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桂英

牛桂英

牛桂英,1925年6月19日出生於山西省榆次區,晉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歷任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劇協山西分會副主席,太原市新新晉劇團副團長,省晉劇院副院長、名譽院長,山西省戲曲學校校長等。

9歲時,牛桂英投身梨園。1944年,與丁果仙首次合演《清風亭》、《八件農》等戲;1952年,牛桂英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得演員二等獎;1984年,牛桂英回劇院聘任為名譽院長;1989年,牛桂英參加山西省第二屆民間藝術節演出,並獲得表演榮譽獎;2013年6月18日,牛桂英不幸去世,享年89歲。

牛桂英的代表劇目為《算糧》、《斷橋》、《教子》、《祭江》、《狐狸緣》、《贈劍》等。

基本介紹

  • 本名:牛桂英
  • 別稱:晉劇“牛派”創始人
  • 所處時代:近代
  • 出生地:山西省榆次區小張義村
  • 出生時間:1925年6月19日
  • 去世時間:2013年6月18日
  • 主要作品:《斷橋》、《教子》、《祭江》、《狐狸緣》、《贈劍》等
  • 主要成就:創造了晉劇“牛派”藝術
  • 原名:月英
  • 職業:晉劇演員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演藝生涯,主要作品,藝術特色,唱腔,表演,場外活動,個人成就,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6歲時,牛桂英做了童養媳。9歲時,牛桂英拜李庭柱(藝名二牛旦)為師學藝,後入祁縣娃娃班,先學鬚生、後改青衣。1940年起,牛桂英隨戲班在張家口、包頭、綏遠一帶演戲。

演藝生涯

1944年,牛桂英與丁果仙在張家口首次合演了《清風亭》、《八件農》、《九件衣》、《四進士》、《蘆花》等戲。
1950年,牛桂英應邀赴晉與丁果仙第二次合作,在大中劇院獻演了《坐樓殺惜》、《走雪山》、《桑園會》、《四郎探母》、《女中孝》、《蝴蝶杯》等戲。
牛桂英
1947年至1951年,牛桂英隨戲班在北京演出。
1952年,牛桂英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得演員二等獎。
1954年,牛桂英赴長春拍攝戲曲舞台藝術片《打金枝》。
1955年,牛桂英擔任晉劇《打金枝》主演之一。
1957年,牛桂英獲得山西省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個人獎。
1959年,與丁果仙一起調山西省晉劇院任劇院藝委會主任。
1961年至1962年,牛桂英與丁果仙合演的《走雪山》隨青年團排演的《小、殺、算》赴北京展演,受到了毛主席、周總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丁果仙(右)牛桂英(左)《算糧》劇照丁果仙(右)牛桂英(左)《算糧》劇照
1979年,牛桂英被調到山西戲曲學校任教,為學生傳授牛派唱腔。
1984年5月,牛桂英回劇院聘任為名譽院長。
1986年,隨本院青年團赴香港參加過中國地方戲曲展覽演出活動。
1988年退休後,仍不斷參加老藝術家聯合的舞台演出。1989年,牛桂英參加山西省第二屆民間藝術節演出,並獲得表演榮譽獎。
2013年6月18日,牛桂英因病醫治無效不幸去世,享年89歲。定於6月22日早8:30分在太原市龍山殯儀館舉行遺體告別儀式。

主要作品

傳統劇目扮演角色傳統劇目扮演角色
打金枝
沈後
蝴蝶杯
田夫人
《三擊掌·算糧》
王寶釧
《百花點將》
百花公主
《罵殿》
賀後
明公斷
秦香蓮
重台
陳杏元
《九件衣》
姜巧雲
《洞房》
盧鳳英
閻惜姣
走雪山
曹玉蓮
小女婿
楊香草
柳蔭記
祝英台
蘆花
閔夫人
《教子》
王春娥
龍江頌
盼水媽
(以上信息來源參考資料)

藝術特色

唱腔

(一)發聲
牛桂英的嗓音並不高亢,而以深沉厚實、婉轉纏綿見勝。每逢遇到高腔她總是三回六轉、抑揚相參,處理得剛柔相濟、舒展自如,別具一番韻味兒。北京的同行曾有人把她的嗓音比作“雲遮月”,初聽不甚清亮,越聽越覺得字字有情,聲聲入耳,清亮之感便油然而生。
(二)咬字
牛桂英的咬字“噴口”很有功力,在發聲收韻上非常講究。每演一齣戲,凡是拿不準音調的字,都要認真地查字典讀拼音,反覆練習。她不僅按每個字拼音發聲,而且要根據晉劇板式、音域反覆切磋如何把字音遠送。因此,她的演唱具有字字堅定,字音遠達、清晰易懂的效果。創造了既保持山西口音特點,又能為省內外廣大觀眾接受的發聲、咬字、行腔方法。
(三)行腔
牛桂英
在行腔方面,牛桂英不拘於老腔老調,而是根據劇情和人物的特殊要求去改革創新。她曾創造性地吸收過京劇、川劇、豫劇、蒲劇、河北梆子、評劇、碗碗腔等兄弟劇種的聲腔,藉以豐富自己聲腔的藝術表現力。她十分善於運用“顫音”、“升降音”、“裝飾音”,並富有濃厚的感情色彩,顯得聲情並茂,充滿活力。特別是她那別具一格的多依音裝飾性尾腔,不華不浮,沉穩質樸,婉轉纏綿,形成了“牛派”的代表性聲腔。

表演

牛桂英的表演風格是:穩重大方,清新細膩,含蓄蘊雅。經她刻畫的人物,形神交融,性格鮮明。牛桂英善於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掌握表演的分寸感。因而,在傳情達意上有著強烈的藝術魅力。每一齣戲,牛桂英都將自己融入到故事情節中去,結合角色的年齡、身份、背景,深入思考角色感情,用自己的真情和激情去塑造人物。 牛桂英塑造的所有人物都飽含深情,將人物情感和唱功結合起來。試圖把所有的角色都演活。

場外活動

牛桂英曾與丁果仙、張寶魁等人發起、資助,創辦了太原市第一所新型的戲劇學校,培養了建國以來山西省首批晉劇傳人。

個人成就

創立牛派唱腔
牛桂英根據其自身天賦,取長補短,以她的姓氏命名了一個派別—牛派。牛派唱腔有獨特風貌,一方面,晉劇用中“哪咦呀哈咳”做尾音的傳統被牛桂英改變。為了更好的完成拖腔,她依字行腔,巧用裝飾音,使得每句話更加自然流暢、 悅耳動聽, 進一步規範了晉劇唱腔;另一方面,傳統晉劇中通常以高亢為贊,牛桂英改變了這一傳統,並結合自身特點,形成了婆娑朦朧的演唱風格。
規範晉劇念白
牛桂英在張家口演出時開始進行對晉劇念白的改革時,在張家口聚集了很多名角,只要一有機會牛桂英就跟人家請教、探討,在這一過程中學會了漢語拼音,在糾正了許多發音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文化修養。為了在不改變晉劇神韻的同時還能讓全國觀眾聽得懂,牛桂英將山西方言中的“五聲字調”同標準的漢語拼音結合起來,然後按照國語的發音將這個字念出來。牛桂英在規範晉劇念白,推動晉劇走向全國這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人物評價

牛桂英有“晉劇皇后”之稱,被人們視為晉劇歷史上的一面標誌性的旗幟。牛桂英擅長青衣、小旦兩個行當,從藝八十多年,在舞台上,她演出劇目共 120 多個,塑造人物 150 多個,每個人物都具有獨特的風格,惟妙惟肖。牛桂英憑著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帶領晉劇從山西走向全國,並且為晉劇藝術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才,使晉劇藝術後繼有人。她是所有藝術人的榜樣和楷模,當之無愧的大師。(中國晉劇藝術網評)
牛桂英在五十餘年的舞台藝術實踐中,艱苦磨礪,苦心鑽研,廣聞博採,融於一身,在繼承晉劇藝術的同時,從表演、唱腔、道白、服裝、化妝等方面,對古老的晉劇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可貴的探索、成功的示範,取得了眾所公認的藝術成就成為聞名全國的傑出的哥劇表演藝術家,在晉劇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山西文史資料全編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