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性

這裡的“物性”,不僅指物的面貌與性質,也與我們常言的“人性”一樣,是一個具有深博哲理與科學的辭彙了。

在解釋 物性 之前,在此先表達一下對 人性 一詞的自我梳理。

對人性最普遍的表述是“以人為本,為人服務”。即基於某個客觀環境(生產、生活、科學研發、規劃設計與環境建設),在一定的條件、原則或規則下,最大可能的考慮和滿足人(身理、心理和精神上)的感受和需求。能帶給人以自由、舒適、安心和踏實。這基本上就算是實踐了“人性”。簡言之也就是於人類活動的過程和結果,都要照顧和體現人的根本感受和合理需要。畢竟,人類的所有活動也都是為了自身能更好的存在和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物性
  • 表述:“以人為本,為人服務
  • 實踐:“人性”
  • 物性:置身處地、換位思考
物性,換位思考,

物性

這裡的“物性”,不僅指物的面貌與性質,也與我們常言的“人性”一樣,是一個具有深博哲理與科學的辭彙了。
物性
此外,在物理學上,“物性”常用作“物理性質”的簡稱。

換位思考

至於“物性”,其實只要置身處地、換位思考,道理也是相通的,大千萬物與自然環境,或沒有生命,或沒有思想,或沒有情感,但於宇宙與自然規律下也有其自身合理的存在和發展。雖然我們人類是有思想和情感的生命或“物體”,但與它們一樣,也僅是這世界和宇宙的一小部分而已。我們彼此是一體和統一的,相互不能分割、對立和矛盾的存在。違背了這一定律和法則,即使我們人類依靠自身的力量還能繼續發展生存,但估計也會活得不好。
所以才需要尊重自然,愛護環境。像人與人之間那樣,在考慮和重視 人權 和 人性 的同時,也要照顧和尊重“物性”和“物權”。
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之間本就是相依相存、彼此服務、相輔相成的。彼此之間不要發生過分冷戰、衝突、破壞甚至占有和掠奪這樣有害和諧與發展的行為和事件。人與人間需要寬容禮讓,同樣,人與物及人與自然和環境之間也需如此
當人與人、物與物、人與自然和環境的關係做到了自然融洽、“互惠互利”與和平共處,我們的社會和生活,以及“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才算真正達到了和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