法布爾這樣說:“散文寫作”比求解方程根來得“殘酷”。
其實,法布爾《昆蟲記》的文風優美並不在於修辭琢句和雕蟲小技,而在於表現作者的人品。所謂“風格即人”,其實應當說“風格即人格”。一個人格低下的作家,不論他有多大文字上的功夫,多大的“才華”,也創作不成高尚的作品。法布爾出生於法國南省的窮鄉僻壤,從小過著極其窮困的生活。他在勞苦大眾的懷抱中長大,理解勞苦人民,同情勞苦人民,他以同情勞苦人民之心去同情渺小的昆蟲,他懷著對渺小生命的尊重與熱愛去描寫(甚至歌頌)微不足道的昆蟲,這就是《昆蟲記》充滿人情味的理由。《昆蟲記》充滿對昆蟲的愛,對微小生命的愛,所以使廣大讀者深受感動。我們應當從這個角度去理解《昆蟲記》是科學理論與藝術因素相融合的藝術意義,而不應單純理解《昆蟲記》文字技巧的高妙。《昆蟲記》的文字技巧並不特別細巧,它的特點是樸素與真實。而單純文字技巧高妙,並不一定能產生深刻動人的作品。《昆蟲記》是作者以真誠的心寫成的真誠的作品。以這樣樸實真誠的文筆去寫別的題材也可以感動讀者,寫昆蟲就取得了這樣的效果,這是完全自然的,絲毫沒有令人難以理解的理由。
法布爾對昆蟲的描述既充滿童心又富有詩意和幽默感。在他的筆下,松樹金龜子是“暑天暮色中的點綴,是鑲在夏至天幕的漂亮首飾”;螢火蟲是“從明亮的圓月上游離出來的光點”;犀糞蜣在他眼裡是“忘我勞動……堅持在地下勞作,為了家庭的未來而鞠躬盡瘁”。難怪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稱讚法布爾為“昆蟲世界的荷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