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根外吸收

牙根外吸收(External Resorption)是指牙根表面發生的進行性病理性吸收。該病無明顯臨床症狀,多在X線片檢查時發現,嚴重的外吸收可導致牙齒喪失。

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牙根外吸收
  • 英文名稱:External Resorption
  • 所屬科室:五官科 - 口腔科
  • 傳染性:無傳染性
發病因素,發病機制,病理生理,臨床表現,疾病治療,

發病因素

病因至今並不十分清楚,有報導認為與牙骨質的損傷有關。根據已有的臨床報告,牙根吸收發生與以下情況有關。
1.牙齒外傷後、咬合創傷和牙周組織炎症的情況下,患牙常出現牙根外吸收。
2.牙根局部的壓力作用,如頜骨內囊腫,腫瘤或阻生、埋伏牙的壓迫作用。
3.某些口腔科的治療過程,如無髓牙用高濃度過氧化氫漂白治療,可引起牙頸部外吸收;正畸治療以及自體牙移植或再植後引起的外吸收也不少見。
4.全身性疾病,某些造成體內鈣代謝紊亂的系統病,如甲狀旁腺功能減退或亢進、鈣質性痛風,Gaucher病,Paget病等。
5.原因不明的特發性外吸收,表現為多個牙、廣泛的、迅速進展的外吸收。

發病機制

牙根吸收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
(1)前期牙本質(內吸收)或前期牙骨質(外吸收)受到損害;
(2)損傷區存在有害刺激物、發生炎症反應。

病理生理

牙根表面類牙骨質層消失,牙骨質出現蠶食狀小凹陷,逐漸進展到牙本質;凹陷內可見破骨細胞。
根據病理特徵可分為:
1. 表面吸收。
2. 炎症性吸收。
3. 置換性吸收。

臨床表現

1. 患牙可長期無任何症狀,僅於外吸收發生相當量後在X線片上顯示牙根表面深淺不一的蟲蝕狀缺陷。
2. 炎症性吸收時,周圍有X線透影區。
3. 置換性吸收時,牙周膜間隙消失,牙槽骨直接與根面附著,呈骨性愈著(ankylosis)。
4. 嚴重的進行性根外吸收,牙根全面吸收導致冠脫落。如再植牙發生的外吸收。

疾病治療

1. 正確處理外傷牙齒,可以防止外吸收的發生。
2. 根管內封置氫氧化鈣製劑可防止牙根外吸收的發生和進展。
3. 除去壓迫因素,如調整咬合、拔除埋伏牙、腫瘤摘除。
4. 牙頸部的外吸收,可在相應的牙周或牙髓治療後充填或修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