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牛書申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陝西省黃陵縣
- 出生日期:1913年11月
- 逝世日期:2007年7月17日
- 職業:原二機部副部長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我國核工業戰線優秀領導幹部
- 軍銜:少將
個人經歷,個人逝世,人物評價,個人榮譽,個人事跡,
個人經歷
牛書申同志1913年11月生於陝西省黃陵縣,1934年6月參加革命工作,同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過陝甘邊區關中革命委員會秘書、科長,中宜游擊支隊政治指導員、政委,第三路游擊隊指揮部中宜獨立營政委,紅一方面軍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員、第六科科員,野戰軍司令部第二科科長,紅二軍第五大隊政委,關中軍分區政治部主任,關中警備區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關中警一旅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委,黃龍軍分區司令員兼警四旅政委,陝北軍區副司令員等職。解放後,歷任獨立二師政委,陝西軍區政治部主任,陝西軍區副政委、政委等職。1963年8月從部隊調到二機部工作,任二機部副部長兼政治部主任。1966年後歷任二機部副部長、黨的核心組成員、黨組副書記兼基建工程兵二機指揮部政委、黨委第一書記。牛書申同志是第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黨代會代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任陝甘邊區中宜游擊支隊政治指導員,政治委員,獨立營政治委員,陝甘邊區中宜洛四縣指揮部政治委員,紅一方面軍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員,司令部第六科科員,西北野戰軍司令部第二科科長,陝甘寧省委軍事部第二團政治委員。
抗日戰爭時期
任八路軍留守兵團警備第七團政治處主任,獨立第五大隊政治委員,關中軍分區政治部主任,關中警備區政治部主任,警一旅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員。
解放戰爭時期
任黃龍軍分區司令員兼警備第四旅政治委員,陝北軍區副司令員,代司令員。牛書申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帶領所在部隊浴血奮戰,榮獲二級八一獎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任陝西省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正部長級待遇。
1937年5月 出席陝甘寧蘇區黨代會
1939年 出席陝甘寧邊區的第一次黨代會。
1997年 離職修養。
2007年7月17日 在北京逝世。
個人逝世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核工業戰線優秀領導幹部、原二機部副部長(正部級)牛書申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07年7月17日22時30 分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94歲。遺體告別儀式於7月25日10時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
中核集團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康日新對牛書申同志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並在出國前指示工作人員要認真辦理好牛書申同志的後事。中核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孫又奇、邱建剛,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王森;中核建設集團公司黨組成員、總經理助理馮先銀等出席了牛書申同志的遺體告別儀式。核工業老領導蔣心雄致電慰問並送花圈,老領導李覺、周秩、劉書林、高新華以及中核集團公司顧問李定凡、趙宏出席了遺體告別儀式。參加遺體告別的還有國防科工委、中核集團公司等有關方面負責人。
人物評價
牛書申同志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帶領所在部隊浴血奮戰,為祖國的解放事業建立了功勳。
在我國核工業的第一次創業中,他為核子彈、氫彈爆炸,核潛艇的下水作出了重要貢獻,尤其對核地質、礦冶系統的發展建設和核工業的政治工作、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是核工業戰線上的一位優秀領導幹部。
個人榮譽
1 榮獲二級八一獎章
2 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
3 榮獲一級解放勳章。
4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個人事跡
1946年9月,西府游擊支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劉懋功到延安去參加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部召開的參謀長會議。
會議結束前,劉懋功聽時任西北局書記的習仲勛說,毛主席最近很忙很累,身體不是很好,還住過一段時間醫院。
會議結束後劉懋功向軍政委員會匯報了情況。大家得知毛主席身體不太好,表現出極大的關切之情。副政委牛書申建議:延安沒有好水果,咱們是不是想辦法買點水果給毛主席送去,給他補養補養身體?大家一致贊同。 三四天后,彬州梨、木耳等都準備停當。軍分區司令員兼政委高錦純還以軍分區的名義,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讓後勤同志一起送去。
令大家意外的是,約10天后毛主席給他們親筆回了一封信:
高錦純、牛書申、劉懋功諸同志:
你們給我送來的信及東西,均已收到。謝謝大家對我健康的掛念。我的身體已有進步,請同志們放心。希望你們繼續努力,打好仗,把工作做得更好。
此致同志的敬禮!
毛澤東一九四六年九月二十五日
據劉懋功回憶說,那封信是用毛筆寫的,筆跡蒼勁飄逸。大家第一次收到毛主席的親筆回信,別提多高興了。那時毛主席日理萬機,能抽出時間親筆給大家寫信很不容易。
令人嘆息的是,後來由於戰火紛飛,窯洞坍塌,這封信最後埋在了地下,再也找不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