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之戰
末年(公元前11世紀),以紂王為首的奴隸主統治集團日益腐敗,逐漸在內外矛盾交織中走向崩潰。而崛起於商國西面的周族方國,在周太王、王季時,已將勢力伸入江、漢流域。周文王轉移商紂視線,暗中積蓄力量,積極爭取與國,各個擊破商西部屬國,奠定了滅商基礎。周武王又與諸侯結盟,向朝歌派遣偵探,加緊滅商準備,待機興師。
周武王繼位後四年(公元前1057年,一說公元前1027年),得知商紂王統治集團分崩離析,王族重臣
比干被殺,
箕子被囚,
微子出奔,而商軍主力遠征東夷,
朝歌空虛,即率兵伐商。周武王利用商地人心歸周的有利形勢,率本部及八個方國部落軍隊,於十二月二十八冒雨繼續東進。從汜地(今中國中部河南滎陽汜水鎮)渡河水(黃河,一說由孟津渡河)後,兼程北上,至百泉(今河南輝縣西北)折而東行,於一月初四拂曉進至牧野。
商紂王驚聞周軍來襲,倉促武裝大批奴隸,連同守衛國都的軍隊,開赴牧野迎戰。初五凌晨,周軍布好陣,莊嚴誓師,史稱“牧誓”。武王在陣前聲討商紂罪行以激勵將士鬥志,統一戰鬥動作以保持陣形嚴整,嚴格申明不準殺降以瓦解商軍。隨後武王命呂望率一部精兵衝擊商軍前陣。商軍紛紛倒向周軍。武王乘勢以主力猛烈突擊,商軍土崩瓦解。紂王倉皇逃回朝歌,見大勢已去,登鹿台自焚而死。周軍占領商都,商朝滅亡。
此戰是中國古代車戰初期的著名戰例。周爭取人心、除商羽翼、乘虛進攻的謀略,對古代軍事思想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戰爭經過
商朝後期,
周武王十一年(前1059年)一月二十六日,此時
帝辛派大軍遠征
東夷,周武王見機不可失,在太公
呂尚等人輔佐下,以兵車三百乘,虎賁(精銳武士)三千人,東進
突襲商朝,總兵力甲士四萬五千人。臨行前,魚辛諫阻。
二月二十一日,周軍抵達
孟津,與庸、盧、彭、濮、蜀、羌、微、髳等“方國”(商為
王畿,臣屬為方國)部落部隊會合。二十八日周軍由孟津冒雨東進,從汜地(今河南
滎陽汜水鎮)渡過
黃河,至
百泉(今河南
輝縣西北)而東行,每天近三十公里的速度急行軍,直搗帝辛的
行在朝歌(今河南
淇縣),二月二十六日抵達
牧野(今河南省
新鄉市)。
帝辛得知訊息,只得倉促部署軍隊,但此時主力遠在東南地區,無法即時徵調。只好武裝大量
奴隸迎戰周師,《
詩經》上稱“殷商之旅,其會如林”。史稱有七十萬之眾,較誇張,但兵力肯定較周武王軍隊多許多。二十七日清晨,周軍莊嚴
誓師,歷數帝辛種種暴行,即為
尚書所記載之“
牧誓”。
誓師結束,武王下令發起總攻,先遣太公
呂尚以數百名精銳部隊出擊,武王親率主力跟進衝殺,商軍中的奴隸和戰俘全無鬥志,倒戈投降,周軍得以直接攻擊帝辛的禁衛軍,紂王受逃跑,引起商軍總崩潰,周軍在
牧野(今河南省
新鄉市)大破商軍,商朝大軍頃刻瓦解。帝辛見大勢已去,倉惶逃回
朝歌,登
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燔於火而死”,史稱“牧野之戰”。
據《尚書·周書·武成》描述牧野之戰:“…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會於牧野。罔有敵於我師,前途倒戈,攻於後以北,血流漂杵。…”,極為血腥殘酷。
孟子觀此書之後感嘆:“盡信書,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然而客觀看當時情況,《尚書·周書·武成》所記載的情況可能比較接近事實。漢朝思想家
王充評說:“察《武成》之篇,牧野之戰,血流浮杵,赤地千里。由此言之,周之取殷,與漢、秦一實也。而雲取殷易,兵不血刃,美武王之德,增益其實也。”也有根據“會朝清明”認為當時多天大雨,原本就有積水,所以血流漂杵
戰爭結果
《逸周書·世俘》記載牧野之戰武王大獲全勝,擊斃十八萬人,生俘三十三萬人,並捕獵
犀牛、
虎、
熊、
鹿等動物,獲取了大量的珠寶財物,“一戎衣”參戰者每人都擁有了盔甲。勝利後,武王用“輕呂”擊刺紂王的屍體,接下來周武王四處征伐商朝各地諸侯,驅逐商朝大將
飛廉于海濱,逐一肅清殷商殘餘勢力。
秦朝以前,中國素有“興滅國,繼絕世”的傳統,因此
武庚的封地仍獲得保留。此外,周武王兵力有限,牧野之戰後,商人南征的軍隊尚未完全消滅,一部分
武力仍然保留在東夷,直到
周成王、
周公東征的時代才完全消滅。
年代考證
關於武王伐紂的年代在過去在研究上有45種說法(從前1130年—前1018年都有)。
根據《
國語》記載
伶州鳩說:“昔武王克商,歲在鶉火,月在天駟,日在析木之津,晨在斗柄,星在天”,可推定為公元前1046年。歷史學家
何炳棣認為
鶉火是“東周的洛陽,絕不會是幾百年前西周在陝西的豐鎬兩京”。何炳棣還認為周武王伐紂時“歲在鶉火”之說,缺乏邏輯的合理性,並且指出
西周尚無
二十八宿與
十二次的觀念。
據《
竹書紀年》記載推測公元前1027年。何炳棣認為《古本竹書紀年》伐紂是公元前1027年最為可信。
《
尸子》卷下記載:“武王伐紂,魚辛諫曰:‘歲(木星)在北方不北征。’武王不從。”荀子《儒效篇》說:“武王之誅紂也,行之日以兵忌,東面而迎太歲。”《
淮南子‧兵略訓》也載:“武王伐紂,東面而迎歲。”根據計算得出公元前1045年12月3日的日期。
《
利簋》銘曰:“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早晨),歲鼎克昏辰,夙(日出)有商”
黃宗羲的《歷代甲子考》與《答朱康流論歷代甲子書》以武王克商為己卯歲(前1062年),並多次與
朱朝瑛辯之。
1998年12月20日斷代工程會議上
江曉原結論,武王克商是前1044年1月9日
假定的武王克商日程表
一月癸巳(廿六日) 武王自周興師。
二月戊午(廿一日) 周師渡盟津,武王作太誓。
二月癸亥(廿六日) 夜,周師布陣於牧野。
二月甲子(廿七日) 早,武王在牧野作牧誓,衝殺當即得勝。昏,周占有商都,殷王紂自焚死,俘殷臣一百人。
三月丁卯(初一日)
呂望奉命戰勝殷臣
方來,歸來獻俘。
三月戊辰(初五日) 武王在牧晴祭祀文王,宣布政令。
三月壬申(初六日)
呂他奉命戰勝越戲方,歸來獻俘。
三月辛巳(十五日) 侯來奉命戰勝殷臣靡集於陳,歸來獻俘。
三月甲申(十八日) 百弇奉命率虎賁戰勝衛(即
豕韋),歸來獻俘。
四月庚子(初四日) 武王命令
陳本伐
磿,百韋伐
宣方,新荒伐
蜀。
四月乙巳(初九日) 陳本、新荒戰勝磿、蜀歸來,向武王報告擒霍侯、艾侯、佚侯、小臣等四十六人等。百韋戰勝宣方歸來,向武王報告擒獲宣方之君等。百韋又奉命伐厲,後又歸來獻俘。
四月辛亥(十五日)到乙卯(十九日) 武王在牧野築室,向祖先舉行獻捷禮。
六月庚戌(十二日)(?) 武王在周廟向祖先舉行獻殷馘俘禮。
六月辛亥(十五日)(?) 武王祭祀天位。
六月乙卯(十九日)(?) 武王在周廟舉行獻殷屬國的馘俘禮。
以上武王克商日程表,是據
王國維《
觀堂集林》卷一〈生霸死霸考〉排定的。六月的三個日子,王國維排定在四月,
顧頡剛認為《世俘》記“四月”絭於周廟是“六月”之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