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與生態環境

物聯網與生態環境

《物聯網與生態環境》隸屬“物聯網在中國”系列叢書 ,由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作者是溫宗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物聯網與生態環境
  • 作者溫宗國
  • 類別:科技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6月1日
  • 頁數:412 頁
  • 定價:149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2141570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圍繞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實踐的新特色,本書系統總結了物聯網在生態環境方面的新技術、新套用和新成果,展望了物聯網在生態環境套用方面的發展方向和政策導向。緊扣“物聯網與生態環境”主題,本書介紹了其基本概念、功能原理、套用範圍、政策空間、整體架構、系統設計、支撐體系、關鍵技術、核心設備、決策平台、發展趨勢、政策導向及典型案例。
本書可作為環境和資源類專業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為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及水資源開發利用、城鄉建設、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等相關政府部門、科研單位、企業工作人員的參考書。

圖書目錄

第 1章 “物聯網+”生態環境的前生今世001
1.1 “物聯網+”生態環境是什麼001
1.1.1 何為物聯網及“物聯網+”生態環境001
1.1.2 “物聯網+”生態環境的工作原理003
1.1.3 “物聯網+”生態環境的標準化004
1.1.4 “物聯網+”與“網際網路+”005
1.2 “物聯網+”生態環境的重要意義005
1.2.1 “物聯網+”生態環境是落實生態文明的重要舉措006
1.2.2 “物聯網+”是生態環境治理手段現代化的必由之路006
1.2.3 “物聯網+”是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有效保障006
1.3 “物聯網+”生態環境的功能定位007
1.3.1 社會價值007
1.3.2 商業價值008
1.3.3 生態價值008
1.4 “物聯網+”生態環境的技術基礎009
1.4.1 智慧型感測器009
1.4.2 雲計算010
1.4.3 智慧型硬體010
1.4.4 環境大數據010
1.5 “物聯網+”生態環境的政策體系011
1.5.1 中國政府的相關政策011
1.5.2 其他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相關政策012
本章小結015
參考文獻016
第 2章 物聯網與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017
2.1 環保物聯網總體框架017
2.2 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背景019
2.2.1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019
2.2.2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形勢020
2.2.3 生態環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025
2.2.4 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機遇與挑戰026
2.2.5 “十三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的發展動態026
2.2.6 綠色轉型是“十四五”時期的重大趨勢027
2.3 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概要028
2.3.1 生態環境信息化建設勢在必行028
2.3.2 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的主要目標028
2.3.3 生態環境大數據總體架構029
2.3.4 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的主要任務032
2.3.5 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內容036
2.4 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的主要成果038
2.4.1 “一帶一路”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台,助力“一帶一路”
國家綠色發展038
2.4.2 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台,形成排污許可全生命周期
閉環管理039
2.4.3 環境影響評價大數據建設,助力環評制度改革040
2.4.4 為污染防治攻堅戰植入“超級大腦”043
本章小結044
參考文獻044
第3章 物聯網+生態環境的軟硬體集成與區域調控體系045
3.1 物聯網+生態環境軟硬體集成與區域調控體系架構045
3.1.1 軟硬體集成與區域調控體系擬解決的問題045
3.1.2 總體思路048
3.1.3 技術架構050
3.2 環境智慧型感知硬體集成體系概述053
3.3 環境質量感知體系054
3.3.1 大氣環境質量感知體系054
3.3.2 水體環境質量感知061
3.4 污染源感知體系064
3.4.1 固定污染源064
3.4.2 移動污染源073
3.4.3 面源077
3.5 風險源感知體系079
3.5.1 建設內容079
3.5.2 主要監測標準規範與儀器設備079
3.6 移動式感知體系082
3.6.1 生態環境衛星遙感082
3.6.2 無人機搭載移動監測083
3.6.3 無人船(仿生魚)水質移動監測085
3.7 生物活體感知體系087
3.7.1 建設內容087
3.7.2 主要監測標準規範與儀器設備087
3.8 生態環境大數據基礎平台088
3.8.1 平台功能架構088
3.8.2 平台存儲能力分析090
3.8.3 數據容災備份091
3.9 生態環境精細化調控平台091
3.9.1 精敏的量化溯源感知體系092
3.9.2 可靠的動態分析管控體系097
3.9.3 精準的管理決策支持體系108
3.9.4 有效的環境執法監管體系115
3.9.5 科學的深度治理支持體系127
本章小結135
參考文獻136
第4章 “物聯網+”資源循環利用138
4.1 資源循環利用138
4.1.1 資源循環利用的定義138
4.1.2 循環經濟的內涵139
4.1.3 資源循環利用產業140
4.2 “物聯網+”與產業轉型升級142
4.2.1 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的短板142
4.2.2 “物聯網+”促進產業轉型升級143
4.3 典型套用場景145
4.3.1 “物聯網+”促進資源回收146
4.3.2 “物聯網+”實現廢物線上交易149
4.3.3 “物聯網+”加強追溯識別功能153
4.3.4 “物聯網+”助力產業共生156
4.3.5 “物聯網+”典型品類再製造159
4.3.6 “物聯網+”實現信息共享164
4.4 關鍵的影響因素和實現路徑165
4.4.1 政策因素165
4.4.2 市場因素167
4.4.3 技術因素168
4.4.4 實現路徑169
本章小結170
參考文獻170
第5章 物聯網+固體廢物綜合管理的關鍵技術和核心裝備171
5.1 回收環節171
5.1.1 自動識別技術171
5.1.2 智慧型回收終端173
5.1.3 智慧型計量設備175
5.2 收運環節175
5.2.1 GPS技術175
5.2.2 智慧型收運車輛176
5.3 分揀和處理處置環節177
5.4 監管環節179
5.4.1 遙感技術179
5.4.2 GIS技術181
5.4.3 視頻監控技術181
5.4.4 雲計算184
5.4.5 大數據分析與解釋技術185
5.4.6 智慧型決策支持技術186
5.5 通用技術與設備187
5.5.1 自動檢測技術187
5.5.2 無線通信技術與移動通信技術190
5.5.3 計算機網路互聯技術191
5.5.4 移動網際網路技術192
5.5.5 信息標準化技術193
5.5.6 感測器194
5.5.7 智慧型移動終端195
本章小結195
參考文獻195
第6章 物聯網+固體廢物綜合管理的套用實例200
6.1 物聯網+生活垃圾分類200
6.1.1 傳統生活垃圾分類的現狀和問題200
6.1.2 物聯網在垃圾分類中的套用202
6.2 物聯網+餐廚垃圾收運處置205
6.2.1 餐廚垃圾收運和管理的現狀和問題205
6.2.2 物聯網套用於餐廚垃圾收運體系案例205
6.3 物聯網+再生資源回收208
6.3.1 傳統再生資源回收方式的現狀和問題208
6.3.2 物聯網+再生資源回收套用案例210
6.4 物聯網+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212
6.4.1 園區循環化改造的信息平台需求212
6.4.2 物聯網+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套用案例213
6.5 物聯網+固體廢物綜合管理展望215
本章小結217
參考文獻218
第7章 基於射頻識別技術的機動車大數據排放控制決策系統219
7.1 系統建設的必要性219
7.1.1 城市機動車發展現狀與挑戰219
7.1.2 城市交通問題的管控與治理221
7.1.3 發展基於大數據的先進技術和車聯網的必要性223
7.2 物聯感知——基於射頻識別技術的交通流數據224
7.2.1 射頻識別技術的定義及特點224
7.2.2 射頻識別技術的系統組成225
7.2.3 射頻識別技術的工作原理226
7.2.4 射頻識別技術獲取路網交通流信息方法228
7.3 RFID交通流數據支持環境監管233
7.3.1 路網高解析度排放清單及構建方法233
7.3.2 RFID交通流數據模組的構建234
7.3.3 EMBEV排放模型簡介238
7.4 基於RFID技術的機動車高時空解析度排放解析239
7.4.1 南京市高解析度機動車排放清單計算方法學239
7.4.2 南京市道路交通流特徵240
7.4.3 南京市機動車排放特徵244
7.4.4 實際道路車流及排放的技術構成247
7.4.5 路網排放的時間分布特徵248
7.4.6 路網排放的空間分布特徵251
7.5 機動車大數據排放控制決策系統的建立254
7.5.1 機動車排放控制決策系統平台的構建254
7.5.2 基於決策系統的機動車控制措施效益評估256
7.5.3 車聯網技術助力智慧型化機動車排放監管262
本章小結264
參考文獻265
第8章 環保督查的眼睛:大樣本分散式微型空氣品質監測網路271
8.1 建立大樣本分散式微型空氣品質監測網路的必要性271
8.1.1 中國空氣品質現狀及對人體健康的影響271
8.1.2 傳統環境空氣品質監測網路的發展現狀及局限274
8.1.3 環境空氣品質監測網路的發展趨勢279
8.2 物聯感知——空氣品質微型監測站概述282
8.2.1 空氣品質微型監測站的特點及優劣勢282
8.2.2 感測器介紹282
8.2.3 感測器標定與校準286
8.2.4 微站的布設與安裝288
8.3 基於微站的大氣污染格線化動態管控系統292
8.3.1 濟南市大氣格線化自動監測系統292
8.3.2 濟寧市空氣品質精細化監測與調控實踐304
8.4 未來發展與展望313
8.4.1 空氣品質感測器監測技術的發展方向313
8.4.2 空氣品質感測器監測技術套用的發展方向315
本章小結316
參考文獻316
第9章 物聯網+智慧水務317
9.1 智慧水務的背景介紹317
9.1.1 智慧水務的概念317
9.1.2 智慧水務的政策背景319
9.1.3 智慧水務的發展階段320
9.1.4 智慧水務的機遇和挑戰321
9.2 智慧水務的現狀和發展趨勢323
9.2.1 國外智慧水務現狀323
9.2.2 我國智慧水務現狀324
9.2.3 智慧水務的發展趨勢328
9.3 智慧水務系統的設計332
9.3.1 智慧水務系統的設計框架332
9.3.2 智慧水務系統的設計方法334
9.4 智慧水務系統的案例336
9.4.1 供水管網運行管理系統336
9.4.2 供水管網抄表系統338
9.4.3 排水管網管理系統339
9.4.4 污水處理運行系統341
9.4.5 水資源與水環境管理系統344
9.4.6 典型地區的智慧水務系統347
9.4.7 典型企業的智慧水務系統349
9.5 物聯網+智慧水務的挑戰與展望351
9.5.1 水務自動化的困境351
9.5.2 水務智慧化的不足352
9.5.3 智慧水務建設展望353
本章小結354
參考文獻354
第 10章 物聯網+生態環境套用創新與典型案例356
10.1 物聯網+生態環境套用創新綜述356
10.2 技術集成創新358
10.2.1 技術創新模式358
10.2.2 典型案例359
10.3 管理模式創新380
10.3.1 管理創新模式380
10.3.2 典型案例381
10.4 商業模式創新397
10.4.1 商業創新模式397
10.4.2 典型案例400
10.5 運行模式創新404
10.5.1 運行創新模式404
10.5.2 典型案例405
本章小結410
參考文獻41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