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燈,燈具名,又叫春牛,牛頭用竹篾編織煳紙著色,安裝牛角、牛耳,再用黑布縫製牛身、牛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牛燈
- 又叫:春牛
- 屬性:竹篾編織煳紙著色
- 特點:表演時鼓樂齊鳴
迎春日,二人扮牛,一人扮牧童,頭戴草帽,腰橫竹笛,手執細竹條鞭。表演時鼓樂齊鳴,牛作吃草、耕田、洗濯等姿態,逼真動人。
牛燈,燈具名,又叫春牛,牛頭用竹篾編織煳紙著色,安裝牛角、牛耳,再用黑布縫製牛身、牛尾。
即在站立的牛的背上置帶鋬的燈盤,燈盤上有兩片弧形鏤孔屏板作為燈的蓋罩;牛的頭頂或雙角向上彎曲,與燈蓋連線,即成燈的把手,又是煙道。燈的各部分都可拆卸...
牛燈,燈具名,又叫春牛,牛頭用竹篾編織煳紙著色,安裝牛角、牛耳,再用黑布縫製牛身、牛尾。...
牛燈戲是安徽懷寧縣洪鋪鎮白雲村民間的一種傳統戲曲演唱形式,牛燈只是戲劇的前奏,較早的唱辭也是“唱燈”的材料,但它融合了京劇、越劇、徽調、懷腔諸多劇種的...
牛燈舞是四川省古老的民間舞蹈。起源於該鎮倆母山,最早可追溯到唐朝。它通過模仿牛的生活習性和勞作,來表現農民對牛的崇敬和對土地的眷戀,後來演變為對豐收和...
錯銀飾青銅牛燈於1980年在江蘇邗江甘泉山出土,高46厘米,長36.4厘米,現存於南京博物院。...
錯銀牛燈是東漢早期的工藝品,高46厘米。...... 錯銀牛燈是東漢早期的工藝品,高46厘米。中文名稱 錯銀牛燈 所屬年代 東漢早期 高 46厘米 長 31.5厘米 ...
東漢錯銀銅牛燈,為東漢青銅器,1980年出土於江蘇邗江縣甘泉2號東漢墓,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銅牛燈由燈座、燈盞、煙管三部分組裝而成,燈座是一俯首站立、雙角上聳...
大關民間燈舞是一種流傳於大關縣的傳統民俗舞蹈。大關縣境內的民間燈舞文化豐富多彩。史料記載,大關燈舞文化清光緒時期就很盛行。每年新春時節,大關境內的民眾都要...
蘆溪上埠鎮茶園村的牛燈系蘆溪縣傳統民間藝術中的一種,俗稱“三腳班”,又稱“牛帶茶”, 它是萍鄉採茶戲的一種,是一種有簡單故事情節和化妝的燈彩,表演有鑼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