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囊尾蚴病(Bovine cysticercosis)也叫做牛囊蟲病,是由牛囊尾坳,又稱牛帶絛蟲的幼蟲而引起、發生在牛身上的一種寄生蟲病。
牛囊尾蚴病主要是由於食入被蟲卵污染的飼草或者存在絛蟲蟲卵的糞便而出現發病。牛囊尾蚴病會使牛喪失食用的價值,而且發病率較高。
預防牛囊尾物病,必須要嚴格堅持“預防為主”的基本原則,避免病從口入,採用管、檢、疫等綜合治理措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牛囊尾蚴病
- 外文名:Bovine cysticercosis
- 別名:牛囊蟲病
- 病 原:牛帶絛蟲
- 為害物種:牛
病害學史
病原特徵
牛囊尾蚴
牛帶絛蟲
為害症狀
- 初期症狀顯著,最初幾天體溫可上升到 40~41°C,慮弱腹瀉,甚至反烏消逝,長時光躺臥,有時可引起宿主死亡。
- 病牛在感染後 8~10 天,耐過這個時期後,囊尾呦到達肌肉後症狀即可消逝。
分布範圍
流行情況
診斷方法
防治措施
預防措施
- 防止牛感染囊尾呦病必須認真執行“預防為主”的方針,嚴格防止病從口入,採取驅、檢、管綜合治理。
- 牛群採取放牧飼養時,必須選擇到無污染的牧地和牧道進行。
控制措施
- 大面積開展牛囊尾呦病的普查工作,對已經確認感染的病牛要及時使用藥物將體內蟲體驅除,儘可能不養貓、犬等動物,或者對其進行嚴格管理,必須飼養時也要定期進行驅蟲,常按體重使用50毫克/千克吡喹酮。
- 驅除的蟲體和排出的類便要一起運至指定地點進行無害化處理,確保將病原體消滅,避免污染環境。
- 對於病死牛屍體,不允許用其內臟餵犬,而是要繼續嚴格消毒,並使用滅蟲藥處理後採取深埋處理。
- 按照國家標準《畜禽病害肉屍及其產品無害化處理規程》(GB16548-1996)的規定,無論感染何種程度的囊尾呦病,都要對其採取無害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