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2018年1月,牛街站站址確定。
2019年7月,牛街站開工建設。
2021年2月,牛街站主體結構封頂;同年7月,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將北京捷運19號線工程沿線車站命名預案進行公示,該站公示站名為“牛街站”;同年12月31日,牛街站隨北京捷運19號線一期的開通而投用運營。
交通區位
車站位置
進出設定
據2022年7月北京軌道運營官網顯示,牛街站開放3個出入口,具體信息如下所示:
相鄰車站
據2022年8月北京軌道運營官網顯示,牛街站的相鄰車站如下所示:
建築規模
建築設計
牛街站作為特色文化車站,把“回族傳統文化”定義為本站的文化契入點,將牛街建築輪廓剪影與車站造型元素進行了完美結合,設計感十足。在裝修設計中突出北京捷運19號線全線“薈萃京華”的總體設計概念,站廳壁畫展示了各民族風貌,傳統建築中的藻井設計為現代化的車站增添了京城古韻。
牛街站總建築面積25703.5平方米,其中主體建築面積16822.4平方米,附屬建築面積(含風道、出入口、安全出口通道、地面亭)8013.8平方米,地上建築面積867.3平方米;車站總長度239米,標準段寬23.3米,高度23.49米;車站有效站台寬度14米,有效站台中心位置軌頂標高17.502米;車站覆土約9.6米,底板埋深32.7米;車站降水導洞全長約302米,淨空尺寸3.5米×4.5米,豎井淨空尺寸4米×6米,井深24.8米;車站共設定4個出入口、2個風道、2個安全出口、2座施工豎井及3座施工橫通道。
整體布局
牛街站為暗挖地下三層、雙柱三跨結構站台車站,其中B出入口位於車站東南側、C出入口位於車站西南側、D
2出入口位於車站西北側;地下一層為站廳層,站廳層公共區由欄桿及進出站閘機分隔成付費區、非付費區兩部分,中間為付費區、兩側為非付費區;地下二層為設備層,包含設備管理用房、車站控制室等;地下三層為站台層,站台層設有一座島式站台;站廳層與站台層通過4部扶梯(樓梯)與1部直梯相連。
運營情況
運營時間
據2022年8月北京軌道運營官網顯示,牛街站首末班車時間如下所示:
設備設施
據2022年8月北京軌道運營官網顯示,牛街站設備設施位置如下所示:
截至2021年12月,牛街站設有AED(自動體外除顫器)設備,並完成全部員工的急救證培訓,取證率100%。
截至2021年12月,牛街站設有超大“LCD”屏標識,車站出入口通道安裝“放大版”編號標識,方便乘客快速找尋出入口。
截至2021年12月,牛街站自助售票機旁設定“落地”電子票價牌,站廳增設自助補票機,節省乘客補票時間。
截至2021年12月,牛街站站台設有PIS屏,可顯示實時擁擠度,最佳化乘車體驗。
截至2021年12月,牛街站設有母嬰關愛室,為寶媽和寶寶提供私密、乾淨的空間,嬰兒護理區、哺乳區、清潔區以及各種母嬰用品等一應俱全。無障礙衛生間配有兒童低矮洗手池、兒童馬桶等友好型公共設施。
截至2021年12月,牛街站設有自助商業設施,可為乘客提供自助飲料機、自助食品機、自助潮玩機服務,後期站內將根據計畫設定自助鮮花機、自助照相機、自助數碼3C機,為乘客提供多元商業服務。
交通換乘
據2022年8月北京軌道運營官網顯示,牛街站的公交換乘信息如下所示:
2022年7月30日起,牛街站測試“虛擬換乘”票價優惠服務,乘客在北京捷運19號線牛街站與
北京捷運7號線廣安門內站間刷卡、掃碼出站後,於30分鐘內使用同一張卡或同一App賬戶,將享受連續計費優惠。
(該項服務目前處於測試階段,並未正式上線)建設成果
在降水影響範圍內,為了保證降水工程的順利實施,對周邊建築不造成危害性影響,確保捷運降水施工期間周邊環境的安全,牛街站採取降水導洞施工降水井技術,以確保降水井施作質量,克服降水井不按圖施工、有效避開高大建築物和管線困擾難題。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達到提前完成進度、節約成本的效果。經過工程現場施工條件分析與節點工期分析比較,確定採用降水導洞施工降水工藝。
牛街站周邊重要建築物眾多,地下管線多且分布複雜。
文化特色
牛街明代屬白紙坊,清代屬外城,因系回族聚居地,又多從事牛肉生意而得名。此街遼代形成,初名柳河村、岡山,明時稱禮拜寺、禮拜寺街、牛肉胡同,清初稱西街,乾隆時稱牛街。車站因此而得名“牛街站”。
截至2022年1月,牛街站眉頭牆位置使用鋁板UV噴繪的《枝繁葉茂》與《生機盎然》兩幅作品,依據劉秉江先生作品中表現植物的風格手法所進行的創作,將整體站廳藝術品風格和諧統一。
截至2022年1月,牛街站《創造·收穫·歡樂》壁畫原作為全國美展銀獎作品,是中央民族大學著名畫家劉秉江、周菱夫婦完成的大型公共藝術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