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尼仙

牟尼仙

牟尼者,為寂靜,獨處,清淨之義。

此仙非中土仙真,乃是天竺苦行沙門中的大成就者。

其厭離人間,尋諸解脫。乃入娑羅林,屍陀林。以苦行,禪定,自餓,裸形,瑜伽,持咒,拙火定,入三摩地,梵我一如,非想非非想,無所有處定,忍辱鳳梨蜜等諸法成就。

可得五通,為五通仙人,其神通力不在天趣眾生之下。而無佛之世,獨覺聖者麟角喻獨覺,多出於此眾。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術語)修寂靜行之仙人通稱也。玄應音義二十一曰:‘牟尼仙,舊言文尼,又作茂泥,皆訛也。此言寂靜,亦翻名仁。又言智者,此亦仙義。久在山林修心之屬,皆名仙人,義通內外,不唯外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牟尼仙
  • 外文名:Mou Nixian
  • 證悟:大成就者
  • 仙人:沙門苦行仙人,五通仙人
代表人物,大覺聖人釋迦牟尼的前世忍辱仙。曾受歌利王刀割肢解之苦,證就諸法空相,無生法忍。
如來師郁頭藍弗,阿私陀仙,跋伽娑仙,阿羅邏仙亦是其類。
郁頭藍弗
(人名)udrakara%maputra,涅盤經三十八曰:‘郁頭藍弗。’同二十一曰:‘郁陀伽。’佛本行集經二十二曰:‘優陀羅羅摩子。’中阿含優陀羅經曰:‘優陀羅羅摩子。’中阿含羅摩經曰:‘郁陀羅羅摩子。’十輪經三曰:‘嗢達洛迦。’智度論十七曰:‘郁陀羅伽仙人。’同一梵語也。佛出家而問道之仙人名。慧琳音義二十六曰:‘郁頭藍弗,此雲獺戲子坐,得非想定,獲五神通。飛入王宮,遂失定,徒步歸山。’名義集二曰:‘郁陀羅羅摩子。亦云郁頭藍弗。此雲猛喜。又雲極喜。’
來自:【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一切諸法,有事有理,具體具用,不可偏執,乖此圓乘。以自性定為理,用引發定為事。因事顯理,理則昭然;因理成事,事方圓足。以性實之理、相虛之事,體用交徹,隱顯同時,無礙雙行,能契宗鏡。若唯修事定,但集世禪,雖曰修行,猶生惡覺。以不制意地,未斷其原,長劫練磨,返沈苦道。所以《大涅槃經》云: 一切凡夫,雖護身心,猶故生於三種惡覺。三惡覺者,欲覺、恚覺、害覺。以貪慾故,即生嗔恚。因嗔恚故,便行損害。
夫修行趣道,本為出五欲之泥,翻求利養名聞,如踐蛇虺之地。凡修禪定護念之人,尚被外緣覺觀破壞,何況縱情放逸之人?故知日夜常為煩惱慾火焚燒、覺觀怨賊侵害。是以郁頭藍弗以世俗智,伏下地惑,獲非想定,具五神通。時君敬重,就宮供養。郁頭藍弗每來與去,皆乘神通,赴宮供養。王因出巡,命其愛女依前舊儀,供養藍弗。王女珍敬接足作禮,頭藍弗觸女身手,因茲起貪,便生欲覺,遂失神通。飯食已訖,矯施異計,語王女言:我頃來去,皆乘神通,國人思敬,莫由見我。我今食竟,意欲步歸,令國內人鹹得見我。王女謂實,送出閣門,步游歸山。既失神通,情懷悵怏,端坐林藪,潔志安禪。林間鳥鳴喧噪,鬧亂久不得定。移就池邊,安布求禪,池中魚游,驚聒禪思,又不得定。因茲起嗔,便生恚覺,遂發惡願:願我來生,作著翅水獺身,上樹害鳥,入水食魚,報魚鳥怨,誓不相放。因茲便起,害覺現前。復移異處,專志習禪,久方得定,依前證得非想三昧。命終之後,生非想天,順生受業,八萬大劫。受異熟果,八萬劫滿,順後受業,酬前惡願,生於欲界,作水獺身,亦云飛狸身,若到所在,水陸空行一切物命,悉皆吃盡。故經云:雖斷煩惱,生非想處,猶故還墮三惡道中,即其義也。
故須先入宗鏡,達一心萬行根本,然後福智莊嚴,則不枉功程,永無退轉。得其旨則大智圓明,得其事則大用成就。如師子奮迅,成熟法界眾生;猶象王迴旋,啟發十方含識。
----註:錄自《宗鏡錄·卷第八十一》
阿私陀仙
梵名Asita 。又作阿私多、阿私哆、阿私吒、阿斯陀、阿私或阿夷。為中印度迦毗羅衛國之仙人。釋尊降誕時,此仙為之占相,並預言其將成佛。依佛本行集經卷七乃至卷十等載,此仙人具足五神通,常自在出入三十三天集會之所,曾於南印度增長林觀菩薩托胎之瑞相,後聞太子降誕,遂與其侍者那羅陀(梵Na^laka )至淨飯王宮,為太子占相,見有大丈夫之相好,預言其出家必成正覺,可得菩提,轉無上最妙法輪。又自顧已老,知不及待太子成道,受其教化,而悲嘆號泣,後令侍者那羅陀出家,以待太子成道。[佛所行贊卷一、瑞應本起經卷上、修行本起經卷上]
繫於過去世為釋尊說法華經之仙人。釋尊於過去世因位為王時,四方求法,無有懈怠,得此仙人為之說法華經。法華經卷四提婆達多品(大九·三四下):‘誰能為我說大乘者,吾當終身供給走使。時有仙人來白王言:“我有大乘,名妙法華經,若不違我,當為宣說。”’上引中之仙人即阿私陀,且此仙人乃提婆達多之前身。[法華經玄贊卷九本]
跋伽娑仙
跋伽婆,梵名Bha^rgava ,巴利名Bhaggava 。又稱婆伽婆仙、婆伽仙、跋伽仙。意譯作瓦師。又稱無不達。為住毗舍離國苦行林之仙人。釋尊出家逾城後,直往其處問道,因以著名。其學說不詳。據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二載,此仙人與其他修行諸仙,皆修苦行,求生於天,披草、樹皮蔽體,食花果,或行自餓之法,事水火,奉日月,或翹一腳,臥於塵土、荊棘等。依之,可知此仙為苦行外道。其他事跡不詳。[佛本行經卷二瓶沙王問事品、佛本行集經卷二十觀諸異道品、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三]
阿羅邏仙
阿羅邏伽藍(巴利文與梵文:Āḷāra-Kālāma,Alara Kalama),又稱阿羅邏仙人阿羅羅伽羅摩阿囉拏迦羅摩阿藍迦藍阿羅邏阿藍羅迦藍迦羅摩迦蘭伽藍阿蘭,古印度數論派的一名上師,他曾經是釋迦牟尼的老師。
據說他已經能進入無所有處定,與神我合一。他教導釋迦牟尼,如何以瑜伽進入無所有處定。釋迦牟尼進入無所有處定之後,對此仍然覺得不滿足,於是離開了阿羅邏伽藍的僧團,繼續自我修行。
相傳釋迦牟尼在證悟之後,想要與他分享他所得到的法,但當時阿羅邏伽藍已經去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