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布信

特布信(1925年3月17日—2010年5月28日),蒙古族,蒙古哈日奴特氏,全名特布信敖其爾,漢名烏書春。內蒙古哲里木盟科爾沁右翼前旗(今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人,蒙古族。曾任內蒙古自治區運動聯合會興安盟分會主任,烏蘭察布盟副盟長,內蒙古人民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常委、內蒙古大學內蒙古近現代史研究所教授。。從事內蒙古近代史和內蒙古革命史教學與研究。

1981年內蒙古大學校長。1983年評為教授。曾主編《沙俄侵略我國蒙古地區簡史》,曾任中國蒙古史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民族史學會理事,中國民族史學會顧問,中亞研究會顧問,中國蒙古國研究會理事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特布信
  • 別名:特布信敖其爾,漢名烏書春
  • 國籍:中國
  • 民族:蒙古族
  • 出生地:內蒙古哲里木盟科爾沁右翼前旗
  • 出生日期:1925.03.17
  • 逝世日期:2010.05.28
  • 畢業院校:東京帝國大學
  • 代表作品:論著《近代內蒙古人民革命鬥爭》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相關新聞連結,

人物簡介

1943年留學日本,就學於東京帝國大學(今國立東京大學)經濟系。1945年3月回國,在王爺廟(今烏蘭浩特市)育成學院任教。1946至1947年,任內蒙古自治區運動聯合會興安盟分會主任。1952年任烏蘭察布盟副盟長。1957至1958年,任內蒙古人民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1961年10月調內蒙古大學歷史系蒙古史研究室(今蒙古史研究所),從事內蒙古近代史和內蒙古革命史教學與研究。1979年任內蒙古大學副校長,兼蒙古史研究室主任。1981年內蒙古大學校長。1983年評為教授。曾主編《沙俄侵略我國蒙古地區簡史》。
特布信教授特布信教授
主要論著《近代內蒙古人民革命鬥爭》,與黃時鑒、郝維民合作,《內蒙古大學學報》1964年第2期.

人物生平

1925年3月17日出生於內蒙古科爾沁右翼前旗管旗章京家庭,蒙古哈日奴特氏,全名特布信敖其爾。漢名烏書春,從小受到嚴格的蒙漢文教育。1933-1937年在王爺廟(今烏蘭浩特)科右前旗第一國小讀書,1938-1941年在扎蘭屯國民高等學校讀書,1942年考入長春留日預備學校,1943年東渡日本,就讀於東京大學,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在海外留學的蒙古族青年之一。1945年4月因戰亂,大學停辦而輟學回國。
特布信教授於1945年5月至8月,在王爺廟育成學院任教師。抗戰勝利後,9月赴長春參加八路軍開辦的“青年讀書會”,學習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毛澤東思想。11月末至次年4月在王爺廟東蒙軍政幹部學校任政治教員兼政治隊長。1946年“四三會議”期間當選為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執行委員會委員,並於1946年5月-1947年8月任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興安盟分會主任。1947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5月,出席內蒙古人民代表會議,在內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大會上當選為內蒙古參議會駐會參議員。1947年9月-1948年8月領導完成扎賚特旗土改工作。1948年9月-1949年3月在中共內蒙古黨委第一期黨校學習。
1949年5月隨同內蒙古黨委副書記奎壁率領160餘名東部幹部來綏遠省開展蒙旗工作。1949年9月到四子王旗開闢烏盟工作,1950年-1956年任烏盟人民政府秘書長、副盟長。1957年-1958年6月任內蒙古人民出版社社長。1958年7月-1960年2月被錯劃為右派,開除黨籍,下放農村監督勞動。1960年3月-1961年9月在內蒙古藝術學校任教,此間,經內蒙古黨委宣布摘掉右派帽子,調入內蒙古大學工作。
1961年10月-1978年在內蒙古大學歷史系蒙古史研究室任講師,在歷史系高年級首次開蒙古史課程,並與黃時鑒郝維民先生合寫了《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內蒙古人民的革命鬥爭》長篇學術論文,主編了《沙俄侵略我國蒙古地區簡史》,編寫《內蒙古史綱》近代部分。1979年1月,經中央撥亂反正,內蒙古黨委宣布右派問題予以徹底平反,恢復名譽,恢復黨籍及原級別待遇,並任內蒙古大學副書記、副校長。
特布信於1981年1月-1985年7月任內蒙古大學校長兼書記。1982年評為教授,擔任碩士研究生導師。特布信教授主持工作和任校長期間,正值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國進入歷史新時期。為實現儘快解脫過去“左”的思想束縛,穩妥地進入歷史新時期這種轉變,他作出了重大貢獻。
特布信教授在任期間,注重加強具有民族特色的重點學科建設,在原中文系分別成立了蒙語系和漢語系,將原蒙古語言研究室和蒙古史研究室提升為研究所,並成立了專門研究內蒙古近現代史的學術機構。為了打破學校封閉狀態,了解外國,也使外國了解內大和內蒙古,1985年4月率領內大訪問團訪問美國哈佛大學、西華盛頓大學和印第安納大學等世界蒙古學研究中心。回程訪問日本東京大學京都大學東京外國語大學亞非語言文化研究所等,簽訂協定,建立了校級交流關係,為以後的國際學術交流打下了重要基礎。
特布信教授1987年曾任內蒙古政協常委兼內蒙古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副主任、自治區政府布赫主席諮詢組成員。曾當選為中國史學會理事及中國蒙古史學會、中國中亞文明史研究會等國家級以及內蒙古相關學會的理事長、副理事長,現尚任蒙古學百科全書總編委員會常務副總編,指導編纂大型蒙古學巨著《蒙古學百科全書》蒙漢文各20卷本工作。2005年榮獲蒙古學學院功勳教師榮譽稱號。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內蒙古大學原黨委書記、校長,著名蒙古學家,盟市級離休幹部特布信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10年5月28日7時40分在呼和浩特逝世,享年85歲。

相關新聞連結

我校師生痛別特布信老校長
內蒙古大學黨政辦 宣傳部 攝影:張建設
2010年6月4日上午9:00,特布信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呼和浩特市殯儀館舉行。 參加特布信同志遺體告別儀式的有:特布信同志的夫人、子女及親屬,自治區副主席連輯,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阿拉坦敖其爾及夫人瑪尼,自治區人大原副主任張鶴松,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原部長特古斯及夫人哈森,自治區黨委統戰部原部長鬍達古拉,自治區人大常委會秘書長鬍毅峰,自治區教育廳廳長李東升,內蒙古師範大學校長 楊一江,內蒙古民族大學黨委書記特木爾,內蒙古社科院副院長馬永真,烏蘭察布市副市長、內蒙古大學副校長佟國清,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幹部四處處長孟和達來,民族集團董事長雲文廣。 參加遺體告別儀式的內蒙古大學老領導有:原黨委書記、校長方天祺、原黨委書記呂安全,原副校長包祥,原副校長、紀委書記王政祥。
現任領導有:校長陳國慶,校黨委副書記王貴印,副校長王萬義,藝術學院院長李玉林。內蒙古大學各單位、各部門的負責同志和特布信同志生前友好和同事等參加告別儀式。 為特布信同志敬獻花圈、發來唁電、唁函的國家、自治區和有關單位的領導有: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布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旭日乾院士,自治區副主席連輯,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原主任巴圖巴根,國家民委原副主任洛布桑及夫人齊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協原副主席巴岱,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原副主席陳育寧,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原部長特古斯及夫人哈森,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郝秀山及夫人斯琴,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王鳳歧張鶴松阿拉坦敖其爾及夫人瑪尼,自治區政協原副主席陳又遵許柏年,自治區人大常委會秘書長胡毅峰,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副部長、老幹部局局長董樹君,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副部長武開樂,自治區教育廳廳長李東升,自治區安監局局長張院忠,自治區婦聯主席陳羽,自治區政府辦公廳原主任哈斯及夫人白岩,內蒙古師範大學黨委書記陳中永、校長楊一江,內蒙古民族大學黨委書記特木爾、校長王頂柱,內蒙古建築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巴音巴圖、院長侯元,內蒙古社科院副院長馬永真,烏蘭察布市政府副市長佟國清,興安盟政協原主席旺順扎布,內蒙古財經學院原副院長王志榮,內蒙古大學老領導和現任領導。 為特布信同志敬獻花圈、發來唁電、唁函的國際友人有:日本蒙古學學會原會長若鬆寬,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學術院教授吉田順一,日本國立亞非語言研究所教授、東洋文庫研究員、國際蒙古學聯合會理事 中見立夫,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教授二木博史、波恩大學東方學亞洲研究所蒙古學與藏學研究室教授夏嘉思,波恩大學亞洲研究中心蒙古學藏學研究所教授維羅妮卡·法依特。為特布信同志敬獻花圈、發來唁電、唁函的單位有:自治區人民政府,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自治區黨委組織部,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自治區團委,自治區婦聯,自治區社科聯,自治區教育廳(高教工委),自治區民委,自治區安監局,內蒙古社科院,內蒙古人民出版社,興安盟盟委、行署,烏蘭察布市市委、市政府,興安盟科右前旗旗委、旗政府,扎賚特旗旗委、旗政府,內蒙古民族集團等單位,中央民族大學,西北民族大學,新疆大學,寧夏大學,北方民族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內蒙古工業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內蒙古科技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內蒙古建築職業技術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等區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內蒙古大學黨委、內蒙古大學以及學校各部門、各學院都敬獻了花圈。 在特布信同志病重期間和去世後,先後到醫院和家中進行探望、表示慰問的領導有:自治區副主席連輯,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原主任巴圖巴根,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王鳳歧、阿拉坦敖其爾。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原部長特古斯以及內蒙古大學現任領導和老領導。在特布信同志去世後,新疆自治區政協原副主席巴岱同志專門打電話表示慰問。 我校校長陳國慶教授介紹了特布信同志的生平。 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劉文英主持送別儀式。 特布信同志長子代表子女致懷念文。
特布信同志的遺體安放在鮮花叢中,覆蓋著鮮艷的中國共產黨黨旗。參加送別儀式的領導和同志們一一向特布信同志的遺體告別,並與特布信同志的夫人、子女和親屬一一握手慰問。
特布信同志,1925年3月17日出生於內蒙古科爾沁右翼前旗蒙古族家庭。1933—1937年在王爺廟科右前旗第一國小讀書;1938—1941年就學於扎蘭屯國民高等學校。為尋求民族解放道路,1943年東渡日本,先後就讀於日本第一高等學校、東京帝國大學經濟系。他雖身處異國,卻時刻關注祖國的命運,日夜思慮民族的前途。通過在留學生中所設立的秘密圖書館有幸得到馬列主義著作、蘇俄革命的信息和中國共產黨、八路軍的有關資料,從而堅定了救國救民的信念。他曾在日本第一高等學校的演講台上冒著坐牢殺頭的危險,向全校師生揭露日本侵華的真相,抨擊日本軍國主義罪行,表現出無畏的精神和堅定的信念。1945年4月,日本侵華戰敗前夕,他毅然回到祖國,在王爺廟育成學院任教,向學生們宣講革命道理。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特布信同志參與了東蒙有識之士組織的“內蒙古人民解放委員會”,積極投身到民族解放鬥爭的洪流中。在東蒙軍政幹部學校任政治教員兼政治隊長,講授以馬克思主義為內容的政治課,宣講蒙古民族的解放問題。1946年3月由他任團長,親率東蒙第一支民眾工作團深入農村,發動民眾,開展清算鬥爭。
1946年“四三”會議統一內蒙古自治運動後,特布信同志任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興安盟分會主任,並被增補為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執行委員,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內蒙古自治運動的領導工作,由一個樸素的民族主義者成長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1947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4月,參加內蒙古人民代表會議,當選為內蒙古自治政府臨時參議會駐會參議員,參與推行內蒙古民族區域自治。11月,任興安盟扎賚特旗土改工作團團長和民運部副部長。1948年10月,進入中共內蒙古黨校第一期學習班學習。1949年5月,內蒙古共產黨工作委員會、內蒙古自治政府決定從東蒙抽調160名蒙古族幹部,在內蒙古自治政府民政部長奎璧帶領下,特布信等領隊同志赴內蒙古西部國民黨統治的綏蒙地區開闢蒙旗工作,以他蒙漢兼通的優勢書寫傳單信件,對分化瓦解德王的偽自治政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期間先後任中共綏蒙區委員會秘書、烏蘭察布盟工作團負責人。 1950年4月至1956年12月,特布信同志歷任烏蘭察布盟人民政府秘書長、副盟長、政府機關黨組書記。領導了民主建政、剿匪肅特、鎮壓反革命等一系列社會變革運動,被牧民譽為有文化、有知識、有水平、知民心的好領導。
1957年1月,特布信同志調任內蒙古人民出版社社長、總編輯、內蒙古文化局黨組成員。同年5月,在內蒙古自治區成立10周年時,他以務實的作風,對內蒙古自治區的文化、教育,特別是出版事業,進行了調查研究,發表了《蓬勃發展的人民出版事業》專文,全面總結了自治區的出版事業,熱情謳歌了內蒙古文化與出版事業的巨大成就。在當時開始的整風運動中,特布信同志在內蒙古黨委召開的少數民族幹部座談會上,以多年基層民族工作的實際體會與理論思考,就貫徹民族區域自治政策、蒙漢民族關係、社會主義改造、經濟建設以及黨的領導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發表了許多頗有見地的意見。 正當年輕有為、才華橫溢的特布信同志為了民族教育和文化的發展心無旁騖、盡心竭力之時,卻遭遇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反右擴大化運動,蒙受了不白之冤,被下放農村監督勞動。1961年,他在內蒙古藝術學校任教期間,內蒙古黨委決定摘掉其右派帽子,並調入內蒙古大學工作。在此期間,與其他同志合作撰寫了《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內蒙古人民的革命鬥爭》長篇學術論文,並在其中發揮了主導作用;1965年參加《內蒙古史綱》的編寫工作。隨之,又被迅猛而來的“文化大革命”再次剝奪了他在蒙古學領域發揮才智的機會,以莫須有的罪名被軍管監禁,飽受折磨,身心受到極大摧殘,直至1973年才被解除軍管回校恢復工作。1975年,以特布信同志為主導,編寫了第一部《沙俄侵略我國蒙古地區簡史》,他又重新致力於蒙古史研究工作。
粉碎“四人幫”,改革開放後,特布信同志迎來了事業的第二個春天。1979年1月,根據中共中央關於糾正反右派擴大化錯誤的決定,內蒙古黨委徹底糾正了對特布信同志民族右派問題的錯誤決定,恢復黨籍和職級待遇。特布信同志先後任內蒙古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和書記、校長等職,並晉升教授,兼任蒙古史研究所所長。他重新就職於高校領導崗位,以共產黨人的寬廣胸懷,領導內蒙古大學撥亂反正工作,一方面對蒙古學等原有學科進行了恢復發展,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他著力加強具有民族特色的重點學科建設,對蒙古學研究和民族高等教育發展給予特殊的關注和支持,將內蒙古大學原有的蒙古語言、歷史兩個研究室升格為研究所,新建內蒙古近現代史研究所,從1980年開始招收蒙古史、內蒙古近現代史和蒙古語言、文學學科方向碩士研究生,培養高層次蒙古學研究人才,進一步完善了蒙古學研究的格局;另一方面,特布信同志體察時代的發展和社會需求,提出並實施籌建法律等專業,這在當時全國高校中也屬較早的學科建設之舉。 特布信同志以他對教育的遠見,積極推進內蒙古大學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1985年,特布信同志親率內蒙古大學學術訪問團,與美國哈佛大學西華盛頓大學印第安納大學日本東京大學大正大學拓殖大學東京外國語大學京都大學等進行了廣泛的學術交流,簽訂校際交流協定,使內蒙古大學邁出了國際開放的步伐,為內蒙古大學的建設與發展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特布信同志歷任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蒙古史學會副理事長、中國中亞文明研究會名譽理事、中國民族史學會顧問、中國蒙古國研究會理事長等學術職務。1985年,離開學校領導崗位的特布信同志,任政協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常委,文史研究委員會副主任。1988年應日本學術振興會邀請,任東京外國語大學亞非語言文化研究所客座教授;曾赴蒙古國、俄羅斯卡爾梅克共和國參加學術會議,進行學術交流,繼續為蒙古學研究奉獻力量。
1996年離休後的特布信同志,依然心繫民族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不顧年邁和眼疾,全身心投入到蒙古學研究中。自1998年始他擔任《蒙古學百科全書》總編委員會常務副總編。蒙漢文各20卷的《蒙古學百科全書》是一項重大工程,涉及蒙古學各個領域,完成全書將填補蒙古學研究的空白,具有里程碑意義。特布信同志作為整個工作的學術指導,積極參與各項重要事宜,從編寫大綱到內容的確定,無不飽含了他的心智,在他病重住院期間,也始終關心著該書的編纂、修改和出版工作,這成為他留給我們最後的精神財富。
特布信同志對黨、對人民、對國家,對終身為之奮鬥的事業無限熱愛,忠心耿耿,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對所熱愛的蒙古學研究和教學工作孜孜不倦,刻苦鑽研,一絲不苟;對親人、對朋友、對同志對學生情深似海,心如熾火,以誠相待,為人師表,率先垂範。 特布信同志是黨和人民的好兒子,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在六十五年的革命生涯中,他經歷了常人難以想像的磨難和坎坷,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他都始終不渝地堅守著人生信念。他一生光明磊落,胸懷坦蕩,講真話,辦實事,不計名利,待人真誠,高風亮節,正派清廉,錚錚鐵骨,百折不回,他是學子良師,人之益友,他為我們樹立了高尚的人生榜樣。 特布信同志的不幸辭世使我們萬分悲痛,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學習特布信同志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全力做好我們的各項工作,不斷推動各項事業的建設和發展,以告慰特布信同志的英靈。 特布信同志,安息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