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性之維:人文精神視域下的中國當代文藝》的主要內容是中國當代、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人文精神建構的問題。人文精神是文化現代性的核心。沒有健康、和諧、先進的人文精神,現代化就不可能真正實現。基於對人文精神問題重要性的認識,《物性之維:人文精神視域下的中國當代文藝》對華夏人文精神結構、功能與歷史命運進行了梳理與分析。人文精神由物性、神性、詩性三個維度構成。《物性之維:人文精神視域下的中國當代文藝》主要從物性論角度,分析人文精神的物性之維及其與中國當代文藝、文化建設的互動關係。
基本介紹
- 書名:人文精神視域下的中國當代文藝
-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 頁數:302頁
- 開本:16開
- 作者:包曉光
- 出版日期:2012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1033553
- 裝訂:平裝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物性之維:人文精神視域下的中國當代文藝》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包曉光,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副院長、文化產業系主任、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負責人。長期從事文藝學、美學、文化產業與文化經濟研究與教學。參與過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研究。主持省部級課題一項、北京市級課題一項。現為“首都文化創意產學研合作模式創新平台”及“首都文化創意區域發展模式構建與區校合作創新途徑研究平台”負責人。主編《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中國當代文藝思潮》《中國當代文化產業導論》《燕京創意文化產業學刊》等著作。出版《美學文藝學論稿》《中國當代文學與人文精神問題》《小資情調——一個逐漸形成的階層及其生活品味》等專著。在《文藝研究》《學習與探索》《河北學刊》《廣東社會科學》《社會科學》等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
圖書目錄
自序
第一部 人文精神、物性與詩學
引 言
中國當代文學與人文精神問題之提出與展開
人文精神問題的內在切己性
海德格爾的此在論方法、詩學途徑與特里·伊格爾頓對此所作的批判分析
黑格爾的巨大歷史感及其啟示
馬克思主義的詩學方法論原則
方法論與框架性思想:人文精神的物性維度、神性維度、詩性維度
文學是“人學”嗎?
詩性證明的政治意涵
審美意識形態論文藝觀與認識論文藝觀的關係
藝術生產論文藝觀與中國當代人文精神的物性維度
主體論文藝觀的詩性取向與物性衝動
中國當代文學的物性論意義:情慾與現代化
中國當代文學的外向度與科技之維
文藝學元理論中的人性、人道主義主題
過渡時期現實主義文藝創作與人道主義
過渡時期現代主義文藝創作與新人本主義“人學”觀念
市場化運動與“人文精神”思潮
歷史理性、人文關懷和新理性精神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文藝歷史意識
第二部 都市、階層與文化
引 言
論中國傳統文化問題:語境與語義、階段性與特徵
傳統文化資源的取用與可持續發展
改革開放與中國都市階層分野
都市消費與懷舊詭計——無視“歷史”的浪漫箴言
上海的宏偉敘事:懷舊
世紀末溫情——王家衛演繹的小資情感與懷舊故事
張愛玲與布爾喬亞和上海風花雪夜故事
陳丹燕懷舊系列文本分析
舊上海的婀娜風情——郭建英圖畫的欲望世界
網路文學——開在數字世界裡的花朵
關於雪村的音樂評書
第三部 創意、世界城市、產業
引言
轉型、消費、文化產業
首都城鄉結合部:環形地帶的文化生態
文化創意產業:中國大學的文化自覺?
後記
第一部 人文精神、物性與詩學
引 言
中國當代文學與人文精神問題之提出與展開
人文精神問題的內在切己性
海德格爾的此在論方法、詩學途徑與特里·伊格爾頓對此所作的批判分析
黑格爾的巨大歷史感及其啟示
馬克思主義的詩學方法論原則
方法論與框架性思想:人文精神的物性維度、神性維度、詩性維度
文學是“人學”嗎?
詩性證明的政治意涵
審美意識形態論文藝觀與認識論文藝觀的關係
藝術生產論文藝觀與中國當代人文精神的物性維度
主體論文藝觀的詩性取向與物性衝動
中國當代文學的物性論意義:情慾與現代化
中國當代文學的外向度與科技之維
文藝學元理論中的人性、人道主義主題
過渡時期現實主義文藝創作與人道主義
過渡時期現代主義文藝創作與新人本主義“人學”觀念
市場化運動與“人文精神”思潮
歷史理性、人文關懷和新理性精神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文藝歷史意識
第二部 都市、階層與文化
引 言
論中國傳統文化問題:語境與語義、階段性與特徵
傳統文化資源的取用與可持續發展
改革開放與中國都市階層分野
都市消費與懷舊詭計——無視“歷史”的浪漫箴言
上海的宏偉敘事:懷舊
世紀末溫情——王家衛演繹的小資情感與懷舊故事
張愛玲與布爾喬亞和上海風花雪夜故事
陳丹燕懷舊系列文本分析
舊上海的婀娜風情——郭建英圖畫的欲望世界
網路文學——開在數字世界裡的花朵
關於雪村的音樂評書
第三部 創意、世界城市、產業
引言
轉型、消費、文化產業
首都城鄉結合部:環形地帶的文化生態
文化創意產業:中國大學的文化自覺?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