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資流通

物資流通

物資流通是以貨幣為媒介的生產資料商品的交換體系。物資是物質資料的簡稱,本應包括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但自50年代以來,認為生產資料不是商品,尤其是全民所有制企業之間流通的生產資料不是商品。為了與作為商品的生活資料相區別,就把生產資料稱為“物資”,相沿至今。我國現階段的物資流通,特指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以貨幣為媒介的生產資料商品交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物資流通
  • 定義生產資料交換活動的總稱
  • 意義:生產、生活資料的流通
  • 作用:提高經濟的發展
簡介,定義,意義,特點,作用,

簡介

物資流通是生產資料交換活動的總稱。

定義

生產資料交換活動的總稱。包括生產資料從離開前一個生產過程起,到進入後一個生產過程之前的全部運動過程。它是社會再生產過程的中介,是連結生產和生產性消費的橋樑和紐帶。

意義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論述社會再生產時,把社會生產分為兩大部類:一類是生產資料的生產;另一類是生活資料的生產。與此同時,流通也被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生產資料的流通;另一部分是生活資料的流通。這是因為,生產資料的流通是社會再生產的需要。馬克思指出:“為了進行再生產,第Ⅰ部類的這些產品同樣會不斷地再作為生產資料在這個部類的各個生產部門之間進行分配,一部分直接留在這些產品的生產部門,另一部分則轉入其他生產場所,因此,在這個部類的不同生產場所之間發生一種不斷往返的運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 474頁)。馬克思在這裡所說的“不斷往返的運動”,就是指生產資料在第Ⅰ部類內部的流通。這種生產資料的流通,不僅僅是在第Ⅰ部類內部進行著,而且在第Ⅰ部類與第Ⅱ部類之間,也同樣地進行著。因此,要使社會再生產能夠不間斷地進行,就必須以生產資料流通為基礎。

特點

生產資料的流通,與生活資料的流通有著明顯的區別。這是因為,生活資料通過交換便進入了個人和社會的消費領域,被人們當作生活消費品消耗掉;而生產資料通過交換則進入了另一個生產過程,被當作生產的物質要素進行生產性消費。很明顯,生產資料的流通是“包含在生產之中的行為”;而生活資料的流通,則“與生產漠不相干”(《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101頁)。

作用

主要有:①生產資料的流通是社會再生產順利進行的前提。因為,不論生產的社會形式如何,勞動者和生產資料始終是生產的因素。②生產資料的合理流通是國民經濟按比例發展的基礎。因為,在社會化大生產的條件下,按比例分配社會勞動於各個不同的生產部門,始終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③生產資料的流通直接影響著生產發展的規模。④生產資料的流通影響著產品的品種、規格、質量、數量和成本。因為,產品的上述經濟技術指標的優劣,最終取決於生產該產品的生產資料的經濟技術條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