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佛鎮

牛佛鎮

牛佛鎮隸屬於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幅員面積75.79平方千米,轄33個行政村、5個居委會、313個農業社和居民小組,總人口52585人(2017)。牛佛鎮迄今已有千年歷史,宋前名為高市鎮,因鎮內獨特的自然山水——“沱江西岸,一山聳峙,勢頗雄壯,逼臨江水,渾若牛形,名牛王山”,明初更名為牛佛鎮,有"撤不空的牛兒渡"之譽,先後被評為首批全省“百鎮建設行動”試點示範鎮、四川省環境優美示範鄉鎮、國家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全國重點鎮、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

牛佛鎮文化底蘊深厚,舞龍燈、劃龍船、牛兒燈、花燈、川劇座唱等民俗文化多姿多彩,是“四川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牛佛鎮曾是川南有名的商埠和水碼頭,古鎮核心區王爺廟社區是中國第二批傳統村落,明清古街巷格局至今保存完整,擁有觀音寺、禹王宮、萬壽宮、賀樂堂等3個省級和9個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牛佛鎮圍繞“打造最具歷史底蘊的市井慢生活川南旅遊古鎮”發展規劃,以“一帶、一景、兩片區”為項目定位,開發打造“沱江自然風光帶”“牛王山摩崖石刻景觀、祈福與祭祀”“農業休閒度假區和古鎮慢生活體驗區”等,特色小城鎮建設初具成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牛佛鎮
  • 外文名稱:Niufo Town
  • 別名:牛兒渡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
  • 政府駐地:牛佛鎮
  • 電話區號:0813
  • 郵政區碼:643208
  • 面積:75.79平方千米 
  • 人口:52585人(2017) 
  • 火車站自貢火車站
  • 車牌代碼:川C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政區沿革,地理位置,行政區劃,人口面積,自然資源,主要優勢,主要對策,傳說故事,地域概況,牛佛烘肘,好商民風,

政區沿革

牛佛鎮
宋前名曰高市鎮,明初更名牛佛鎮。
清代屬富順縣在城鄉上東路牛佛渡保。
1930年設立牛佛團;
1934年設立牛佛鎮。
1955年10月,為富順縣牛佛區牛佛鎮。
1994年7月,撤沱灣鄉、牛佛鄉,併入牛佛鎮;
1995年9月,撤永新鄉,
併入牛佛鎮;
2001年4月,撤王大山鄉,併入牛佛鎮。
2005年8月劃歸大安區管轄至今。

地理位置

地處大安區東部,東與內江市隆昌市桂花井鄉、黃家鎮接壤,南與大安區回龍鎮、沿灘區瓦市鎮相鄰,西與大安區新店鎮、何市鎮相交,北與大安區廟壩鎮、永嘉鄉相連。人民政府駐張家壩社區大山坡1號,距區人民政府駐地34千米。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轄王爺廟、張家壩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張寺、富隆、紅旗、藕塘、群力、群星、群光、佛岩、大橋、星光、金星、大義、貫山、農科、權利、青年、會家、陳家、關刀、關家、祝家、水井、鞍山、高店、雙河、前鋒、寧遠、東勝、四盟、老罐、羅井、竹林、煙墩33個村民委員會;有12個居民小組,313個村民小組。

人口面積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7239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2198人,城鎮化率16.8%。另有流動人口16318人。總人口中,男性36886人,占51%;女性35508人,占49%;18歲以下17449人,占24.1%;18~60歲44077人,占60.9%;60歲以上10868人,占1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72318人,占99.9%;有回族、彝族、藏族、苗族等15個民族,共76人,占0.1%。2011年人口出生率8.4‰,人口死亡率6.3‰,人口自然增長率2.1‰。
總人口52585人(2017)。
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1.8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3.8千米,總面積75.79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牛佛鎮礦產資源豐富,天然氣井可供氣50年,並與川西南礦區主管道併網。牛佛鎮沱江兩岸沙石資源豐富,已進行開採利用。馬兒山、牛王山、後山坡等處制磚頁岩取之不盡,綜合開發前景廣闊。
牛佛鎮"紅蘿蔔龍"遠近聞名,如投資形成規模生產,前景十分可觀。雙龍橋墩園藝場,依山傍水、環境幽靜、果樹茂密、風景如畫,現正在開發為集餐飲、住宿、休閒為一體的旅遊區。牛王山、馬兒山、松林山自然環境得天獨厚,風景秀麗,可投資建成公園。

主要優勢

1、土地資源豐富
全鎮除耕地外,荒地比較多,通過土地整理,增量空間大。
2、人力資源具有優勢
常年勞動力3.5萬左右,通過技能培訓提升素質做大做強勞務輸出,同時培養鄉土人才,推廣科技,農業發展,農民增收潛力大。
3、礦產資源及水資源豐富
鎮域內沱江河段沙石資源豐富,境內頁岩資源多,是發展建材工業的基礎,通過深加工,發展具有優勢。同時水資源也非常豐富是發展農業、工業的前提條件。
4、工業有一定基礎,閒置廠房、土地多
工業雖然不強,但有一定基礎,當務之急是鞏固做大現有企業,同時利用國企的閒置廠房土地等資源,開展招商引資,引進企業發展規模經濟,列如牛佛食品廠、肉聯廠等閒置土地達200畝。
5、區位優勢明顯、輻射能力強
牛佛鎮處於中心鎮地位,輻射面積約200平方公里,是牛佛及周邊幾鎮物資聚散地,且城鎮初具規模,加之又是國家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存量土地指標有180畝,是發展工業和開發建設的有利條件。

主要對策

1、堅持實施工業強鎮戰略。千方百計鞏固現有企業通過技術改造擴大規模,提高總量,充分利用全市工業空間布局調整的戰略機遇,儘快啟動牛佛食品工業園區,以規劃為先導,爭取政策支持,先行基礎設施,築巢引鳳。同時利用國企閒置資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逐步做大做強、做好工業發展文章。
2、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契機,大力發展農村經濟。以項目為載體、以農民投資為主,政府補助為輔,加大農業生產條件的投資力度,通過道路改造、土地整理、水利建設,紅層找水、一池三改等,努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民生活條件。以生產發展為前提,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大力推廣科技成果,通過示範帶動全局,做好勞務輸出,努力助農增收。
3、加大小城鎮建設開發力度。充分利用國家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的優勢,理順政策支持渠道,搞好城鎮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調修,向上爭取資金項目支持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加大開發力度,努力提高城鎮化水平。
4、抓好安全生產,打造平安牛佛,構建和諧牛佛。安全生產常抓不懈,認真落實各項安全責任制,努力消除安全隱患,確保人民財產安全。狠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打造平安牛佛。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消除不穩定因素,構建和諧牛佛。

傳說故事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這裡居住著幾十戶人家。這兒河水清澈見底,魚蝦嬉戲游弋。家家戶戶的閨女面若桃花,十分可人。有一年,皇上選妃,來到這座江邊小鎮挑選美女,準備次日入宮。不料夜裡天下大雨,沱江河水暴漲,頃刻間便淹沒了小鎮。這時,上游飄來一頭牛,幾個後生見了,速將老小扶上牛背,這牛馱著人游向對岸高坡上。當人們安全轉移後,牛不見了,江邊坡上卻多了一座大山。小鎮人為了感謝牛的救命之恩,從此將小鎮取名“牛兒渡”,對岸那座小山稱作“牛王山”。整日香火繚繞。大家都說,那牛是玉皇大帝派來振救災難中的小鎮人的。
清朝年間,一個叫李短褲子的與清軍對仗失敗了,退到牛兒渡安營紮寨,建都稱帝,因此牛兒渡又更名為“牛佛都”。
牛佛寺坐西向東,江水西來東去,一葉葉漁舟漂浮江面,如詩如畫,遠眺群山起伏,視野寬闊,是遊人“餘地又回頭”的旅遊勝地。

地域概況

牛佛鎮位居沱江流域水陸交通樞紐,上至金堂,下達瀘(州)渝(重慶)。東到隆昌市區,南到富順縣城,西到自貢市區,北到內江市區,距離介於35-40公裡間,形成以牛佛鎮為中心,以兩市兩縣為頂點的四邊形,是兩市兩縣(自貢市、內江市、富順縣、隆昌市)的最佳結合部。同時,牛佛鎮與兩市兩縣的9個場鎮(瓦市、新店、何市、永嘉、黃家、廟壩、回龍、先鋒、永勝)相距約為10公里,成為結合不中最佳輻射性小鎮。加之是瀕臨沱江中下游的連線點,而具有了十分優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沱江流域最大的水碼頭之一。
明末清初,牛佛地區盛產甘蔗,產量占富順縣70%,鎮域內糖坊60餘處,年產紅糖16000餘萬斤,並與四川蔗糖主產區內江連成一片。糖的運輸,包括內江糖區所產紅糖均由牛佛獨木船運往外地。明嘉靖時期,自流井鹽場漸趨興盛,所產井鹽也多經牛佛渡往隆昌、榮昌、永川等地,帶回大米、百貨、日用品等運往自流井。清.政.府為征鹽稅,乾隆時便開始在牛佛渡設鹽卡徵稅。
由於鹽道和糖道交集,水路和陸路相通,貨物豐盛,交易頻仍。隧有“扯不空的牛兒渡,塞不滿的大山鋪”的民謠。在以農業經濟為主的清代,牛佛已發展成為具有資本主義雛形的商貿大鎮。“九街十八巷,中間有個鴨兒尦,五省八廟七棚子,河北老街隔河望。”這則清代流傳下來的民謠,生動而形象地概括了當時的規模和格局。
斗轉星移,時代變遷,場鎮區域已進一步擴大。1987年由3個居委會分為5個居委會;2003年5月合為2個社區,即王爺廟社區和張家壩社區,共有12個居民小組。2006年,場鎮幅員面積1.51平方公里,5655戶,11843人
【王爺廟社區】
王爺廟社區位於鎮.政.府西0.5公里。東與張寺村相連,南與張家壩社區,西、北臨沱江,幅員面積0.57平方公里。社區委員會駐油房街,2006年轄6個居民小組,3200戶,6691人。
2003年5月,萬壽宮居委會、燈桿壩居委會、王爺廟居委會合併而成王爺廟社區。轄區為牛佛商貿中心,亦是古鎮遺存集中區域,有九條街道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清代青磚黛瓦的建築風貌。即為老城區。
轄區內有造紙廠、印刷廠、自來水廠、供電分公司、天然氣站、糧油食品站、供銷社、農貿市場和大型超市等。
牛佛鎮
張家壩社區為聯合社區,除駐地所在地張家壩區域外,還包括北大街、王大山街及水新農民街。張家壩,東臨張寺村,西臨沱江,北接王爺廟社區。幅員面積0.94平方公里,2006年轄6個居民小組,2455戶,5152人。
1980年代後,新修育才街、新街,並延伸擴展張家壩街和田沖頭街。轄區內有教育、醫療、金融、郵電、工商等機構和農貿市場和商貿公司等

牛佛烘肘

自流井鹽業興飲食興,沱江水碼頭大安區牛佛鎮的廚師吸取傳統烘肘長處,試製成功獨具特色的牛佛“碗碗烘肘”。“碗碗烘肘”造型美觀,色澤鮮嫩,味美香甜,食之火巴而不爛,肥而不膩,勝過當時名氣最大的“東坡烘肘”,受到沱江流域的富順、隆昌、自貢、瀘州宜賓資中資陽等市縣食客歡迎,後經官府傳入宮中,成為康熙年間宮廷的上等菜餚。精選經檢疫的豬肘,一般不低於1.25公斤,整形成皇冠狀,配以十多種天然傳統香料和具有敗火、化食功能的中藥材,加上料酒、冰糖、精鹽、醬油、甜醬等佐料,入鐵鍋烘製。先武火後文火,2個多小時後起鍋。烘的時間短了不入味,時間長了又影響造型。起鍋後裝聽,然後入殺菌釜消毒。
牛佛鎮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富順食品廠研製出聽裝牛佛烘肘,名震巴蜀,也獲得了許多獎,成為老少喜食之物,自貢旅遊紀念佳品。九十年代末,牛佛烘肘停產。自貢天花井食品公司在牛佛烘肘基礎上,研製開發出了“長明”牌烘肘。“長明”牌烘肘保留了原牛佛烘肘長處,又吸收了南方淮揚菜,北方魯菜風味,因此,老少鹹宜,南北適口,實乃佐酒拌飯之美食。“長明”牌烘肘包裝裝璜喜慶典雅,富麗堂皇,不失民族風格,又具現代氣息,被評為自貢市首屆旅遊名優產品,被國家內貿部授予“中國放心食品信譽”名牌。

好商民風

牛佛鎮人自古好商.,是川南最大的農村集鎮之一。1995年被列為國家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曾是川南最有名的商埠。
尤以牛佛鄒氏家族,祖輩行伍出身.後經商有道.其後輩受其影響,信守真誠待人,誠信經營.在各自經營領域,受到社會廣泛好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